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穿越之农女修仙手札 > 第二十三章 贼人进城

第二十三章 贼人进城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穿越之农女修仙手札 !

    看着说书先生讲的破沫横飞,古天星心下大安。

    她琢磨着,便是打个对折,这两位的本事加上带来的二十名护卫,再勉强算上县衙的十几位捕头,对付些许流民不成问题!

    付完茶钱,她欢欢喜喜地回了自家院子帮着爹娘一起收拾行李。

    夜里,一家三口被一阵阵急促的铜锣和叫喊声吵醒。

    喊话者声称有一伙贼人在城外,让各家各户紧闭门窗,不得随意上街。

    若发现可疑人物,立刻上报!又安抚着大家,表示有赵三少爷在,区区贼人,大家不用担心。

    古天星有点不放心,遂放开神识观察城门附近。

    门楼上,几人手举火把,看衣着应该是捕头和护卫。一位俊俏的少年此刻紧蹙着眉头,对着城下喊道:

    “早闻慕容将军为燕王麾下大将,如今不在北地守卫,怎的非要入这偏僻的白马县?”

    县城门外约有数百骑兵,为首的那人身着玄甲,手持一柄大关刀,月光下寒光沾沾。

    他大笑道:

    “某没甚好遮掩的,自是为赵三爷和五小姐而来!

    还望两位跟某去一趟燕地,王上自会好生招待。”

    少年目光一冷:

    “我与妹妹回乡祭祖,早已禀明陛下!如今燕王硬邀我们前去,可是要不顾君臣父子之义?!”

    古天星吓得一激灵,啥意思?燕王这是要干啥?难不成反了?

    虽是早接到天机预警,知道北方有兵灾,奈何自己能力有限,根本无法推算的更详细些。

    万没想到,就这小小的白马镇,居然还有如此祸事。

    不待她多想,城门下那位将军大笑一声道:

    “我家王上只是邀两位去做客罢了,扯什君臣父子。

    多说无益,两位今日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那少年眉心一拧:

    “吾等若是跟你走,不知这镇上的百姓可否平安?”

    将军听少年话软了下来,便也和气了许多:

    “吾只在此处取些粮草,并不会伤他们性命。”

    少年闻言点点头,握了握身旁妹妹的手,刚想张嘴说些什么,突然“咻!咻!”两支暗箭凌空射来,没入颅骨。

    不待众人反应,兄妹二人已气绝身亡!

    同一瞬间远处窜出上千人,将原先那位将军的人马团团围住。

    黑暗中,一位白袍小将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小将发髻微斜,嘴角轻扯,对着那手持关刀的将军道:

    “燕王,意图谋反,射杀赵将军三公子和五小姐。

    哦,对了,不但强征粮草,还在白马镇滥杀无辜。

    众将士听命,宰了他们,咱们再入城征粮!”

    如此赤裸裸的嫁祸让,那将军气竭:

    “桓王手下竟都是无耻之徒!”

    来不及再多说,便被战局所困,只得撞击城门想逃进城来。

    古天星一看这架势还得了,也顾不得惋惜那少年兄妹,迅速撤回神识。

    再次叫醒爹娘,告诉他们城门快要守不住了,需得赶紧回村。

    古安泽知道闺女的能耐,迅速起身穿衣,又将早就收拾好的物件摆上骡车,跳上车把手,往镇子南门回村的方向赶去。

    此时城门已被撞开,燕王和桓王的人依然在北门口厮杀。

    离的近的人家听到动静,都已经开始往南门方向逃蹿了。

    古安泽停下骡车,边敲铜鼓边喊,贼人进城啦!贼人进城啦!大家快逃,快逃!

    与众人一起趁着混乱,逃出南门,往大鳌村赶去。

    古王氏不安道:

    “不知这伙贼人怎么这么大胆?那赵三公子都敌不过嘛?”

    古安泽当下看了眼自己闺女,询问之意显而易见。

    现下情况紧急,古天星也不避讳她娘,直言道:

    “桓王的人杀死了赵三公子和五小姐,又嫁祸给燕王。

    说是还要在咱这白马镇征粮,只怕征粮是假,抢粮、杀人才是真!”

    “那看来咱得快点回家,告诉大伙进山躲躲了,这些个坏了心得贼匪!”古安泽又惊又怒。

    古王氏倒是一脸疑惑:

    “你咋知道这些的?咱都在屋里睡着,离城门又远,会不会听错了?”

    古天星不知该怎么解释,只好求助地看向她爹。

    古老二琢磨了一下,强势道:

    “你不用管这些,只要知道听团团的错不了就行!”

    古王氏被训的不明所以,转念一想:

    我闺女是福星,又跟个厉害的师傅学本事,肯定知道的多,多听听闺女的没坏处。

    骡车大概跑了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他们才进了大鳌村。

    古安泽让王氏把骡车牵回家里,并嘱咐给加些上等草料。

    递过缰绳,他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大伯里正家,仓惶间叫醒里正,还找了个铜锣猛敲起来。

    古里正被气了个够呛,他年纪大了,难得睡踏实,天还没大亮的就被这么粗暴的叫起了。

    问二侄子出啥事了?他也闭口不言,只道等人来齐了再说。

    村民门听着炸耳的敲锣声一阵不耐,三三两两披着衣服、骂骂咧咧地走了过来。

    古安泽到底心里着急,大吼道:

    “我只说一遍,那些慢的你们自己去问大伙吧。

    出大事了,爱听不听,我拼命回来给大家报信,自己家东西还没收拾齐活呢!”

    这话一出,倒也没人再抱怨,大伙三步并作两赶紧围了过来,就这么站在里正家门口。

    本来里正还想安排村民去祠堂说,古老二也出声阻止了。

    他猛地灌了口水袋,急道:

    “没时间了,我刚从镇上逃出来,桓王和燕王的人在镇上打了起来!

    我当时躲得近,听见桓王的人说他们要进镇征粮。

    虽是如此说的,可我看他们见人就杀,根本对方不管是不是平头老百姓!

    怕要不了多久就到咱村了,大伙快收拾东西躲躲吧。”

    说完他就准备往家去,却被古民丰拉住了询问有多少人。

    古安泽说天太黑,看不太清,怎么着也有好几百人。

    大家伙一听这么多人也慌神了,可是这往哪里躲合适呢?除了大鳌山内里,其他地方哪能藏住许多人。

    也有些村民想:

    说到底是征粮,实在不行就给他们些,镇上那些人很可能是不交粮被杀了。

    哎,你说你跟官府抗什么,只要不征兵丁就谢天谢地了。

    再说王爷的兵马,定不会胡作非为的。

    不管众人什么心思,倒是都回家藏粮食、收拾东西去了。

    古家的大宅里,古老爹估算着:

    从村里到镇上六十里,那些所谓征粮兵,天一亮估计就会从镇上出发。

    他们一定会走大道前往各村,也就是说,自己最多只有一个半时辰的时间了。

    家里的牛车和马车已经装满了粮食,地窖里还剩下不少,古老爹偷偷让小孙女收取了一大半,床底下的两缸食物因为不易被发现也就没动了。

    古老太让古安泽和王氏两口子先去休息,又安排小吴氏和张氏烧热了两口锅,将家里所有的小麦粉都蒸上了。

    老爷子则安排古家兄弟收拾完几件农具,又让他们将之前就准备好的水囊灌满水。

    中公的东西收拾完之后,各房又开始拾掇自己屋里的东西。

    小吴氏踌躇半天,去找了古老太,她实在是不放心娘家。

    希望老太太能跟自己一起劝劝公爹,让相公去趟吴家报信,通知爹娘他们一起逃。

    古老太自然理解儿媳妇的心情,那毕竟也是她的娘家,想了片刻,就硬着头皮跟故老爹提了此事。

    谁知却被老头子一口回绝,还问她:

    那你舍哪个儿子去报信?儿子们都去了丈人家里,十有八九是来不及赶回来的。

    那些个家当、口粮和小孙子们进山要靠谁?只靠咱两个老的和老二嘛?

    古老太别无他法,只能和小吴氏偷偷抹了会儿眼泪。

    古王氏暗自庆幸:幸好自己娘家就在本村,早早便收到消息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各房基本都收拾完了东西。

    古老爹安排自家儿子们将牛车、骡车赶到里正家门口,等着看看有没有其他村民愿意一起进双鳌山内部躲一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