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大隐尘世间 > 第74章 是我妈

第74章 是我妈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大隐尘世间 !

    “墩子,墩子!”李萍突然悄悄叫我,说:“平时看张学平挺好的,没想到他居然这样,真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我怎么觉得他和子凡有几分相似呢?”

    “不,张学平在这一点上是难以和子凡相提并论的。”我有些恼怒的看着一直站在那里还和周围同学嬉闹、对此事毫无悔意的张学平,有些怒火中烧的感觉。

    因为家庭的缘故,早已经见惯了母亲的含辛茹苦和艰辛不易,但凡见到对母亲不好的人,从心底就会产生一种极度厌恶的情绪。

    “为啥?他俩不都一样么?‘知人知面不知心’!”李萍有些纳闷我今天的态度。

    “不一样。”我强忍着心中的不忿,说“不管子凡在同学面前怎样,在班级表现怎样,但他始终是一个孝子,懂得心疼父母的孝子,知道父母的不易。而张学平不同,他居然因为零花钱的事还动手打她的妈妈,这样的情况我是绝不能接受的!我讨厌这种人!想要揍他!”

    “哦!”李萍似乎懂了一些,调侃说:“这次你有些愤世嫉俗哦!和你又没什么关系!”

    “对,我看不惯这样的行为!”我开始有些咬牙切齿,“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和畜生无异!”

    “好了好了!”李萍看我心情有些差,开始转移话题:“好了好了,你是孝子,你是行侠仗义的大侠,行了吧?”

    “对了,你说的耳急那个家伙还有没有诗词来形容这类不孝之事的?”李萍忽然灵光一闪,突发奇想的问道。

    “呵呵……”我不由得被李萍这个“诗迷”逗笑了:“你的脑洞真是没的说,啥时候都能想到诗!那你还没告诉我为啥这么喜欢诗呢?”

    “就不告诉你!这是秘密!”李萍一撇嘴,“先回答我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这类诗?”

    “我觉得吧,你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咱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各种诗词,尤其是唐宋时期的,不比耳急那个网络作家写得好?为啥非要问他的呢?他又没名气又没人气还有些冒傻气,老追着他问干啥?”我满满的疑惑,不禁全部脱口而出。

    “不许你说我偶像!”李萍佯装恼怒,说:“要你管,我就喜欢当代诗人,咋地?你不会是不知道吧?”

    “好吧好吧,我知道他有一首这类诗,给你写出来吧,声音太大别让小胡子听到。”我无奈的回答。

    “这还差不多……”李萍满意的点了点头。

    知恩

    当代耳急

    谁人不是父母生,

    何人不明父母情?

    羊羔尚知跪乳恩,

    不及牲畜怎做人?

    “嘿嘿,你别说,确实有点意思,看他的诗就知道他是一个有性格的人。”李萍每每听到一首诗,总会表现出一种莫名的兴奋。

    “这首诗是带有批判性的,我觉得写出来还是挺有性格的。”我不由得解释几句。

    “我就说你知道吧?老实交代,你为啥这么了解他?你们是不是男同?”李萍又开始了她最为擅长的八卦……

    班级里吵吵杂杂的声讨和议论声持续了很久,小胡子不知何时已经站在教室门外,默默的点了一支烟,目送着张妈妈迈着蹒跚的步伐渐行渐远,也不知道思考着什么。

    但我们看到,他只是在点燃的过程中猛吸了几口,然后掐灭了火便回到了教室。

    “张学平,说说怎么回事?”小胡子一脸阴沉,不是很洪亮的声音当中自带着一丝震慑力,班级里立即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想知道小胡子将怎么处理这件事。

    张学平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用特别低的声音“老师,我错了……”

    “让你说说怎么回事?没问你错了没有!”小胡子的声音突然严厉了起来。

    “刚才我妈妈不是说过了么?我再说一次?”张学平颤颤巍巍的声音问道。

    “让你说你就说,废什么话!”小胡子似乎同样在压制自己的怒火。

    “今…今天我想和我妈要一块钱零花钱,她非但不给,还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嫌我不好好学习,总是要钱,所以我一气之下打了,打了她一拳,然后就跑来学校了。”张学平的声音越来越低,直到最后落针可闻,都有些听不到他在说什么。

    “动手打母亲很骄傲是不是?”小胡子仍旧紧追不舍。

    “没,没有,老师,我错了!”张学平意识到小胡子有些愤怒。

    “没有?不是吧?那你妈妈来教室那会我怎么听到你和周围的同学得意洋洋的炫耀着你打完你妈妈就跑了呢?”小胡子不依不饶的问道。

    “我……”张学平想要辩解一番,没曾想小胡子居然听到了他吹牛的内容,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继续承认错误,说:“老师,我错了!”

    “错了?你还知道你错了?你还有脸说你错了?”小胡子突然咆哮了起来:“学艺先学德,做艺先做人!”

    “我接下来问的问题,你必须大声回答我,让我听见,让全班同学都听见,明白没有?”

    “明,明白。”张学平低声回答。

    “大点声!”小胡子继续咆哮。

    “明白——”张学平突然大吼一声。

    “我问你!”

    “是谁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的?”

    “我妈……”

    “声音大点!”

    “我妈!!!”

    “每年生日的时候,是谁给你庆祝?”

    “我妈!!!”

    “是谁送你来学校读书学习?”

    “我妈!!!”

    “每天饿了回家,谁给你做饭?”

    “我妈!!!”

    “衣服脏了,谁给你洗?”

    “我妈!!!”

    “生病了,谁给你买药?谁带你去看病?”

    “我妈!!!”

    “好!很好!”小胡子突然搞了一个分贝,大吼一声,“既然知道这些,那我再问你!”

    “你妈妈渴的时候,你给她倒过一杯水吗?”

    “没有……”

    “再大点声!”

    “没有!!!”

    “你妈妈饿的时候,你给她做过一顿饭吗?”

    “没有!!!”

    “你妈妈衣服脏了,你给她洗过一件衣服吗?”

    “没有!!!”

    “你妈妈生病的时候,你给她买过一片药吗?”

    “没有!!!”

    “你给你妈妈庆祝过一个生日吗?”

    “没有!!!”

    期初,大家心里多少都会对小胡子的问题都嗤之以鼻,倒水、做饭、洗衣服这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每天妈妈不都是干这些吗?还那么认真的问,让张学平那么认真的回答!

    未曾想,所有问题都反过来的时候,张学平回答的每一个“没有”,都刺激着所有同学的心,都以同样的方式,“拷问”着每一同学的心灵,而且,这个答案也是所有同学心中的那个答案,无一例外。

    后来,小胡子的每一个问题的声音都会提高一个分贝,张学平的声音也跟着小胡子提高一个分贝,所有人都能听出,最后的几个问题尽都是嘶吼而出!

    到最后,所有的同学都在气氛的渲染下,跟着张学平大吼着“没有”,而眼泪伴随着吼出的那些“没有”,沿着同学们的脸颊慢慢滑落,也许,是刺激到了他的某个记忆深处的神经吧!

    多数同学亦是如此。

    好多女同学都忍不住这些灵魂的拷问,直接趴在桌上,颤抖着发出“呜呜”的声音。

    “你妈妈为你做了那么多事情,想想你为她做了什么?你为何那么理直气壮的动手打她!”小胡子咆哮声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老师,对不起,我错了!”

    此时的含着眼泪的张学平,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学着张妈妈的样子,向老师端端正正的鞠了一躬。

    “别和我说对不起,你也没有对不起我,今天回家和你妈说去,认认真真的说!明白了没!”小胡子仍旧本着一张脸,严肃的说。

    “明白了,老师!”

    “其他人听明白了没?”老师故意大声问道。

    “明白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同学们,记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背后颠倒是非!议论别人之前,要先问问自己做到没有?明白了吗?”小胡子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大家“闲时莫论人非”的道理。

    “明白了——”

    “我虽然不是语文老师,也没有教你们文言文的必要,但是,今天我要教你们一首《劝孝歌》,你们必须都背会,听到没有!”小胡子严肃的说道。

    “听到了!”

    “好,现在我说一句,你们跟我说一句,最后由语文课代表李萍给大家抄录下来。”

    就这样,小胡子的数学课堂上,历史上唯一一次响起了文学诗词的声音:

    劝孝歌

    清末徐熙

    自古圣贤把道传,孝道成为百行源;

    奉劝世人多行孝,先将亲恩表一番。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

    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

    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

    赤身无有一条线,问爹问娘要吃穿;

    娘坐一月罪受满,如同罪人坐牢监。

    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

    白昼为儿受苦难,夜晚怕儿受风寒。

    枕头就是娘手腕,抱儿难以把身翻;

    半夜睡醒儿哭唤,打火点灯娘耐烦。

    或屎或尿把身染,屎污被褥尿湿毯;

    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

    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

    对天祷告先许愿,烧香抽签求仙丹。

    煎汤调理时挂念,受尽苦愁对谁言?

    每日娘要做茶饭,儿啼哭来娘心酸。

    饭熟娘吃儿又喊,丢碗把儿抱胸前;

    待儿吃饱娘端碗,娘吃冷饭心也安。

    倘若无乳儿啼唤,寻觅乳母不惜钱;

    或喂米羹或嚼饭,或求邻舍讨乳餐。

    白昼儿睡把事办,或织布来或缝衫;

    儿醒连忙丢针线,解衣喂乳哄儿眠。

    晚间儿睡把灯点,或做鞋袜或纺棉;

    出入常把娘来唤,呼爹叫娘亲喜欢。

    学走恐怕跌岩坎,常防水边与火患;

    时时刻刻心操烂,行走步步用手牵。

    会说会走三岁满,学人说话父母欢;

    三岁乳哺苦受满,又愁疾病痘麻关。

    或稀或稠一大难,儿出痘花胆更寒;

    一见痘花有凶险,请医求神把心担。

    幸蒙神圣开恩点,度过此关先谢天;

    八岁九岁送学馆,教儿发愤读圣贤。

    学课书籍钱不算,纸笔墨砚又要钱;

    放学归家要吃饭,缝衣做饭娘耐烦。

    衣袜鞋帽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

    倘若逃学不发奋,先生打儿娘心酸。

    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

    央媒定亲要物件,件件礼物要周全。

    备办迎亲设酒筵,夫妻团圆望生男;

    花钱多少难算尽,还要与儿置妆田。

    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嫁要庄奁;

    为儿为女把帐欠,力出尽来汗流干。

    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

    常思常念常许愿,望儿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见,烧香问神求灵签;

    捎书带信把卦算,盼望我儿早回还。

    千辛万苦都受遍,你看养儿难不难?

    父母恩情有千万,万分难报一二三。

    青发难数恩难算,杀身割肉报不完;

    倘若生儿娘不管,饿死焉能有今天。

    为子先将孝道看,人老靠儿养百年;

    小靠父母老靠子,老而无子命难全。

    父母吃穿靠子办,切记莫惜银和钱;

    父母在世休游远,游必有方对亲言。

    出必告来返必面,爹娘见子心放宽;

    出门年久速回转,免得爹娘夜不眠。

    在世孝敬胜祭奠,二老能活几多年;

    孝顺父母天看见,兄弟妻子要团圆。

    莫听妻言家分散,兄要忍来弟要宽;

    娶妻丑陋夫莫怨,五行八字命由天。

    为妻莫嫌夫贫贱,百世修来共枕眠;

    三从四德守闺范,学个温良女中贤。

    夫若与子争长短,莫在后面添孬言;

    夫若做恶不向善,劝夫行善孝椿萱。

    一家大小能向善,能体亲心是圣贤;

    子孝媳贤同奉养,夫妻同孝赵居先。

    公婆面前莫变面,晨昏二时常问安;

    居家过日要勤俭,尽心竭力孝堂前。

    董永尽孝将身典,仙女成婚中状元;

    黄香孝父温凉席,京师民间广流传。

    曹庄杀狗把妻劝,孟宗哭竹身受寒;

    莫说后娘心不善,且看古贤闵子骞。

    陆绩怀橘遗亲啖,亲涤溺器黄庭坚;

    杨辅访道老僧点,披衣倒屣活神仙。

    杨辅回家见母面,竭力尽孝脱了凡;

    孝顺父母看上面,祖父祖母在堂前。

    爷爷婆婆要知感,恩养亦是一层天;

    你孝父母看下面,姑娘姨娘心勿偏。

    父母有过务苦谏,好言相劝心喜欢;

    打你骂你莫强辩,子孝自然父心宽。

    倘若父母有病患,请医调治把药煎;

    倘若一时钱不便,或借或当莫怨言。

    父母百年闭了眼,衣衾棺廓要周全;

    守丧行孝连葬掩,常言亡人入土安。

    有钱无钱量力办,富贵贫贱不一般;

    儿有果供灵前献,清明佳节烧纸钱。

    坟茔修好时常看,莫教风水有伤残;

    假若坟墓有缺陷,破甲伤丁不产男。

    丁兰刻木真有显,王衰行孝跪坟前;

    人有诚心天有感,善事父母能格天。

    羊羔跪乳将恩感,禽兽还知孝为先;

    子尽孝道头一件,为媳尽孝贤名传。

    贤孝二字说不尽,再劝不孝忤逆男;

    世上有等忤逆汉,忘了根本欺了天。

    养育之恩不思念,吃烟赌博懒耕田;

    不孝父母有偏见,重爱妻子伦长短。

    对待父母如奴汉,交朋接友如祖先;

    父母吃穿不备办,照看儿女心太偏。

    父母有病不挂念,反说老病难保全;

    父母故后不伤惨,还说年老理当然。

    妻子有病请医看,抓药调治不惜钱;

    妻子儿女有命险,拍手跺脚咒皇天。

    逆子逆妇狼心胆,天地不容人憎嫌;

    法律定得甚明显,若犯王法不容宽。

    骂母拟绞殴者斩,杀者凌耻九族怜;

    王法逃脱天地显,油锅煎熬下刀山。

    割心抽肠剜双眼,罪满转生六畜变;

    不信专把天雷看,单击奸妇忤逆男。

    孝顺不难有两件,我劝男女记心间。

    一要为亲行孝念,每日早晚问安然;

    衣食零用莫短缺,父母支使莫怠慢。

    二要顺亲令喜欢,解忧去愁完心愿;

    和睦兄弟亲心宽,劝亲行仁更为贤。

    或农或商或贵贱,立身积德把亲显;

    一切恶习要戒除,莫嫖莫赌莫吃烟。

    妻戒艳装勤纺织,惜福检点奉老年;

    这是一篇劝孝歌,刊印出世令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