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缘来是您之千年续梦 > 第43章:科普知识(殿试)

第43章:科普知识(殿试)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缘来是您之千年续梦 !

    殿试[diàn shì]: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

    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

    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

    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

    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中文名:殿试

    外文名:

    palace examination

    朝代:唐朝

    作用:选拔官员

    级别: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

    开创者:武则天

    开创地:神都紫微城·洛城殿

    创立: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

    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神都洛阳。

    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

    殿前试人自此始。

    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从唐朝唐高宗时期起创立的(由于武则天进行发展多数人认为是其创立),在宋代成为常制。

    程序:在明清时,其程序大体如下:试前须复试,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应试。

    复试毕,于四月二十一日应殿试,也在保和殿。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

    康熙以后,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

    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

    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

    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

    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

    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明熹宗实录卷》:“天启二年三月(十四日)庚戌,以廷试天下贡士,命……通政使司左通政袁可立、大理寺左寺丞郭尚宾充读卷官。”

    结果: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通过者分别称为:童生→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殿试结果填榜后,皇帝于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

    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传胪大典后,新进士在保和殿参加朝考。

    朝考试卷分为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

    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相关争议:殿试的开创者,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唐高宗。

    原因是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亲自开科取士,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御试。

    但此次规模不大御试,且并未记载御试地点是在殿前试人,故唐高宗并非殿试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