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江边渔火 > 第七章 四口之家生活日常

第七章 四口之家生活日常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江边渔火 !

    看到强子婶子泪流满面,英娘停了话头,忙拿出汗巾帮婶子擦泪。强子婶子擦了擦泪水,带着哭腔说:“孩子你们不用说了,我都明白。你们这是可怜我这孤老婆子,想让我这老太婆能生活得好点,我是怕我这苦命影响了你们啊,既然你们这么说了,我就留下。不过我可跟你们说真要是我连累了你们,你们可得让我走,要不我的心不安!”“好,你就放心住着吧!”李学文爽快地答应道。

    就这样强子婶住到了小晚儿的家。可能是每天都能听到僧人们的诵经声,她的心开阔了,人也精神了。有事没事都面带笑容,给人的感觉也年轻了许多!就是吃饭时放不开,英娘是顿顿饭都给她让饭让菜,其实她真吃饱了,可是英娘还是要给她在添点。暖暖地,是的这个家暖暖的,总让强子娘觉得自己在做梦,但愿此梦永远也不要醒来。

    强子婶子是个勤快人,自从住进来就再也没让英娘动过火,什么都做而且活还好。除了小晚儿的新鲜吃法,别的都不用英娘动手,弄的英娘这个过意不去。跟小姐私下说“要知道婶子来帮她干这么多,当初说什么也不会提让人来了,合着是照顾了她自己。”小晚儿却笑她想得多!真的小晚儿就是喜欢,英娘进推有度的劲。还不耍小聪明,有真实感,这样的人,适合长久交往!

    李学文只耽误了一天就又接着走货去了。有了地瓜事件,让他对做人有了新的感悟,对人和对事多了许多真诚。原就和气的文掌柜就更和蔼可亲啦!第七章四口之家生活日常

    强子婶子是个做事有板有眼的人,可是今天的事是她做梦都没想到过的,所以没细想在李学文的建议下只带了件换洗的衣服,就跟着李学文来到了大相国寺外小晚儿的家。

    当李学文给她介绍小姐时,她就懵了慌忙见礼问安。看到李学文的娘子英娘,她才明白为什总听到文掌柜提他娘子了。这个娘子真有气质,总给人大家娘子的感觉,真不是村里的漂亮的姑娘能比的。最让人敬畏的还是小姑娘,只有一点点大,可是举手投足都带着威严,像极了大官人家的大小姐。小晚儿请她坐下说话,把她紧张的啊觉得身子都是抖的。

    不过小姐倒是再和气不过,细声慢语地谢她帮李学文做事。“强子婶,谢谢您帮着学文把地蛋运回来。我们吃着好偏赶上志远主持遇到了就跟着尝了。这一吃动了出家人的慈悲心,想着要是能种出来,让吃不饱肚子的人填一填肚子。不知道能救多少人,这事要是成了,您老功德无量!不成您这吃食也好,咱又有了一样新吃食,也得谢谢您。”“不敢当,文老婆仔当不起小姐的夸奖!”强子婶连忙起身说话。小晚儿让她坐下,接着说“婶子想也听学文说了,我们想请婶子留下来。一是种地蛋的事寺里托给了咱们需要您帮着点;二是学文这里越来越忙需要人帮忙,您正好一个人到这里来也无牵挂!”

    听到这强子婶才明白人家这是留她呢!自己一个孤老婆子哪里需要人家这么对待,当即起身给小晚儿见礼,说“有事小姐和掌柜的尽管说,到你们这里长干你们还找个身世好的人吧!我……”不等她说完,小晚儿就接过了话:“婶子不能这么想,找什么人我们可是有要求的,再说婶子哪里不好了,我们都是一样的日子久了,你就知道了,你比我们都好命呢!这事就这么定了,学文媳妇也有话跟你说”说完示意英娘带强子婶去李学文屋子,让他们好好聊。她看出来了有她在婶子太紧张。

    强子婶跟着英娘和李学文来到西厢房。一坐下英娘就拉起强子婶子的手,亲热地说“婶子别走了,这里有地方。我一个人活太多,忙不过来你正好帮我!我和学文都是小小年纪被拐子给拐来的,遇到小姐才有了家。你来了有个年长的人跟着我们,遇事也好给我们震场子啊,要不你看我们三最大的学文也才十八岁。婉小姐岁数小,心思强有事处理是没什么。可要是她生病了,我照顾上就不行了。有你这大人在有处事经验,不比我和……”

    看到强子婶子泪流满面,英娘停了话头,忙拿出汗巾帮婶子擦泪。强子婶子擦了擦泪水,带着哭腔说:“孩子你们不用说了,我都明白。你们这是可怜我这孤老婆子,想让我这老太婆能生活得好点,我是怕我这苦命影响了你们啊,既然你们这么说了,我就留下。不过我可跟你们说真要是我连累了你们,你们可得让我走,要不我的心不安!”“好,你就放心

    李学文只耽误了一天就又接着走货去了。有了地瓜事件,让他对做人有了新的感悟,对人和对事多了许多真诚。原就和气的文掌柜就更和蔼可亲啦!

    十里八村的跟他混熟的人很多,现在是秋天收获的季节,每天都会带着乡亲们给的山货回家。强婶子毕竟是村里长大的,对这些山货处理起来比英娘利索。再有就是按照小晚儿的要求做,自从帮娟子买了药,娟子家对李学文可是念念不忘。乡下人也没啥,特别是娟子家就更没啥能送人的东西。得空娟子爹收了点细荆条,给李学文编了一套五个大小不一的簸箕。这可帮上英娘他们的忙了,晒了不少干菜,也腌渍了不少泡菜,这里也有小晚给英娘准备的。英师傅不能白叫啊,怎么得也要给徒弟点念想啊。

    再说自从品斋宴上,僧人们吃到了英师傅的泡菜,那是念念不忘。前几天英娘去禅院见大和尚,斋房掌事就直接追着英娘要泡菜吃。要说得找对人,这掌事本人就是吃货,让他管厨房也是因为他会做饭。志远不吃素,在大厨房里做不好,所以掌事慧庸就在志远休息的院子给他单做。但也是志远馋了的时候。早饭不用,晚饭自从跟小晚儿要饭了,就再没做过,有一年多没单做了,所以这吃货也馋了,对泡菜更是想念得紧。

    英娘已经单独送他一钵了,看样子是吃没了。英娘还是很了解这徒弟的,他在禅院门口一站,英娘冲他一点头,他忙上双手合十低头施礼。送走大和尚,英娘就给慧庸拿了罐什锦泡菜,比前次的辣白菜更好吃。这可就找事了其他掌事都来找英娘要咸菜,这没法了,单独给他们做吧!

    强子婶现在那叫一个精神,穿着英娘给她新做的衣服,脸上经过修养也泛起了红晕,说起话来脆生生的,一点也找不到刚来时的影子。小晚儿希望强子婶能更好的生活,就问婶子闺名叫什么,婶子说叫兰花。小晚儿就提议,大家叫兰姨。这个称呼得到了李学文和英娘的响应,兰姨就这样叫开了。强子婶自己觉得叫什么都无所谓的。小时候在家爹娘跟她叫二丫,长大了外人叫她兰花,可出门次数太少了,在娘家就没几个人叫过她。还是刚嫁人时当家的叫着,后来有了强子,连当家的都换成孩子娘了。小晚儿不问她都想不起了,其实她也才三十岁,哪里老啊,这也是小姐说的。是啊,自己哪里老啊,有这样的好日子得好好活着,代替那爷俩好好过生活,这话也是小姐开解她时说过的。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几句话说得人打心眼里舒服!

    英娘要做泡菜,兰姨不让她洗菜,秋天水也凉。怕她受了凉将来对孕事不好,只让她切菜配料。虽然她们叫泡菜的菜,她没做过,可是洗菜什么的她会啊,干活儿那在她这不在话下。一会儿的功夫菜洗完,还帮着英娘把料汁涂抹在菜上再放到缸里。

    这些事要是英娘一个人就是一天的活,可是让兰姨做起来,小半天东西都收拾完了。这会中午,她们不吃午饭,但每人都吃一点小食,这是小晚儿要求的。辰时李学文就走了早饭就是那时吃的,午时还不饿。未时又吃晚饭,太早了就把午饭省了。

    要是李学文在家,就是三餐。申时再吃晚饭。因为有时间,所以这个日子的晚餐都是大餐。大和尚也是再这样的日子把嘴吃馋了!

    因为今天洗白菜,小晚儿就让兰姨多洗了几颗,吩咐英娘做菜馅,昨天发的面。小晚儿想蒸包子。因为没有碱,小晚儿只能让兰姨用草木灰试。倒是兰姨有用草木灰的经验,在小晚儿的指导下,两次就找好了比例。第一锅包子面起得一般,不硬但不松软。第二锅包子成功,包子又大又圆,松软可口!

    当兰娘看着自己做的包子摆在桌上,总觉得是在做梦,这是什么锅啊。怎么放进去的那么一点出来这么大啊?这是小姐家带仙气的面吧?!怎么会这么好吃啊,还会幻化。这叫包子的东西,得供起来这是佛祖显灵了!可是小姐念咒语了吗,自己咋没听见呢?“兰姨,兰姨,这是咋的啦?快吃啊!一会凉了就不好吃了!”英娘一边给大和尚装包子,一边唤兰姨吃包子,这也是小晚儿说的吃食得趁热,所以每次她做饭都是人齐了,饭也好了。今天因为要试碱水所以就她们先尝尝,做一锅吃一个,三锅下来就李学文没吃饱,她们三个就差一婉汤了!

    李学文回来时第二锅正好出锅,他跟着做第三锅。所以两个包子对李学文跟本不当事,这晚饭基本就是小晚儿她们喝着蛋汤,看着李学文吃包子!一家人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李学文一个接一个的拿起包子,吃到第八个时英娘出手了!说什么也不让吃了,不仅不让吃包子还只给一婉蛋汤,就让人下桌!

    看到这兰姨惊住了,不知道怎么管,小晚儿乐呵呵的看着他俩,李学文脸皮倒也够厚:“娘子再给我两个,早前尝的不算数!”这会兰姨才反应过来,英娘这是怕学文吃多了。嗨,刚才她还以为是怕李学文吃好吃的不节制,小姐不乐意,盘算一下自己有没有吃相难看。哎,这事闹的误会了,不怪小姐总说别自己瞎合计事,跑偏了多少啊?

    想清楚这些兰姨忙加入,“英娘啊再给学文一个。学文啊,再吃一个,姨娘再给你添碗汤,好吃哪天再做,姨娘会做了!”有人来回说情,李学文的美食能吃不到吗?后来还是小晚儿说,这几天就做,才安抚了李学文贪吃的心!

    不听话得受罚啊,今天的碗筷连锅都是李学文收拾的,不过李学文开心,这就是传说中神仙般的日子。他哼着曲乐呵呵地干着活。看得兰姨目瞪口呆,夫妻还有这样的?看小姐的意思,是可以的。英娘对李学文真是爱护有度,夫妻二人的感情真好啊,亲近和谐!这是跟着他们听课学来的,这也是小晚儿安排的,说她一个人回屋也没意思,就让她跟着他们一起在堂屋,他们学习算账,兰姨做针线活。都是没事找的事,真要是做衣服的活,英娘跟她一起做。

    英娘做活细致,所以细活都是英娘做。像现在手里拿着的这个小布包就是她能做的,小晚儿画的花,英娘绣的画,自己最后缝合。还别说做出来真好看。遗憾的是今天刚摆桌,大和尚就来了。众人只得把东西撤了,又给志远上的包子和蛋汤。

    看着志远有滋有味的吃着包子,小晚儿用目光寻问英娘。英娘看到大和尚心情就不好,这和尚的胃得有多大啊,大包子肉的她给装了二十个,还没吃饱?这一锅全在这了,给他吃,蛋汤也是直接上了个盆自己舀来吃。收到小晚儿的眼神,英娘不着边际的笼了一下头发,露出两个指头,二十个不少吧!小晚儿也诧异啦!

    兰姨和李学文都懵了,是他俩帮忙捡的包子,那么大一袋,还有汤是用罐子装去的,李学文怕英娘拿不了,还是他送的!这是大胃王啊,不是他们想的多,是志远的食物就他吃,别的僧人都不会吃得到。

    志远主持现在可没功夫管屋里的人是怎么想的,吃饱肚子是真的,谁把他的吃食给吃啦,等吃饱啦再说!

    包子毫无悬念的被大和尚打扫干净,李学文见了哭的心都有啦!本来明天早饭还能吃一顿的,这下全没啦!就连兰姨都有小失望啦!这个真是大相国寺的主持大人吗?怎么吃肉还吃得这么理直气壮,而且也太能吃啦!

    吃货就是吃货,大和尚吃完包子就问,这是面食做的,我们寺院里大厨房啥时能吃上啊!这回小晚儿可是来了兴趣,笑呵呵地说:“这个叫包子,是面粉做的不过需要加秘料,这料我们还没研究完,等弄出来了看寺里的需要,我会低价卖给寺里的,不过毕竟只此一家,再无分店,也不会太便宜。另外我可是想只卖给寺里的,法师也不会让我太亏不是?”

    这话一出可把志远主持难住了,本以为又是白捡呢,结果人家别人不卖只卖寺里,还就告诉你了价钱不会低。怎么样,买不?高价买不?你能明抢,我就能霸市,待价而沽咋的,有能耐你别买啊!?大和尚是谁啊,当即郑重其事地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好说好说!天色不早了,贫僧这就告辞了!”说罢翩然而去,潇潇洒洒地走了!

    除了兰姨有点凌乱,其他人见怪不怪了。该做什么做什么吧,东西又摆上来,算账练字,做活!不过还是被打搅了,事情只做了一半。还好明天李学文休息,账可以慢慢拢。兰姨回到小屋却怎么也睡不着,这家的小姐咋这么厉害,学问好,长得也好看,还会法术,普通的面食,在小姐手里就像变戏法一样,全是稀罕物……

    李学文这次也淡定了,小姐就不是一般人!还是面粉就变成这般模样,对小姐已经不能用给他们惊喜来形容了,每天都有惊奇发生吧!适应些,沉稳些,让自己更内敛点。英娘跟李学文的想法一样,夫妻俩对视一笑,都为自己能听小姐的而庆幸!只有跟着小姐,才能有眼光,有见识,做大事!

    第二天一大早,李学文就去城里了,他想看看有没有适合的货进点!可是一会就变言变色的回来了。

    一进门,就直接进了小晚儿的房间,英娘和兰姨都不在,就只有小晚儿一个,李学文一进门就把门关上对小晚儿说:“小姐不好啦!今天我一进城,就听说慕家要办喜事,慕老爷腊月初八要成亲了。”小晚儿听了也是一愣,这慕天恩是真不要脸面了!这才一年半啊,真正下葬才一年。十年夫妻一场空!

    还好原就有打算,小晚儿思索片刻,就开始安排李学文出去忙了。李学文去了城里朱家巷,他们在这里买了个大房子。自从货车生意上了轨道,每次进城李学文都带着任务来的。小姐让他找房子,在富人区和穷人区之间找,还别说,真有这样的房子!

    朱家巷是原来官府的官宅,后来朝廷改了标准,不再给低级的官吏配房了。这片被富人买了来,想跟官人做邻居。可是宅子都很小,富人就把宅子合并来,这样朱家巷才真正是朱门大户,所以住在这里的人条件都很好,有跟官宅比邻,安全。

    宅子买了,可是没修整。住人是没问题,但也得收拾一下。李学文来就是检查一下都需要购置什么东西。这几天可是有得忙啦!

    小晚儿安排英娘去找了志远法师。志远法师来时小晚儿直接跟他说了句,“师傅我们都约定兑现的时候到啦!”志远主持一听,当即点头说:“好,贫僧听小晚晚的吩咐。”小晚儿给了大和尚一张纸,大和尚看过一笑点头应允,转身走啦。

    第二天,英娘出门跟李学文去收拾房子。一连几天都看到英娘出门,再后来看英娘夫妻俩搬东西才知道,他们照顾的小居士出门修行去了,只知道是跟高僧走的。这房子来了位妇人,据说也是个虔诚的居士,不过这妇人深居简出,一般人都看不到。

    朱家巷里李府人影晃动,李学文一家就在这里。男主人李学文,四处拉货做小生意;女主人英娘是个利索的小妇人,见人三分笑,热情亲和。这日忽然听到哭声,那个悲切啊,左邻右舍都听得见。后来就见妇人再出门时带个小女孩。原来这孩子是英娘姐姐的孩子,叫慕容婉。慕容家原就是外乡来的,没几个人知道。还是李学文遇上慕容婉,想让娘子认一认,结果真对上了。听说一家人就剩小姑娘一个人了,英娘悲伤得不行,不过小姑娘能遇到李学文也是缘分。

    就这样这对善良的夫妻又带着孩子过日子啦!不错,这就是小晚儿,大和尚真有力度,给小晚儿在真正的慕容家弄到了身份。而兰姨因为有地蛋的事要做就没跟着来。日子照旧,李学文还是每天出去做生意。不过每天回带回来消息,都跟慕家有关!

    小晚儿经过几天的思索,让李学文把以前买的铺子收拾一下准备开门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