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回到过去当种田 > 第121章,亩产3000斤

第121章,亩产3000斤

作者:第九片树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回到过去当种田 !

    过年的时间,那是悠闲的,可是,悠闲的时间,过得太快了。

    初三的时候,尖锐的哨子声,从村子西头响起,一阵接一阵,一直延伸到村东头,哨子声音,就像催命符一样,一下子,刺激了老乡柔弱的内心,把装睡的老乡,都惊醒了。

    啊?

    要出工干活了?

    有点早啊?

    不是初五才出工吗?

    需要理由吗?

    需要给你解释吗?

    哨子声音,那就代表着一切。

    不过还好,今天的出工,不是下田地,而是开会,是学习大会,组织大家,学习别人的先进的经验。

    不是干活就行,开会,大家还是比较开心的。

    因为开会也算出工,按照定量的工分标准,都是给你算工分的,开一天的会,10个工分到手,多好的事情啊。

    刘大田阴沉着脸过来,好像大家都欠了他的钱一样,阴森森的盯着社员呢,那个表情,吓到很多人。

    麻的,刚过了年,你这个表情给谁看呢?

    难道刘大田的爹死了吗?有人不怀好意的诅咒呢。

    哦,说错了。

    刘大田的爹,那是刘全海,那是公认的厚道人家,所以,不能诅咒刘全海,应该是刘大地死了才好呢,那个祸害,早死早好。

    或者刘大田的儿子死了也行,除了刘大田,没人心疼他的儿子的死活,再说,父债子偿,刘大田欠大家,当然让他儿子来偿还,那是应该的么。

    开会,学习大会,也是生产建设高潮的动员大会,现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人民群众表现出高昂的建设热情,创造了粮食高产的奇迹。

    去年的秋收,山头地区的晚稻,亩产超过3000斤;还有贵省金沙地区,晚季稻的亩产达到3025斤。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事情,报纸都报道了,惊动了很多人,特别是江南省,本身就是传统的农业大省。

    从去年开始,上面要求农业生产大奋进,以农业促进工业,完成整个经济的大奋进,现在,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已经开始大奋进了

    所以,江南省的领导,比较着急了,落后就要挨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都不对,应该是进步慢了,就算后退。

    别的省份的老乡,已经开始大奋进,可是,江南省的同志,还是稳步前进,这个就是差距,这就是落后。

    多快好省的大奋进,时不待我,所以,上面下指标了,于是就有了,这个全省的农业生产的学习大会,动员大会,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然后超越别人。

    下面开会的老乡都傻眼了,很多老乡以为自己听错了,确定是3000斤么,不是多写了一个零吗?

    朱长喜忍不住问道:“老刘,你不会念错了吧?晚季稻有3000斤的产量吗?”

    刘大田没好气的说道:“老朱,这么大事情,我可能念错吗?我告诉大家,3000斤,绝对是3000斤,没有多一个零。要是300斤的话,怎么可能上报纸呢?”

    “我的老天的啊,一亩3000斤啊?”刘全堂忍不住惊叹的说道:“怎么有那么高的产量啊,我们的这里亩产,300斤都没有,比不上人家的零头啊。”

    “是啊,3000斤,怎么种出来啊啊?”刘全海也不敢相信的问道:“大田,人家怎么种出来的那么高的亩产啊?是不是晚季稻的品种不一样啊?”

    “怎么种出来的,那我不知道。”刘大田无奈的说道:“不过上报纸了,全国都报道了,事情肯定假不了。”

    “都是种田的人,别人亩产超过3000斤,我们的亩产只有300斤,丢人啊。”刘大田急切的说道:“不但我们这些种田的人丢人,就连领导也跟着丢人啊。”

    “我这里可是江南省,传统农业大省,每年省里投入那么多钱,可是,我们的产量上不了,说出去,我们,没脸见人啊。”刘大田刺激的说道。

    都是种田的老乡,要是让他们跟工人比能力,他们没有那个信心,可是,跟别人比种田,还是那种偏远地区的农村,江南省的老乡,还是有点傲气的。

    不争馒头争口气,再说,亩产3000斤,那么高的产量,不但要挣馒头,也要争气,要是真的亩产3000斤,老乡真的可以枕着馒头睡觉了。

    很多老乡,忍不住激动起来,都是种田的老乡,别人能够亩产3000斤,自己为什么不能?

    不为别的,为了自己肚子。

    一亩田,3000斤的亩产,很多人难以想象那个场面,可是,这个实实在在的事情,已经上报纸了,报纸上的事情,肯定是真实的。

    这个时候,很多老乡,忍不住畅想美好的未来,要是自己的亩产也要3000斤的话,自己会过上什么日子啊?

    野心也好,贪婪也好,希望也好,很多老乡,都强迫让自己相信,那个亩产3000斤是真实的事情,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

    蔡庄七社在开会,别的生产社,也在开会,都在围绕这个3000斤的亩产,在想办法呢?

    学习啊,必须要学习啊,就算学习到别人的一半的本事,亩产1500斤,那让很多老乡睡觉都笑着醒了。

    产量,那是种田的老乡,一辈子期待的事情,如果可以解决产量的问题,老乡的日子,还不是美上天了。

    亩产3000斤,是水稻,不是山芋,是货真价实的晚季稻,也是大米,就算是籼米,那也是大米,很多老乡,一辈子吃了几顿大米呢?

    “老刘,我们七社的田地,都是贫田啊,怎么做,才能有亩产3000斤啊。”朱长喜忍不住期待的问道。

    3000斤的亩产,就像一颗种子,在很多老乡心里生根发芽了,谁不想亩产3000斤,谁不想吃饱肚子啊?

    几十年的种田生涯,磨灭很多老乡心里的傲气,可是,他们还是怀着美好的希望,现在,希望出现了,他们当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报纸上也是坑货,只是说人家亩产3000斤,可是,人家用的什么种子,用的什么办法,用的什么肥料,用的什么种植方式,这些核心的内容,什么都没有说明。

    就是告诉你,别人的亩产3000斤,还不止一个地方,好几个地方都是这个产量,而且还是偏远的省份,人家能做到,看你怎么办?

    什么办法都不说,让你学习什么?

    刘大田烦恼了,上面只是说组织社员学习,学习什么呢?

    怎么学习呢?

    这些都没有说,你让这些种田的老乡,怎么办呢?

    不管怎么办,别人能够做到3000斤,自己也能做到,而且,必要要做到,不为别人,就算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