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重生之奋斗在香江 > 第二百七十二章 成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 成了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重生之奋斗在香江 !

    柯博的力量的确很大,但在马铃薯面团面前,他跟三姐一样,只揉了半下就揉不动了,又折腾了十分钟左右,把自己搞得满头大汗,气喘如牛,最后不得不放弃。

    看到柯博一身的汗,凌诗诗不满的看着凌世哲道:“老七,这马铃薯面团这么硬,怎么可能做面?”

    “知道自己为什么揉了半天都揉不动吗?”凌世哲面无表情的说道:“那是因为马铃薯里面没有一种叫面筋组织。面筋是一种胶原蛋白质,只有在面粉里面才有,土豆没有面筋组织,因此面粉能合成面,土豆不行。”

    “啥!既然不行,那你还说土豆能做面?”三姐被凌世哲的话给气的不行,先前信誓旦旦的保证土豆能做出面条,现在他又说土豆的成分里没有面筋,所以揉不成面。

    这不是刷人吗,三姐整个人都不开心了。

    凌世哲微微一笑,无视三姐的怒容,笑道:“知道下面该怎么办吗?”

    三姐气道:“我怎么知道。”

    这时三姐丈夫看出了一点道道,走过来说道:“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食品叫豆腐皮,是用豆腐脑做的。做法是,把豆腐脑搅碎后,被均匀的泼在方形容器内,然后用布盖上,用压力机使劲压,把水给全部得挤压出来…% …最后再把布揭开,豆腐皮就算好了。吃得时候,在把豆腐皮切成丝,切成条,甚至切成块,煎炒炸煮都成行。

    很多年没吃了。现在想起来,那豆腐皮切成的条。跟面条有很大的相似。老七,你这个土豆面条是不是做跟豆腐皮是一个的道理?”

    凌世哲微微一笑。说道:“姐夫看出来了?没错,马铃薯面的工艺制造原理,就来自你老家的豆腐皮制造方法。两种相同是,土豆和大豆都不含有面筋,不过大豆在转化成豆腐脑的过程中,加入了卤水,面筋会自然形成;而马铃薯没法这么做,所以马铃薯全粉在加入一定比例的面粉之后,要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胶原蛋白质。以保证在揉面过程中面筋的形成。”

    说完,他从面团上捏下一小块,放到显微镜下,调好焦距,然后对大家说道:“大家来看看吧,里面一种成蜂窝状结构的组织,就是我们俗称的面筋,那是一种胶原蛋白质。”

    听凌世哲这么一说,凌诗诗首先来到显微镜前看起了来。看了一会。她起身让开了,接着是三姐夫、赵晓芸、颜晓芸、三姐家的几个孩子,农场工人。

    等大家都看完之后,赵晓芸问出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既然面团里面有面筋了,那为什么又揉不动呢?”

    看着大家都希望获得答案的表情,凌世哲没有直接给他们想知道的答案。而是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土豆学名马铃薯。英文名字potato,原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草本植物。明朝中后期被西方传教士引入到中国,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土豆含有的营养比大米和小麦更加的丰富,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大、抗旱、抗涝、抗寒等众多优点,但它为什么被引入到中国后四五百年的历史中,没有像大米、面粉、玉米一样成为中国人的主食呢,你们中谁能回答?”

    农场工人直接放弃了,对西方人来说,中国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搞不明白呢,土豆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人的主食,这样高深的学问,他们就更闹不明白了,因此凌世哲问出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就直接放弃。

    剩下的就是三姐、三姐夫、赵晓芸以及来农场安装滴灌设备的中国工人在想这个问题,但想了半天也不得要领,于是也纷纷放弃,最后只剩下三姐夫一人还在慢慢想。

    良久之后,三姐夫好像想到了什么,但又不太确定的问凌世哲道:“是不是技术问题?”

    “且,土豆在中国都几百年了,那来的什么技术问题。”等了半天见自家男人给出这么个答案,三姐直接就给否了。

    凌世哲一笑,道:“三姐夫说得没错,就是技术问题。但不是种植上的技术问题,问题出现在对土豆的加工上。”

    “啊!土豆还要什么加工,不就是煮熟后直接吃嘛?”三姐对凌世哲给出的答案感到非常意外,土豆没有成为中国的人主食,问题出在加工上,这让她简直没法接受。

    农场工人也赞同三姐的观点,土豆煮熟后直接吃不就行了,还要什么加工,他们西方人几百年来不就是这么做的,加工,你想加工成什么样?中国人吃东西真麻烦。

    凌世哲不知道农场工人心里对他的吐槽,看了看大家一脸不信的表情,说道:“这个问题还是让三姐夫来回答吧。”

    凌世哲是当之无愧的“cpu之父”,在西方的眼中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得到凌世哲肯定的三姐夫,信心也表现的十足,解释道:“这个技术问题是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造成的。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吃饭用筷子,煮熟后的土豆用刀叉就实没有问题,但用筷子吗,就不行了,正因为如此,土豆在中国几百年的时间里,只是用来做菜,没有被当成主食。不然在明末出现的小冰河期,也不会产生大规模的饥荒,百姓易子而食的惨剧。”

    易子而食!!!屋里所有人都被这四个字惊呆了,不但西方人甚至赵晓芸、颜晓芸以及三姐还有她的三个子女都被三姐夫的话惊呆了,他们都没有想到明朝末年的中国会有这样的人间惨剧。天!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其实,易子而食不光发生在明末,中国历史上。在每一个封建皇朝的末期,都会发生全国性的易子而食现象。

    这里面的原因吗。除了天灾更多的是来自人祸,这里就不多讲了。历史老师早就讲了无数遍。

    就说这个土豆吧,由于它不像大米、面粉,符合老百姓的饮食习惯,因此老百姓只是拿它当菜,加上又不好保存,因此,全国性的饥荒一来,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土豆可以当饭吃,再加上人祸。于是悲剧了。

    所以,要在中国推行土豆主食化,就必须把土豆进行转化,以符合中国人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土豆转化,我们的先民也不是没有想过,但都在当时的落后的技术条件下是真心不行。

    不说别的,光是用蒸汽烘干土豆里的水份,做成马铃薯干粉就能把当时的古人全给难倒,因为这涉及到系统的现代工业知识。那个时候可没有先进的现代化食品加工设备。

    说了这么远,都有点跑题了,回到主题。既然马铃薯粉做成的土豆面团,里面已经有了面筋组织。那么三姐和柯博为什么还是揉不动呢?

    原因是,要揉动马铃薯面团,靠人力是根本就不行的。必须使用强制性的物理压力机,在6吨以上的高压压强下。土豆面团才会变成一张张比纸还薄的土豆面皮,最后再用切割机把面皮切成宽度不一的条形。土豆面条整个过程也就最终完成了。

    要6吨以上的高压,土豆面团压成面皮,所以无论三姐和柯博怎么揉,土豆面团都纹丝不动,一个人的力气在大,怎么能跟机器比。

    把面团放进特制的压制机,开动电源,在6吨重的高压强下,面团被压制成宽0.5米的面皮,这时凌世哲切下面皮的一小块,又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显微镜清楚的显示,面筋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的蜂窝状变成了现在网状结构。

    见过蜂窝的人都知道,蜂窝是呈六边形的结构,结构的物体在自然界中是最坚固的,这也是柯博不管用多大的劲,面团始终都纹丝不动,他要是揉得动,那就真是超人了。

    成网状结构的面条,跟刚刚制出拉面一样柔软,而且它的弹力和耐久性也比一般面条要好上不少,因此,土豆面条的口感,也比一般面条要来得好。要知道面筋结构是决定面条口感最关键的指标。

    没有切割机,凌世哲只好用刀,喊来一个刀工了得的厨师,只几下,就把面皮给切成了丝状,看着一根根细如发丝的土豆面条,凌世哲大赞厨师功夫了得。

    三姐拿起面条是左看右看,说道:“面条是成了,但是味道又怎么样呢?”

    “煮一下不就知道了。”说完示意厨师烧水。

    面条很快就做好了,一碗碗麻辣牛肉面,真是色香味俱全,看得大家是食指大动。

    没有人吩咐,大家自行拿起筷子尝了起来,由于三姐一家是中国人的缘故,因此农场里的工人也会使用筷子。

    嗯,味道不错,跟一般面条没有任何的区别,而且味道感觉还更好,面条吃起来很有嚼劲。

    “太好了,欧美人都有吃面条的习惯,特别是意大利人,土豆能做成面条,就能卖到全世界了!”三姐兴奋了起来,仿佛看到了一座座的金山。

    屋里的人全都拍起了手,特别是那些农场工人更加兴奋,能不高兴吗?土豆能够做成面条,这意味着他们有活干不用担心会失业,要做面条肯定要建一座面条加工厂,到时还要招收更多的工人,他们的亲朋好友都可以介绍过来。经济衰退不光是城市里的工人,由于经济不景气,他们这些牛仔和农场工人也都处于失业的边缘,因此土豆面条的成功,他们比任何人都要高兴。

    这时,三姐夫说道:“现在面条是成功了,那土豆大米又怎么做呢?”

    颜晓芸接口道:“大米只有东方人吃,东南亚本来就是全球大米的主要产区,而且土豆做面条虽然成功了,但跟用麦子做的面条相比,怕竞争不过吧?”

    “嗯,不怕,”凌世哲挥了挥手无所谓道:“土豆有紫色、红色、黑色、黄色四种颜色,我们可以根据土豆的四种颜色,做成紫色面条、红色面条、黑色面条和金色面条,这样就能跟市面上的普通面条拉开了差距,还能突出我们彩色面条的特色,价格也能买得高一点。”

    三姐眼睛一亮,觉得凌世哲这个主意很好,彩色的土豆面条就是一个很好噱头,首先土豆能做出面条,就够让人惊奇得了,再加上又是彩色的,肯定能在社会上形成话题,有了话题,就能吸引敢于尝鲜的人来尝试,当他们觉得土豆面条的味道一点都不比普通面条差,甚至味道还要好的时候,就会带动他们周围的人,这样在口碑的效应下,土豆面条很快就能成为西方人的主食之一。

    况且,面条是彩色的,也显得非常时尚,很能吸引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有了他们的推动,土豆面条肯定能成为时尚。

    想到这里,三姐很是期待了起来,眼巴巴的看着凌世哲,希望他把土豆大米也做出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