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江边渔火 > 第九章 李玉良乡村教书(二)

第九章 李玉良乡村教书(二)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江边渔火 !

    谈妥了大洼子村让李学文信心倍增,回家去与李玉良说起来都兴高采烈的。李玉良听了也很开心虽然条件艰苦了点,但是自己能赚钱养活自己了,他很开心。后面的事虽然没大洼子好办,但也都办得很好。河沿村是在祠堂里上课,他们村是这片最好的村,以前是个富商的家庙,村上住的都是照顾家庙的仆人。后来富商家没人了,仆人们就地安家变成了村民。因为都姓张也有叫张家村的。最不好的就是靠山村这边,李学文没去靠山村,因为路远村上人还穷。李学文选的是丘下村,其实丘下村是平地,之所以叫丘下,是当年祖先安家时这片有个坟丘。原是临时过渡,后来逃难的人越来越多,变成了村落。

    丘下村不大,但有两个村离它很近,所以学堂就收三个村的孩子。可是村子里既无破庙更无祠堂,后来大伙说在村口搭个棚子,先开学慢慢大家有空了再一点一点修缮。在乡下修个棚再简单不过,加上又是三个村的人一起建,所以一天木棚就架起来了。闲人也多又给木棚外糊了泥,做了窗安了门,经过这一弄,学堂还真就有模有样!乡下人实在,开学后真的又修整了,最后还是丘下学堂最好,门前有花草屋后有大树自己有个小院落,学堂后来扩建都是遵照旧时模样翻新的。

    李玉良在家也精心准备了一翻。把幼时读的书,类似现代的三字经和千字文都找出来。按照描红贴自己又写了几份,做成李氏版的字帖。李家几代人都是读书的,所以初级读物很多。家里的陈年旧纸张也很多,李父在世的时候有用,但不让李玉良用。因为在学堂里用的东西差了,同窗会笑话先生也会瞧不起的!

    日子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李学文的收获就不用说了。今年的银钱进账很多,这房子是小晚儿出钱,记到英娘的名下的。所以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慕家而非里宅。不过这夫妻俩是不会计较这个的,没有小姐就没有他们的今天,所有的都应该是小姐的。

    新年里大家都很开心,对李学文家就更是了。年前李学文给大相国寺的主持送了小晚儿做的吃食,没错用车拉的,少了大和尚还有英娘的弟子们不够分!和尚也是会为了吃食打仗的。重点是给兰姨送年货,她在老院看着地蛋。好在平时兰姨也不出门,李学文她们给她准备的东西又足足的。这次过来又给她带的年货,让她别舍不得吃。把身子保养好,要不开村忙了该吃不消了。

    李学文把小晚和英娘给兰姨的话和东西都带到了,帮兰姨规整好了就走了,临走还跟兰姨说“兰姨咱们要办的事情太大,等办完咱就团圆了,我们可想你了,英娘这几天一做啥就说还是兰姨做的好!”

    兰姨见李学文来了就高兴得很,听他说英娘和小姐的事,泪水一下子就下来了,这么多年了还没谁惦记过自己呢!一边送李学文走一边说“告诉小姐和英娘别惦记我,我好着呢。也请小姐放心,绝对不会让她失望的我好好地看着东西呢!等开春一准帮着她把地蛋种好,争取早点去朱家巷!”

    “哎,我回去就跟她们说,那我就回了。有事找主持他们,过完年,十六我就开走货了,到时三五天我就会过来一趟。”李学文告别兰姨回城。

    春节李学文他们过得很热闹,就怕小晚听到慕家的事伤心,都特意讲开心的事。在小晚儿看来他们想多了,可是夫妻俩的一片心也不能拨面子,本就开心那就再开心点。小晚儿和英娘做了好多好吃的。当然做的最多的是饺子。也有包子,这回李学文可劲吃了一回,英娘没拦着不让吃。因为是中文吃的吃完饭,有好多活等着李学文去做!

    李玉良的新年过得也很好,今年是他长这么大过得最丰盛的一年,李学文给他带来的吃食,都是他没见过,没吃过的。要不是他有孝在身,他到那院吃饭感觉会更好。因为每次送吃食李学文都说,快吃别送我,凉了不好吃,我也得快回去要不我的饭也不好吃了!越跟李学文相处,越觉得他真诚热情实在让人心生温暖。他有时在想要是父亲不是读书人,家住在市井,他们家会不会就是另翻景象。当然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假如!

    春节的朱家巷只有两个李家安安静静地过,别家都是迎来送往,热闹得很甚至有点吵闹毕竟都是老户,一住就是四五代。李学文家作为新邻居少不了左邻右舍的拜会了一下,带的就是英娘做的年货,因为糕饼奇特,包装新颖倒也给邻里留下个好印象。

    正月十六新进升的小教书先生,李玉良跟着李学文来到大洼子村来上课来。头一次送娃上学,家家都早早把孩子送来。除了爹娘带娃来了,还有来看热闹的。李玉良一进学堂的院子,家长带孩子全给他行礼叫先生好!

    读书人就是与众不同,能震住场子。李先生拱手对大家说:“谢谢大家对玉良信任,请学子随为师进学堂,咱们上学了。”学堂虽然简陋但还是整洁的。

    李玉良按高矮给大家排了坐位,又做了名册。上课前还给孩子们起来学名,让孩子们告别乡野的土名字。本来孩子们有些紧张,可见先生和气得很,还给狗蛋起名字,就有孩子大着胆子也请李玉良给起名字。就这李玉良的第一课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人得讲天赋,李玉良就是特别有天赋的人。他很会调动人,也会安排事情。他给孩子们先讲礼仪,让他们见人行礼问好,互相问安。看着孩子们有模有样地问好,李玉良很是欣慰。今天教的是怎么些字,和字的基本笔画。通过上课李玉良发现,乡野娃是聪明的,没有爹爹鄙视的粗俗。讲完的知识孩子们都能学会。而且还特别大胆有不会的会问,当然是礼貌地问。家长们站在门外,虽然看不见自家娃,但听得到先生的话,所以很多人都配着娃上了人生第一课。

    放学前李玉良就选出来组长和班长。班长负责管理先生不在时所有的事,组长则是要教会大家不同的字。因为先生三天来一次,可是大家的字学多了就记不住,分组教完。让组长们在先生不来时教给大家,等先生来上课时再总结性的给大家讲一遍,这样孩子们上课时就不怕忘记了。

    今天的学生来了二十一个,从三个村来的。李玉良尽量让大家和谐共处。先要求大家不许打仗也不许欺负人,如果让他发现就会退学不会再教他了。收了一白二十斤细米,三十斤面粉。一百八十斤糙米。米有多,可也不知道都谁给的都,但这份情意让李玉良感激。等李玉良记完学费,发现还有好多特产,想来是学生留下的,但没告诉他。等李学文来接他时,吓一跳这么多东西!

    回城时还逗他说:“玉良啊,这么看你这先生当得富啊,这粮折成银钱,你一年的学银会比你的先生还高,你出来锻炼了身体,长成伟岸身材,收益太大了!”听了李学文的话把玉良逗得直乐,除了说:“文哥就会打趣我!”自己就会红脸。令人愉快地教书生活就这样开始啦,李玉良满怀希望地憧憬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