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这是我的大明 > 第19章:足以慰风尘

第19章:足以慰风尘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这是我的大明 !

    戚元辅知道这个老汉应该是这个村里面德高望重的人。

    因为他进村的时候,明显是迎接的那个精壮的汉子脸上都有恭敬之色,看见自己是他不认识的,马上警惕起来。

    戚元辅不会对他有任何意见,毕竟他一路上看见的,几乎都是盗贼满地,反而欣赏这个汉子。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那就是底层的百姓得不到朝廷的照顾,甚至给了,也被京城和地方上一些人给吞了。底层的百姓,永远是最悲哀的一群人。

    “你们说的是真的么?我听说朝廷发的饷银一般是八钱银子,怎么今天募兵给如此多的饷银?”那个精壮的汉子一听待遇,眼睛就精光四射了。

    “这都是陛下的意思,具体情况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既然陛下这么做,肯定有陛下的道理。”戚元辅说道。

    其实戚元辅很清楚,自己能够得到陛下的召见并且陛下给了自己如此大的权力,就是看中了自己是戚大帅的后代。

    在戚元辅眼里,陛下在军队上是一个讲究宁可人少而精,也不人多而差的态度。

    而且根据银子的数目来看,也差不多。陛下想要的就是一支能够“荡平倭寇三千里,横扫塞北十六州”的军队,是一支能够“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军队!

    所以,陛下看中的就是戚家练兵的方式,是他们军队的组织方式。所以陛下会来召见自己,并且让自己来招募天子亲军——靖武军的军卒!

    这同样是对于自己的一种信任!

    “陛下知道你们苦,所以特地让我们来这边招募军卒,让你们好过一些。”戚元辅说道,还不忘拍一下陛下的马屁。

    “草民,叩谢陛下隆恩!”那汉子闻言,立刻就面朝京城方向行了一个大礼。

    “咱们时间不多,还是早点进去吧!”戚元辅说道。

    “三位请进!”

    进入村子以后,那位老汉对那个精壮汉子说道:“书华,你去把乡亲们都叫过来吧!就说有大事发生。”

    “是,张叔。”那精壮汉子应了一声,然后就去叫乡亲们了。

    “既然你们都要去当兵,那我就说一说条件,毕竟这是陛下的新军,陛下非常看中,没有什么要求也不可能,这样选出来,也对得起陛下给你们的饷银。”戚元辅大声说道。

    此时已经有一些村民过来了,一听说是陛下要招募军卒,深藏在他们骨子里的英武好斗的性格就被激发出来了。

    戚家三兄弟同时笑了笑,看来,戚家军的雄姿,又可以重现了。

    ……………………………………

    “孙阁老、徐尚书、蒋侍郎都来了没有?”朱由检问道。

    现在朱由检有些疲惫,继续自己的计划实在是太过于耗费脑力,朱由检感觉自己都快和以前自己大学里面那些学艺术的同学一样了,年纪轻轻的,发际线越来越高了。

    “回陛下,他们很早就到了。”王承恩说道。

    “那你怎么不和我说?”

    “回陛下,奴婢见陛下近来有些疲惫,就没有去通知。”王承恩额头有些冒汗,自己似乎做错了事情。

    “他们是我大明最后的希望,不要再这样了,下不为例。”朱由检慢悠悠地说道,“诏他们进来吧!”

    很快,三人就进来了。

    第一个人见的人就是孙承宗。

    这是自己皇兄的老师,资历和能力都是这个时代的顶尖,朱由检不敢怠慢,直接从躺椅上起来,对孙承宗说道:

    “爱卿快快请坐!”

    “臣叩谢陛下隆恩!”

    “孙阁老,你可知道朕为何要启用你?”朱由检问道。

    “臣不知。”

    朱由检看了一眼孙承宗,这个小老头儿不愿意多说,那就干脆自己说好了:“爱卿知道辽东的局势么?”

    “臣略有耳闻。”

    “给朕说一下吧!不必拘谨,有什么说什么,现在朕对于辽东的军队基本上没有什么期望。”朱由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对于这位德高望重、能力和资历都非常高的老人,朱由检没什么好隐瞒的。

    他更知道孙承宗是一个忠贞之人,要不然也不会在建奴攻破高阳的时候,全家投井自杀!

    现在的朱由检不想这样一位能够在明末力挽狂澜的人就这么凄惨地结束自己的一生。

    “大明军队现在和建奴胶着,打得难舍难分。

    而且多年打仗,军心难免有些动摇,只知道打仗,却不知道打什么,这也是臣忧心的原因。”孙承宗说道。

    “爱卿,自辽东兵事起,我大明的军队几乎如同鸡蛋碰石头一般,脆弱不堪。他们难看大用。

    李成梁在辽东养寇自重把自己玩脱了,给了大明一个强劲的敌人。等朕收复东北,收拾旧河山,再朝天阙!”朱由检说道,“但是,现在的情况很不好,朝廷之上,乌烟瘴气,很多人根本就是蛀虫,朕恨不得去拿着天子剑,一个个把他们砍死在朝堂上!

    几乎每个人都盯着辽东,几乎每个人都想在辽东分一杯羹,朕的银子是有那么好拿的么?”

    朱由检的语气很平静,但是孙承宗却听到了里面的愤怒以及愤怒背后的悲哀。

    “好在朝廷上还有一些人可以用,爱卿,现在朕任命你为辽东督师,主持松锦一带的防线,同时代理兵部尚书,拨银三十万,爱卿不要让朕失望!

    另外,起复袁崇焕为辽东总督,爱卿要好好监督他,不要让他做一些荒唐事!尤其是毛文龙!”朱由检说道。

    孙承宗怎么也没有想到陛下会给自己这么大的权力,他的心里,已经是很感动。

    辽东的局势,他非常清楚,也是很多人都盯着的地方,现在陛下把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自己,显然是非常器重自己,信任自己!

    “臣,谢陛下隆恩!”

    “爱卿不必多礼。辽东情况危急,爱卿还是快快前去吧,毕竟朕还在等你光复辽东!”朱由检说道。

    “是!”孙承宗说道。

    看着孙承宗退下,慢慢远离自己的身影,朱由检叹了一口气,心里说道:你在我前世的时候没有得到善终,现在,希望爱卿能够力挽狂澜吧,毕竟崇祯前三年的情况,还不算太坏!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但愿孙承宗能够江河万古流!

    希望孙承宗能够名垂青史,不要再是史书上书写的那样,全家投井自杀,不要再是用自己的殷红的鲜血和悲壮的灵魂去祭奠这个几乎快要坍塌的大明!

    “承恩,让徐爱卿过来见我。”

    “是!”

    …………

    “臣徐光启拜见陛下!”

    “爱卿免礼,赐座!”

    徐光启有些不安地坐下了。

    “听说爱卿师从泰西之学的利玛窦,精通天文、地理,尤其擅长农业和数学,不知爱卿可否讲解一下?”朱由检说道。

    “都是些微末之学,不足为道也。今陛下初登大极,海晏河清必有焉。”

    朱由检笑了一声,说道:“朕的天下自己知道,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大明的百姓吃不饱饭,不知道爱卿有什么应对之策没有?”

    现在的徐光启终于明白了,陛下需要的是安民之策。

    其实这事情他也知道,现在的情况人地矛盾非常尖锐,百姓大都食不果腹,而勋贵阶级和大地主却“仓廪具丰实”,文人整天发一些无病之呻吟,整天玩风弄月,这天下如何不乱?

    现在的陛下,徐光启很了解,这是一位雄韬武略、权谋高超的陛下,无论是剪除阉党的手段,还是分化阉党的手段,几乎都是炉火纯青。

    有这样的陛下,这大明的天下,如何能不中兴?

    徐光启觉得,自己有必要搏一把!

    自己现在快要行将就木了,没有几年好活了,有太多的事情和愿望没有完成,说实在的,在松江府那些日子,他是不甘心的。

    “臣有一些泰西的作物种子,还有一些天文、数学、农学、水利方面的书籍,可以缓解如今大明的局面。

    现在大明最严重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那么大明中兴指日可待!”徐光启说道。

    “好!朕就是想要这些话!爱卿,你家里那些书,带过来没有?”朱由检说道。

    “带来了。”

    “好,很好!现在朕任命爱卿为内阁次辅,加工部尚书加东阁大学士,并且担任太子侍讲!那些书籍,暂时放在爱卿的家里,切切不可随便露于外人,朕有大用!

    教授太子时,切切要教授算术学,还有天文学,不可依着他的性子!”朱由检语重心长地说道。

    “遵旨!”

    “若是太过劳累,一定要向朕报告,切切不可强撑着。若是忙不过来,爱卿可以叫你的门人过来协助于你,一切以身体为重,切记切记!”

    作为穿越过来的人,朱由检如何不知道徐光启的大名?

    徐光启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

    在历法方面,主持编译崇祯历书,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更别说还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

    在农业方面,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更别说还有他的门人陈子龙刊刻了《农政全书》;

    在数学方面,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

    在军事方面,“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他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万年台(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

    几乎就是一个全才啊!

    这样的人才,绝对不能就这么在崇祯六年就死了,绝对不可以!

    “听闻爱卿身体有些不好,不如让宫里的太医来医治一下吧!身体好了,才能安定我大明,才能和朕一起中兴我大明!”朱由检和煦笑道。

    “臣,叩谢陛下隆恩!”徐光启真的很感动,自己的理想,终于要实现了!

    他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但是,他的眼光是远远超过当今大明所有的读书人的,除了朱由检。

    这是一个和孙承宗一样的人,一个一心为了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大明最最宝贵的财富,是大明的引路人,更是时代的领路人。

    现在的朱由检,要让徐光启带领大明走向世界。

    还好,现在的时间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