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开篇激战1860 > 第213章 序战起始

第213章 序战起始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开篇激战1860 !

    牙山位于仁川的正南偏东方向,两处皆有水道连接江华湾。

    与仁川相比,牙山的自然水文条件更为优越,并且在牙山湾与江华湾之间,还套着一个南阳湾,这种三重海湾的构造,使得其更为隐蔽。

    正因上述,淮军叶志超部将登陆朝鲜的地点,选在了牙山。而邓世昌统领的,由四艘战舰组成的北洋海军护卫小队,也以此为锚地。

    在前一日已经探知了朝鲜王京发生的巨变之后,邓世昌判断,清日之间已随时都有正式开战的可能。

    为了护卫仍在赶来牙山的大清运船,并且迎击可能会前来袭击的日舰,邓世昌在这日一早便命令护卫小队,起锚出航。

    按照他的部署,队中战力较弱的“威远”号被留在牙山湾中,负责继续保护湾内仍在进行卸载作业的运船。

    他本人则亲率余下三舰,以“致远”号为首,鱼贯驶往湾口,前出警戒备战。

    作为北洋海军阵中,最优秀将领之一的邓世昌,素以治军严格,忠勇刚正着称。

    而他此次对敌情的判断,也是十分准确的。

    却说日本联合舰队,在司令长官伊东佑亨海军中将的带领下离开佐世保,浩浩荡荡的开到了朝鲜海岸的西南侧。

    出于谨慎起见,此后伊东并未率领舰队直扑江华湾,而是自己领着大队转往了预定锚地进行待机。

    同时派出第一游击队,先作前出探察情况。

    此时日军的第一游击队,以海军少将坪井航三为司令官。

    其队内编有4,200吨的“吉野”号、3,650吨的“浪速”号、3,100吨的“秋津洲”号和2,800吨的“隐岐”号,共四艘防护巡洋舰,总排水量13,750吨。

    其中“秋津洲”号和“隐岐”号,皆是当年刚刚建成服役的,是绝对的新舰。

    伊东交给第一游击队的任务是,寻找此前活动于江华湾一带的日军侦巡舰只,并对这一海域施行进一步的侦察搜索。

    由此,就在北洋海军护卫小队正在列队,准备从牙山湾驶出之时,日军第一游击队也已航行到了周边海面。

    当第一游击队进入江华湾南面海域后,并未遇到要找寻的日舰,于是便转向牙山湾方向,继续搜索前行。

    如此一来,清日两支海上编队便处在了相向而行的航线之上,彼此相遇已成定数。

    早上7时过后,两支编队都航行到了南阳湾的正南位置海域,很快就相继发现并且确认了对方。

    遭遇日舰之后,邓世昌急令麾下进行战斗准备,并且指挥编队进行了阵形变换。由原来采取的单纵队,变为单横队的雁行阵。

    变阵之后的北洋编队,以旗舰“致远”号居中,“济远”号位于左侧,“开济”号在右,各舰舰艏方向直指日军舰队。

    而日军第一游击队四舰,则并未转换队形,仍为以旗舰“吉野”号为首的单纵队队形,不断向北洋小队靠近。

    比较一下双方此时的实力情况,日舰为四艘,北洋有三舰。

    北洋各舰的排水量相近,皆为两千二三百吨的样子,合计6,800余吨,吨位尚不及日舰半数,且“开济”号为旧式木壳舰。

    火力方面,日舰共有大中口径火炮38门,其中30门为新式速射炮!

    分别是260毫米炮2门,152毫米速射炮16门,150毫米炮6门,120毫米速射炮14门。

    北洋三舰则仅有大中口径火炮18门,皆是旧式,没有速射型。其中210毫米炮7门,152毫米炮2门,150毫米炮1门,120毫米炮8门。

    航速方面,日方四舰依次的最大航速为23节、18节、19节和20节,航速最慢的是入役最早的“浪速”号。

    而北洋三舰的航速则为18节、16.5节和15.5 节,以“致远”号的航速最高。

    如此看来,北洋编队在各项对比中全面处于劣势,一旦接战自是凶多吉少。

    然而,在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对手面前,邓世昌却毫无畏色,沉着指挥,利用所在位置海面狭窄的特点,同日军舰队周旋对峙。

    只是因为此前并未接到开战的通知,他在命令严阵以待的同时,也严令属下切勿首先开炮,以免落下“衅自我开”的口实。

    日军指挥官坪井航三,因其丰富的阅历,在日本海军界被定义为“战术专家”。

    但此时,他在面对已经变成作战阵型的北洋编队,竟也一时无法“下嘴”。

    在此情况下,他下令舰队转舵,暂时先驶向更开阔的海域,待观察北洋编队下一步的动向后,依情形再做决断。

    不过,与北洋海军中闽党独大的局面类似的是,日本海军界也以旧萨摩藩人为主流,而且其藩阀特性更浓,还具有更强的排他性。

    长州藩出身的坪井,不仅在海军中地位尴尬,甚至得不到下属的信任。而在他当下指挥的编队之中,诸舰的舰长就全都是萨摩人!

    因此,当坪井的命令发布后,各位舰长非但很不服气,更有甚者竟然拒绝执行命令,还直接发旗语提出质问。

    如此行径简直闻所未闻,无奈之下的坪井只得进行耐心解释,才勉强使队列得以保持。

    见到日舰突然转向,北洋编队的许多官兵都感到松了一口气。

    但邓世昌却并未就此放松警惕,并且勒令部下不要掉以轻心,继续密切关注面前的形势。

    眼见一场海战似乎就要避免,西面天海之间突然显现的煤烟,却让事情发生了变化。

    那煤烟的制造者,正是大清派来牙山的运输船,“海镜”号和“高升”号。

    这两船本不同路,只是在朝鲜外海偶遇,才结伴同行而来。而他们此时现身,也彻底的改变了这片海域上局势的走向。

    上午9时30分左右,已徘徊许久的清日两支舰队,都识别出了两艘新到的运船。日军对此兴奋异常,立刻提速向其扑去。

    见此情形,为了护卫己方船只,邓世昌也顾不得其他,下令编队高速前行,试图拦截日舰。

    一场海战终于由此展开,也正式掀开了清日之间战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