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水浒之月 > 31.诲子不倦

31.诲子不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水浒之月 !

    赵佶见没引起反应,转向了杨戬,他脸色严峻地问道,“你一点也没有查到林灵素的消息吗?”

    原来赵佶不止是让蔡京一个人在找林灵素呢。

    “臣全力在查。”杨戬低头答道。

    赵佶轻“哼!”一声,又问道:“如果朕刚才这么问太师,太师会如何回答?”

    “这个为臣不知。”

    “你必须告诉朕太师会如何回答!”赵佶口气无比严厉。

    问题避不开了,杨戬只好吞吞吐吐地说着,“太师会说……会说……”

    “太师会说什么?”赵佶催问一句。

    “臣全力在查。”

    赵佶“哼哼!”了两声,没有再说什么。

    杨戬的头更低了,不过他心里忍不住叽歪了一句:“果然很坑爹。”

    蔡京因为三日期限,要找到林灵素,担了心事,装病又被赵佶识破,心情浮燥。其实找到找不到林灵素不是多大点事,关键是找不到林灵素张叔夜就会还在礼部上班,这可是蔡京不愿意再看到的。

    这天过午,蔡京在府内书房中,于书案之上展开纸,打算挥毫泼墨陶冶一下自己郁闷的情操。

    书僮研了墨,蔡京神思有点恍惚,提笔蘸墨很久,落之不下,待到落笔之后,少了以往的镇定和从容,随手写就,竟是一个大大的“病”字。

    蔡京看那个“病”字,张牙舞爪,不成体统,忍不住丢了笔,骂了起来,“晦气!晦气!连字都写出‘病’来了,御医还说太师无恙,简直是胡说八道,庸医,全是庸医!我就奇了怪了,怎么庸医全跑去当御医了?”

    蔡京正在着急上火、没病呻吟呢,蔡攸匆匆走进了书房,给太师爹爹行礼。

    书僮沏了茶水,见没有别的吩咐,合门出去立在门外侍候。

    蔡京先让蔡攸坐下,问了一句:“情况如何?”

    蔡攸答道:“儿子查清了一些事,林灵素的三个徒弟,一个叫张如晦,一个叫高廉,第三个姓名不详。”

    蔡京眉头一展,终于有点有用的消息了,“他们现在都在什么地方?”

    “张如晦一直跟在林灵素身边,一年多前随林灵素一同离开的东京城,据说是去了积石山。”

    “积石山?”蔡京眉头皱起。

    “那个在玉清昭应宫被林灵素救了又收为徒弟的叫高廉,据说于去年冬天带领全家老小,也去积石军投靠亲戚去了。”

    “积石军,有意思。”

    “有意思的还在后边呢,高廉去投奔的亲戚就是常和官家一起踢球的高二!高廉是他的堂兄。”

    “是高俅。”蔡京微微一惊。

    “对,就是他。至于林灵素另外一个徒弟,无名无号,京中只有一位观院住持在三四年前见过其一面,之后再无任何消息。”

    蔡攸说完喝了口茶。

    蔡京疑云顿生,又问:“这个林灵素仍然没有消息吗?”

    “没有,现在没有人知道他的消息,我还打听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林灵素得了‘通灵宝玉’,这应当是个国家最高机密。”蔡攸开了个玩笑。

    蔡京没笑,他沉默了。

    一年多前林灵素带着他的一个徒弟张如晦去积石圣山。

    一年后林灵素的另一个徒弟高廉又去投奔正好在积石军当知军的堂弟高俅。

    师徒前后相继,如果不是事有凑巧,就是目标明确,他们一定是为了那块“通灵宝玉”而去的。

    事有蹊跷,思虑到这,蔡京又问:“这个高廉,何许人也?”

    “高廉自小体弱多病,在‘太学’下舍生上过俩年学,算是个知识分子,如果没遇到林灵素早就病死多年了。高廉拜师后学了点道术,是个在册的道士,在京城里给人请神,看风水,骗点钱养家糊口,郊区小有名气,人称‘高半仙’。”

    提起高廉,蔡攸一脸的不屑,对于象高廉这种阶层的人,蔡攸平常连提都不会提一次,太失自己身份了。

    “你能确定高廉就是高俅的堂兄?”

    “完全可以肯定,我特地去派出所查过了,高俅和高廉的爹是亲亲的兄弟俩个人。”

    蔡京连着点了几下头,现在能知道的全知道了,想知道更多的事情,就要去分析了,他思忖片刻,问:“这么说,除了林灵素之外,只有他的俩个徒弟高廉和张如晦知道他的下落。”

    “爹爹说的不错。”蔡攸点点头。

    “如果要找林灵素,最直接的办法是先找到高廉。”

    “现在只有高廉所处的位置明确。”

    “三天……,不,只有一天半的时间了,从东京出发到积石军一天半时间能不能往返?”

    “不能!除非派架军用飞机去接高廉。”蔡攸很果断的说道。

    “好!这么说来,三天内,林灵素如果自己不跑出来,否则,是绝对不可能找到他的。”

    “应该是吧。”蔡攸答道。

    “要是这样,不用找他了,等林灵素自己出来吧。”蔡京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蔡攸愣了,“不找了,等他出来?可他会出来吗?”

    “我们且不去管林灵素,我们来说说这个高俅。”

    “高俅?一个足球运动员,有什么好说的。”蔡攸不解的问。

    “观察一个人,远视不行,近视也不行,俯视不行,仰视也不行,只有平视,你才会看清楚你想了解的目标,看人才不会走眼。攸儿,你总是用高高在上的目光来看下边的人,所以,在看人这方面上,与为父相比,你还是略显不足,稍欠火候呀。”太师蔡京时刻不忘记当个大教育家,真是毁人……,不对,应当是诲子不倦。

    “儿子记住了。”蔡攸口中答应一句,心里却叽歪了一句,“又来教训我了,满朝文武百官谁不知爹爹目光如刀,杀伤力极强,谁敢和你比呀。”

    蔡京意犹未尽,继续说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想平视,不在于你的视野的角度,而在于你是不是有一颗平常心,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蔡攸赶紧表态:“儿子下次再也不用眼睛看人了。”

    “哪你用什么看人呢?”

    “我以后改用心看人,我是说平常心。”

    [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