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香郁果 > 追星族(一)

追星族(一)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香郁果 !

    水墅的追星族是玄祖父,玄祖娘、玄祖母、玄祖伯、玄祖舅还有玄祖大姑奶。

    玄祖父就是梁凤尾,玄祖伯就是王凤苗,玄祖娘就是张懿梅,玄祖大姑奶就是王凤芸,玄祖母叫华玖梅,玄祖舅叫华茂源,他们的故事狗搅马扯,错综复杂,爷爷东拉西扯的讲不明白,俺也写的乱麻矢轰的没有章法。

    玄祖父算是个富贵**才子。

    那时候高祖爷还年轻能干,家里地多人少,水田收的粮食吃不清,旱地收的棉花穿不完,高祖爷虽是个呆子,但高祖奶精明能干会算计,就在洛阳城里投资建了一座货栈,交给玄族伯和玄族父兄弟俩经营,主要经营山庄、水墅、刘家庄生产的粮食棉花和瓜果,自产自销,质优价廉,诚信经营,口碑不错,生意越做越大,挣下钱又买地、修园,扩大经营,高祖爷爱种树,他是个园艺专家,在邙岭的荒坡上种了几百棵大树,还开了一个大果园,引进嫁接“贵妃杏”“小灵枣”“香酥梨”都获得成功,但高祖爷对经营不太擅长,用他的话说“账头不清”,但是老子笨没关系,有精明的儿子替他做事就行。

    玄祖父出生时,水墅的日子正红火。

    四十岁的高祖爷年富力强,而玄祖父又是三代单传的独苗,自然被父母捧在手心上。高祖爷是个园艺师,自然按照种树的方法来育人,顺其自然,保护个性,因势利导,适当修剪,所以玄祖父是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富贵**才子。

    玄祖父是个音乐天才,爷爷说:“你老祖爷简直就是韩湘子转世,他那根笛子吹得出神入化,洛阳城无人能比”根据爷爷的描述,我做这样的想象,玄祖父是生不逢时,如果他生在现在这个太平盛世,凭他的音乐才能,中国大剧院那支庞大的乐队的笛子独奏非他莫属。

    据说就在玄祖父过一岁生日的时候,高祖爷仿照《红楼梦》的描述,也给儿子搞了一个抓宝仪式,亲戚朋友送的礼物很多,金龟子,玉兔子,丝袜子,绸褂子,还有香粉胭脂,古董玩偶,可是他一概不感兴趣,却爬上桌子,摘下太祖爷的长杆空心铜管的旱烟袋,放到嘴里吹起来,竟吹出曲调来了,高祖奶大惊失色“孩子,你长大了会像你爷爷一样是个烟鬼吗?”

    太姥爷笑笑说“他哪里是吸?他是在吹,你听有调子呢,咱水墅要出个戏子了”太姥爷思想开放,热爱艺术,他并不认为戏子是下贱的行当,他自己的笛子吹得很好,还想再培养一个音乐天才,玄族父还在母亲的肚子里的时候,太姥爷把高祖奶接到家中住,每晚都要吹笛子,高祖奶就是在父亲的笛声中安然入睡,以至于玄族父听得上了瘾,赖在娘的肚子里不出来,非得让姥爷用优美的笛声迎接他,他才来到这个世上,太姥爷、太祖爷、太祖奶和花影姨姥,住到氺墅的园子里,他们都有音乐细胞,太祖奶爱唱戏,花影姨会跳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结交了很多戏子朋友,在水墅中搭起舞台,隔三差五就开唱堂会,一帮子歌朋戏友,吹拉弹唱,也许就是这种浓烈的艺术氛围影响了玄祖父吧,玄祖父对乐器,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喇叭、唢呐、笙箫、笛子,样样都爱摆弄,尤其是笛子,每日里是笛不离手,曲不离口,高祖爷见儿子这般痴迷,也就顺乎心意,在洛阳城为儿子拜了名师,即有天赋,又有兴趣,还有名师**,玄祖父进步极快,是名噪一时音乐神童。

    但是水墅毕竟是封建的大家族,高祖爷再开明,也不能不顾社会舆论,让他的独生儿子,氺墅的唯一继承人,去当个下贱的戏子吧。

    倒是玄祖伯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让玄祖父到洛阳的货栈给他帮忙,当个挂名的副经理,挣得一份不菲的工资,供玄祖父瞎胡闹。

    玄祖父不仅是个音乐天才,还是个追星族。

    他最大的爱好是“捧角儿”,洛阳城自古繁华,皇帝贵族,富商云集,自古繁华多**,文人雅士、才子佳人,自不待说,就连全国各地的戏子都爱到洛阳城一展风采,因为这儿捧角儿的多,捧角儿,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宦世家的公子小姐,有钱又有闲,每日里赶场看戏,碰到名角儿唱到精彩处,鼓掌喝彩,散戏后到后台找名角儿吃酒玩乐,这类捧角者完全不懂艺术,只是把名角儿当成玩耍取乐的对象,就像《红楼梦》里的薛蟠之流,但他们有钱又有闲,还有一定的权势地位,那些出身低微,想急于成名,人品才艺并不高的角色,也乐于和他们结交,寻到靠山,方有出头之日。

    另一类是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就像玄祖父,每日里背一根笛子,到处赶场子,用玄祖伯的话说“每日里正事不干,净瞎胡闹”碰到比自己强的名角儿,就使劲鼓掌喝彩,然后拉着人到饭店吃饭,还要和名角切磋技艺,亲自吹上一段,或唱上一处儿,让名角儿给予指点,临了得给名角儿一笔不薄的报酬,如果碰到一个才艺不如自己的,干脆自己粉墨上场,代替人家表演,不但不要报酬,还要倒贴一些钱,名曰“驳面损失费”,这类人必须得有雄厚的财力支持才行。

    玄祖父名义上帮玄祖伯打点生意,其实也就是个闲人,他的兴趣就是音乐,音乐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玄祖伯也是宽厚豁达之人,他很欣赏弟弟的才华,每日里精心打点生意,挣了不少钱,在洛阳城也算是说得着的大铺子,那时候我水墅家境好,乡下田里生产的东西已经能维持全家的开支了,洛阳货栈的收入就是给玄祖父拿去瞎胡闹的。

    三十六岁的玄祖父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说玄祖父是个快乐的单身汉,并不是说他没有老婆,水墅家族由先祖爷立规:男人不准停妻再娶,更不准纳妾,有资格入祖坟的男人,每个墓穴里都有两幅棺材,唯有玄祖父,虽然活着娶了两个老婆,却只看见孤零零的一副棺材,所以,后人就推测,“玄祖父是个光棍汉”

    玄祖父十六岁那年,由父母做主娶了他的大表姐为妻,这个大表姐就是大花影姨姥的女儿张懿梅,我们也应该称之为玄祖娘,玄祖娘比玄祖父大三岁,在旧社会算是上好的婚姻,“妻大三,抱金砖”玄祖娘的母亲,我们要称她高祖姥,和我们的高祖奶是亲姐妹,就是大花影,这姊妹俩住在水墅亲热还不够,还让儿女联了姻,要亲上加亲,这亲上加亲,在今天是禁止联姻的,可是在旧社会,人们并不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认为“姑姨亲,亲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玄祖娘从小在我水墅长大,和玄祖父也算是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玄祖娘模样俊美,性情随和,对她的小表弟非常的好,小表弟也打心眼里热爱大表姐,这门亲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天赐良缘,门当户对,男才女貌,父母满意,邻里称羡。

    谁也不料想,就是这天赐的姻缘,竟是人事的不谐,大表姐喜欢小表弟是亲情,小表弟热爱大表姐是友情,两个人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玄祖父用擀面杖挑开新娘的盖头说“张懿梅,你是我的媳妇吗?”

    玄祖娘揪住玄祖父的耳朵说“王风尾,你是我的丈夫吗?”两个人在新房里谈笑嬉闹到深夜。

    玄祖父说“睡觉吧”

    玄祖娘说“怎么睡?”

    玄祖父说“以前怎么睡,现在还怎么睡”

    玄祖娘在床上像以前一样叠了两个被窝,两人各自安睡,并没有合卺。

    结婚三天,玄祖父就离开家,到洛阳货栈里工作,玄祖娘留在家中伺候公婆,玄祖父一年难得回来一两次,进了屋,还是各睡各的,这一对大傻瓜,根本不知道男女之事,他们以为男女同住一屋,睡一张床就是夫妻了,特别是玄祖父,对她的大表姐一点感觉都没有,而大表姐也从不碰她的小表弟。

    玄祖娘过门二十年了,没有生孩子,这也不能怪她,她这一方**地并不贫瘠,但是缺少了玄祖父那爱情的春风雨露的滋养,也没有优良的种子播进去,你怎指望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皇帝不急太监急,最着急的是她的母亲我们的高祖姥大花影,花影祖姥姥到处求神拜佛,寻医问药,光是到送子观音庙求回来的泥娃娃就有十来个。可是,女儿的肚子总是那么平平的,没有一点反应,倒是高祖奶多了个心眼,悄悄问玄祖娘:“你和他一起做那事幸不幸福?”

    玄祖娘说“我和他做什么事?”

    高祖奶说:“你和他晚上怎么睡?他抱你紧吗?”

    玄祖娘说“我俩像小时候一样睡,他睡他的被窝,我睡我的被窝,谁也不抱谁”

    高祖奶说“那如果现在让你们俩睡一个被窝,你让他抱你吗?”

    玄祖娘说“你看俺婆婆,您说的什么话,表姐抱着表弟睡觉,还要做那事,不是耍**吗?”

    高祖奶有点生气了“张懿梅你这大傻瓜,王风尾不是你的表弟了,他是你的丈夫,你们是夫妻,你们是夫妻不抱着睡觉,不做那事,怎么生孩子?”

    玄祖娘说“我们就是怕生孩子,才不做那事,其实我特别想抱着他睡,和他做那事,可是我们就是不做。”

    高祖奶说“那是为啥?”

    玄祖娘说“说了你也不懂,您不用逼我了,反正我不会抱着他睡,就是我想抱他,他也不抱我,我们这样挺好的。”

    高祖奶明白了,对妹妹说:“不用拜神求佛了,这一对傻子,根本就没有缘,”

    高祖奶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高祖姥,高祖姥哭笑不得,说:“原说是疼她,害怕她嫁到别人家受苦,就想咱姐妹这亲上家亲,反而害了她。”

    高祖奶说:“这事也怨我,要不咱让他们分开吧,给懿梅再找个好人家”

    高姨姥说:“她是打死都不会离开水墅的,姐姐,您就高抬贵手,这女人不生孩子,就是罪过吗?”

    高祖奶说:“看影子说的,咱姐妹亲热,懿梅是我看着长大的,我会因为她不生孩子,就嫌弃她吗?她性格好,读书识礼,我心疼她。”

    高祖姥说:“懿梅有福,碰上了你这开明的婆婆,但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俩傻瓜没指望了,如果有合适的,就给凤仔再娶一个吧,不管怎样,也不能让咱姐妹断了香火呀”

    高祖奶说“怎样才会有合适的呢?再说,俺这家族和你们家不一样,男人不许停妻再娶,即使能够,我也舍不得你闺女呀,难得她这般贤孝,又知书达理。”

    高祖姥说“谁说让你儿子停妻再娶了,如果你儿子敢做这种缺德事,我第一个杀的就是你,你儿子在洛阳那地方,富贵**,还能没个有缘分的,有情义的,有了就领回来看看,成全他们,生个一男两女的送回家养着,你家有香火相继,我女儿老了也有个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