燃文小说网 > 水浒之月 > 21.本固邦宁

21.本固邦宁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水浒之月 !

    大宋在军事手段屡次受挫之后,变换了斗争思路,转而采用了经济手段。

    大宋是怎么做的呢?就是经济制裁!

    大宋取消了对西夏的“岁赐”,关闭“榷场”,对西夏这个新兴国家实行全面的经济封锁。

    这种经济手段过程缓慢,形式隐蔽,结果却是非常有效,之后,西夏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通货膨胀,cpi高涨,gdp下滑,银根吃紧,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居高不下。苦日子来了,全国人民是吃糠咽菜挺难关,缺衣少粮渡饥荒。饿殍遍野,饥馑一地,怨声截道,骂声一片。

    老李家的支持率也创下历史新低,已经严重影响到老李家的执政地位。

    李元昊实在没办法了,因为他知道,老百姓一旦吃不饱饭的时候,想法特别的复杂。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元昊选择了屈服,他不得不向大宋称臣求和。

    可以说李元昊是在夏国人民的饥寒交迫中才屈服的,向宋求和不是畏惧宋国,而是畏惧夏国的人民。

    正是:

    民唯邦本,本固邦宁。

    民愁国危,国危君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间沧海,桑田巨变。

    大宋仁宗天子赵祯的目地达到了,虽然他更想彻底解决掉西夏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可他是个明智的皇帝,他自忖还没有力气一口气吞掉对方,何况宋夏之间的战争无论是财政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他感到疲惫不堪,只好允议夏国的求和。

    于是,《庆历和议》在双方坦诚友好的气氛下正式签定了。

    《庆历和议》内容如下:

    夏取消帝号,向宋称臣,奉正朔。

    宋赐“夏国主”涂金银印,许自置官属。

    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兵民不再归还对方,今后,双方要合作遣返逃犯。

    宋夏战争中西夏占领的大宋领土和双方边境蕃汉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

    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

    宋国每年赐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

    逢年过节,另外再送个“红包”——赐给西夏银二万二千两,绢二万三千匹,茶一万斤。

    后来,在西夏再三恳求之下,大宋又增补了一条——在保安军和镇戎军开设俩处榷场,恢复俩国之间的贸易。

    《庆历和议》签订之后,真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歌舞升平,繁花似锦,可惜,好景不长,太平没几年,战争还是时断时续地发生着,唯一的区别是每年大宋相当守信地向西夏送钱送粮送绢送茶送红包。

    大宋天子说了:哥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你不仁,我不能无义,因为哥丢不起这个人!

    唉!这个《庆历和议》纯属西夏逗大宋玩呢,喊你一声哥,你还就当真了。

    还是辽国人比较诚实,和大宋签订的《澶渊之盟》之后,一直在遵守,从来没让大宋添过堵,闹过心,从这一点比较,党项人比起契丹人的人品简直差的太远了,远到丢过几条街!

    现在,大宋太师蔡京终于提出要把这个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条约给彻底废除了,客观上说《庆历和议》几乎对宋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除了表面上当了“哥”以外。

    西夏副使高端礼提问是不是包括全部条款时,大宋礼部高官尚书宿元景和侍郎张叔夜俩个人忍不住相视一眼,心里想着,“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高端礼继续问道:“如果贵国执意要废除《庆历和议》,那么,夏国国主是不是就不用向宋国皇帝称臣了?”

    宿元景捧起茶,张叔夜则有点发呆,心里在骂蔡京,“你个‘老菜’,搞什么鬼,这么和人谈,有多被动,这不是成心给自己人出难题吗?”张叔夜脑子在飞快的旋转着,可惜几天没想明白的事,今天这一会又如何能想明白。

    西夏副使高端礼见宋国二位礼部高官一直不开口,又催问了一句:“你们说,《庆历和议》中的那条‘夏国国主向宋国皇帝称臣’,如果废除,还怎么谈?”

    西夏正使、太尉李至忠也端起茶来,面有得色。

    张叔夜出汗了,这原本是自己问蔡京的话,没想到被西夏副使高端礼问起自己来了,张叔夜倒是真想回答一句:“这个我不管,你去问老‘菜’。”可身为大宋礼部侍郎,这种话他在外交场合怎么可能说得出口,他无计可施,只好转过头来向宿元景求援。

    宿元景不慌不忙放下茶盏,使了一个“乾坤大挪移”,轻轻将这个难题踢到一边去了,他是这么说的,“我国提出的第二条款是:要求夏国国主到东京汴梁朝见宋国皇帝。”

    既然第一条是个难题,不如谈第二条。

    西夏国正使李至忠和副使高端礼当时就惊呆了。

    对于废除《庆历和议》这个条款,西夏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并想出了对策。那么,宿元景提出的“要求夏国国主到东京汴梁朝见宋国皇帝”这一条款,则是一件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事。

    如果废除《庆历和议》是大宋的一个难题,那么,让西夏国主李乾顺到东京则变成了西夏人的一个难题了。

    “迎难而上,那是傻子,知难而退,才是智者。见了好处就上,遇到难题就让,才是为官之道。我怎么老忘记这一点,人和人就是有差距呀。”张叔夜服了,他是既佩服宿元景,更痛恨太师蔡京。

    现在大宋的国家大事、小事,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全都是太师一个人说了算——“总揽三省六部”吗,当然是什么都说了算了。

    让李乾顺来东京朝拜宋国天子,就是太师的“杰作”。

    对于这次宋国和夏国的和谈,太师蔡京总共提出了三项要求。

    一、保留夏国提出的“二十一条”中的“夏国国主向宋国皇帝称臣”这一条,其它二十条不谈。

    二、废除“庆历和议”。

    三、要求夏国国主李乾顺到东京汴梁朝见宋国皇帝。

    蔡京最擅长的就是给人出难题,这不,这次蔡京不但给外国人出了个难题,也同时在给自己人出了个难题。

    [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