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探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重生红楼之焦大孙女(李莫愁同人) !

    家里出了这种丢脸时,贾敬就在道观里也不安心,他觉得自己至今未能列入仙班,都是贾珍这个兔崽子惹得祸。他还怪上荣国府婶婶,明知道他家珍儿胡闹,把他的乖孙蓉儿和蔷儿逼得离家出走,也不派人送信给他,贾赦和贾政都干嘛去了。贾敬越想越气,他每年给族里那么多银子,也没个族人跑过来跟他说。

    贾敬在道观里,怪这个,怨那个,他一点都没想过自己也有错,若不是他放任,贾珍会闯下这么大的祸事。说实在怪不得别人,荣国府毕竟不好管宁国府的事,他自己又一味喜欢烧香炼丹,家里事一概不管,生怕别人影响他修炼,哪个人吃饱了撑着没事干,跑去跟他说他儿子坏话。

    贾敬觉得不仅宁国府要整顿,就族里也要整顿,空闲时他又去家学巡视了一番,只见族学里学生睡觉的睡觉,说话的说话,还有些干脆干别的事情,贾代儒则坐在那里直打瞌睡。

    族学一片乌烟瘴气,气得贾敬七窍生烟,差点没昏过去,忙让人把贾政唤了过来,说道他反正闲着无事,不如让他帮着管家学。

    贾代儒年迈,自从贾政罢官,他豢养的那些清客也走得一干二净,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先生,贾政就自个儿当起教书先生来。

    这可把贾赦乐坏了,贾母虽然生气,怪贾敬老糊涂,但她也担心幼子丢官想不开,跟着老大学坏,只知道玩女人,如今贾政有事干总是好的,她也能少操心一些。

    贾政走马上任后,把家学整顿了一番,那些不听话的学生,背不出书的学生,他直接就打了手板。家学里一下子清静了下来,贾宝玉再不喜欢四书五经,也只好天天上学,老老实实跟着念书。

    时间一久,贾政也觉得自己挺适合当先生,做先生比当官有趣多了,倘若他能教出几个举人进士来,那就更好了,不过贾宝玉的日子就更难熬了。

    王氏如今是肠子都悔青了,夫君连官职都没了,早知道这样,她应该顺了儿子的心意,定下林家丫头,好歹林府家资丰厚,姑爷林如海是二品大员,如今圣上都说要替林丫头赐婚,她嫁到哪家都要圣上说了算,她就是想也想不来了。

    史家把史丫头的婚事也定下来了,说给卫家了,她的宝玉婚事到现在都没有着落,让她愁白了头发。

    京城赵府,薛宝钗懒洋洋地靠在藤椅上晒太阳,虽然三月的阳光不是很暖和,但能这样安逸躺着,也是一件很幸福地事。

    如今她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公公婆婆得知她怀孕,欢喜得不得了,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生怕她磕着碰着。

    她原本打算把银翘开脸了,给夫君做通房,被夫君婉言谢绝了,连他原来的通房那里,夫君都没怎么去。夫君还隔三差五的出去,给她买各种零嘴和吃食,有时也会买些小玩意讨她欢喜。

    当她得知贾府发生的事,薛宝钗不由暗自庆幸,幸好她没有嫁到贾府,爹爹眼光真是毒辣。

    幸好哥哥娶了嫂子,桀骜不驯的哥哥,才能安安分分地过日子,她才能嫁到赵家,能遇到夫君和慈善温和的公婆。得夫如此,夫复何求,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替夫君生个白胖的儿子。

    大哥原本打算逗留京城过年的,父亲早就安排二叔在京城等他,害她白担心了一场。有二叔和二弟盯着,大哥也没时间去那些腌臜地方,等二叔备齐了货物,大哥就跟着回去了,她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年前嫂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父亲母亲高兴得不得了,两个孩子长得都很像大哥,相貌都很俊秀。母亲以前来信,总要挑剔大嫂这样那样的不是,自从大嫂生了双胞胎侄儿以后,母亲的态度就来了个大转弯,改夸嫂子有福气,来信说得更多是两个侄儿多么有趣,多么聪明。

    如今母亲也不管大哥大嫂房中之事,一副有孙万事足的模样,让薛宝钗高兴不已。只要母亲不胡乱插手,她相信大嫂能把大哥掰正来,即便大哥不如父亲能干,他只要听大嫂话,老老实实守着家中产业就成。

    二月二龙抬头之日,父亲去了,他走得很平静,走得很安详。父亲临终前抱上孙子了,可惜没等到她的孩子出生,因她怀孕了,公婆不许她出门,她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她只好在京城守孝了,夫君代她去了金陵。薛宝钗日日板着手指头,算着行程,再过一个月,夫君就回来了。

    焦宛清听说林夫人病了,因小娘亲肚子月份有些大了,身子不便,不好再出门了,焦文俊带了孩子过府去看望她。

    贾敏病倒,林府做隐形人多年的姨娘陈氏和白氏,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她们没有儿女旁身,自然想趁机管家,多捞些银子。

    最好是能安排几个丫头去侍候老爷,倘若得个一男半女,她们借机就可以把孩子养在自己名下,省得孤单终老,无依无靠。

    林如海却把管家大权交给了女儿林黛玉,她跟着妻子也理家几年了,他觉得女儿都十四岁了,都快出阁了,是该好好练手了。

    陈氏和白氏很失望,却也没办法,只好变着法子给黛玉下绊子,挑拨那些整日做梦想飞上枝头的丫环去勾引老爷。

    她们原本因贾敏管束极严,大少爷才十岁,自觉怀才不遇,明珠暗投,尤其是那几个相貌姣好的,自怜自身无出头之日,听说主母病重难治,无法侍候老爷,自觉机会来了。

    这些丫头被人挑拨后,蠢蠢欲动,虽然老爷年纪有点大了,但老爷好歹是二品大员,相貌俊雅,相貌身材都保养得很好,老爷看起来还不到四十岁。跟了老爷吃香喝辣不说,若再生个一男半女的,抬了姨娘,她们也能过上人上人的日子,一时往林如海跟前凑的丫环,着实不少。

    林黛玉很愤怒,母亲生病,这些人却到父亲面前献殷勤,她却无可奈何。她毕竟是女儿,无法管父亲房中之事,林府的丫环不全是家生子,她们是林家到京城后,才买进来的,她们的忠心实在有限。

    林彦是男孩子,每日上学练武,功课繁忙,除了给母亲侍疾外,根本没注意家中发生地这些小事。

    林黛玉不好对弟弟讲这些后院腌臜事,她和几个母亲心腹一直瞒得紧紧的,生怕母亲知道,病情更加严重。她满腹心事无人诉说,也无处可说。

    母亲身体好时,她虽然帮着母亲管家,但更多时候,她是走个过场,看看账本。她不喜欢管账,许多事都推给丫环和嬷嬷做,大部分时间她都在看书,偶尔弹弹琴,做几下针线,母亲常叹气,说她被宠坏了。

    外祖母家出事,母亲病倒,她不得已才开始管家,每天对着那么一帮人和事,打点着各处礼节。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她才发觉那些诗啊词啊,根本派不上用场。深深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她距一个合格的当家主妇有多远。

    倘若母亲有个三长两短,父亲续弦,继母若有了孩子,父亲还会不会同从前一样疼她。等她三年孝满,她都十七岁了,说亲就更难了,她不比弟弟是林家唯一子嗣,还能考取功名,再不济也能分家出去。

    一想到这事,林黛玉就很恐惧,她不能没有母亲,她要母亲健健康康地活着,看她出嫁,生儿育女,尽享天伦之乐。她每日不是理事,就是侍疾,早晚还去佛堂祷告,愿佛祖庇佑母亲早日康复。

    当她听到焦宛清兄妹过来时,她喜极而泣,她怎么把宛儿给忘了?宛儿医术很好,说不定能治好母亲的病,当年就是宛儿救了弟弟,治好她的喘结。

    自去年年底进京,焦宛清随母亲到林府拜访过一次,她就没来过林府了。她也有几个月没见黛玉了,听说林夫人病重,焦宛清也挂心不已,林夫人生病跟她多少也有些关系。

    到林府后,焦文俊带着孩子隔着帘子,问候了贾敏,林黛玉和林彦带母亲回了礼。

    贾敏见到焦文俊身边长身玉立的焦辰飞,心情很复杂,焦家家世虽然差一些,焦辰飞长得确实出色,难怪姚家会看上。

    她的病她很清楚,若不是宛儿帮她调理了几年,只怕她已经早早去了,如今她最放不下心来的就是玉儿的婚事了,只要玉儿能嫁个好人家,她死也能瞑目了。

    闲话了几句,焦文俊就起身去见林如海了,林彦则陪着焦辰飞和焦辰星去了他的书房,还偷瞄了焦宛清几眼。宛儿姐姐越来越好看了,哎,他若再大几岁就好了,宛儿姐姐就不用嫁给那个李珏了。

    焦宛清帮贾敏切脉后,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她这病本来是要静养的,原本她在扬州时倒还好,如今思虑过度,已经油灯枯竭了,她也无力回天了。

    见焦宛清半响没说话,想着那些大夫说的话,贾敏不由苦笑,这次她真得要走了。三人说了一会闲话,贾敏就找打发黛玉出去了,她屏退了丫环婆子,留焦宛清说话。

    贾敏一脸平静地问道:“宛儿,你说伯母还能活多久?”

    焦宛清不想瞒她,轻轻的说道:“伯母啥事都不想,都不管,好生养着,,或许还能活一年半载。若思虑过度,就难说了!伯母这病,最好静养!”

    贾敏点头道:“宛儿,说得伯母都明白!是伯母不好,耽搁了你玉姐姐,让她至今终身没着落。往后伯母不在了,宛儿要帮帮你玉姐姐,你玉姐姐心肠太软了。”

    焦宛清含泪答应了贾敏的要求,眼前这个憔悴的贵妇帮她很多,扬州时若没她帮衬着,自家内院不知道要成什么样子。

    焦宛清服侍贾敏睡下后,出了正院,假山边窜出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原来是林彦,他特地在这里等她。

    林彦紧紧抿着嘴唇,小脸看上去非常严肃,焦宛清忙问道:“彦儿,你怎么啦?”

    林彦苦涩地道:“她还能活多长时间?”

    焦宛清知道他问地是林夫人,他在林夫人面前不是很孝顺的吗?他怎么会这样问话?

    焦宛清不知道这几年,他们母子发生了什么事,她双眼紧盯着林彦,一脸严肃地道:“你母亲大概只能活半年了,她不能再受任何刺激了!”

    林彦点头说道:“宛儿姐姐,我不会刺激她的,姐姐对我很好!”

    能让林彦变成这模样,或许是跟他亲舅舅一家有关,能让林彦敌视贾敏,应该与他亲娘周氏有关,听说当年周氏是难产而亡。

    哎,大户人家主母生不出儿子,只好选择去母留子了!

    当孩子知道自己身世时,一边是生他的亲娘,一边是细心抚养他长大的养母,他不别扭才怪呢?杀母之仇和养育之恩,让人难以选择,林夫人这样去了也好,两人矛盾还未积深,他不会迁怒到黛玉身上。vv,,COm焦宛清叹息了一回,这深宅大院,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就在这么几号人,也弄出这么多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