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回到过去当种田 > 第116章,年底算账

第116章,年底算账

作者:第九片树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回到过去当种田 !

    塘泥还是要挑的,而且没完没了的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把水塘的水,就像倒杯子一样,从这个水塘倒到另外一个水塘,然后再去另外一个水塘挑塘泥。

    快过年了的时候,老爹和周大忠他们终于回来了,身心疲惫的回来了,手上脸上都是伤痕,估计身上的伤痕也少不了多少吧?

    在外面出工修水利,那真的比牲口都不如啊,早工,夜工,轮着来,要是赶上抢时间,那就是几夜几夜的不睡觉。

    这个年代的人,都比较泼。

    泼是什么意思?

    就是舍命,意思是豁得出去,太娇气了,别人会看不起的。

    特别是几个社,几个乡的老乡一起劳动,那个社的老乡比较娇气的话,那别人就真的把你踩到烂泥巴里面去。

    你想想看,一个村里,不同的社之间,为了一口气,都能打得起来,到了外面,不同的社,不同的区,那么多在一起,能不打架呢?

    一个村一个村的打,要是谁的嘴巴不干净,那就是一个乡一个乡的干,工地上的保卫部,荷枪实弹呢,名义上防止敌人破坏啊,实际上呢,那是防止老乡打架。

    要是乡里的老乡打起来了,几百人呢,混在一起,你不鸣枪示警的话,嗓子喊破了也没人在乎你啊。

    老爹回到家里,顿时感觉主心骨回来了,老爹不在家,总觉得不对劲,老爹回来了,周大国要老实了,所以家里恢复正常了。

    最近清算社员的工分,清算工分,那就要发钱了,有钱了,就能好好过年了,一年忙到头,不就是这点盼头吗?

    工分啊,一旦清算,有人欢喜有人哭啊,很多老乡,平时无所谓,闷在脑袋做鸵鸟呢,现在,到了年底的时候,只能无奈的哀嚎吧。

    周家的工分,父母早就算过几十遍了,总共工分为17386个,扣除口粮的工分,扣除周家今年的暂支,周家还剩下4085.5个工分,2分钱一个工分,周家今年的总收入是82元不到。

    社里过年还会准备一批过年的物资,这些物资,都是要算工分的,最简单的就是猪肉,社里养了十几头猪,过年了,当然要杀猪了,要给大家有个盼头。

    过年么,猪肉那是必不可少,光光有猪肉还不够,刘大田和六社的老乡和协调一下,用猪头换羊肉,要能给社员分点羊肉呢。

    反正过年了,就到了社里的领导显示能耐的时候,能给社员搞到过年的物资,能让大家有个好盼头,社员都支持你。

    有的穷社,他们的家难当,到了年底,清算工分的时候,发现入不敷出,别说什么物资了,口粮都欠着呢、

    这样的社长,大家都有意见了,社里经营不好,当然是你社长的责任了。

    人么,都会比较,踩着别人的痛苦之上,才能显得自己过得幸福。

    蔡庄七社的一个工分,只有2分钱,比去年低了一倍,社员分到的钱少了,有的缺劳力的家庭,他们的工分,还不够口粮的标准呢。

    也是说,很多社员,一年到头,还到欠社里的钱。

    蔡庄七社,有几个困难户。

    刘会计家,虽然刘大全是社里的会计,可是,他家都是困难户,刘大全是刘全海老大的儿子,可是,父亲死的早,母亲身体不好,加上弟弟妹妹都争不过到工分,指望刘大全一个人的工分,哪里够标准口粮呢?

    社里的领导,除了刘大田,每年享受村里的300个工分补贴,其他的社里领导,都是没用工分补贴的,都是按劳分配。

    所谓的按劳分配,那就是按照你的工分标准,天天帮你算工分。

    刘大全的工分标准,一天是8个工分,那是劳力的工分,你参加劳动,是那么多工分,你不参加劳动,也是那么多工分,所以,刘大全,怎么可能参加劳动呢?

    当然,刘大全也可以参加包工,可是,不长期干活,谁愿意和你一起包工呢?就算你是会计,那又怎么样?

    我不带你,你还敢把我少算一个工分吗?

    刘大全又不是干活特别厉害的人,早工基本没有,所谓的早工,都是下田干活,刘大全怎么可能下田干活呢?

    偶尔,刘大全装模作样,算上几个夜工,就是这样的情况,一年下来,刘大全也就5000多个工分。

    这个工分的数量,还比不周大毅的工分数量呢,这样的工分,想养活一家人,那不是做梦吗?

    工分不够的,还有潘家棚子的三个兄弟,三个烂兄烂弟,去年的工分,勉强够数,可是,今年工分一下子便宜了一半,他们都欠社里的钱了。

    倒欠社里钱好几家了,有的几户人家,周大毅不熟悉,既然不熟悉,就赖得关心了,反正和自己没有关系。

    社里各家的生活,大家都是门清,为什么呢?

    会计一本账,可以把你家的生活算的清清楚楚,现在自留地都没有,你想折腾,都没有折腾的空间了。

    老爹在哪里算账呢,4085个工分,换成钱吗?

    不换成钱?

    难道换物资吗?

    社里穷的草根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东西,值得家里惦记着呢?

    木材,对,盖房子的木材不够,还缺几根大横梁的木材,可惜,社里哪有这种木材,想要这种木材,只能去红山,或者其他靠山的村子才行,到时候,又只能花钱买了。

    钱?

    家里的钱,越来越少,今年的结余,还不够买油和买衣服穿呢,要是花光了,明年一年怎么办?

    不过,明年的事情,明年再说,说不定,明年的工分,变得更高了呢,到时候,家里的生活,就应该宽松很多。

    不得不多,这个年代的老乡,都有一颗充满乐观,百折不挠的强大内心,这种内心,永远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永远充满希望。

    也对,当年,自己的爷爷,逃难几千里,一路要饭,来到这片土地,能够闯下这么大家业,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一个强大内心,时刻给自己希望。

    哎,希望在哪来啊?

    看到这个2分的工钱,想到一社3毛钱的工分,麻的,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一个工分3毛钱,一天就是3块钱,一个月就是90年,这个收入,有点恐怖吧,要是按照这个标准,那是比工人的工资都高吗?

    周大毅不相信,也不知道,一社的这个工分,是怎么算出来的。

    都是种田的泥腿子,七社的老乡,比一社的老乡勤快,比他们能干,为什么这个工分的差距那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