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江边渔火 > 第十章 大相国寺种地瓜(二)

第十章 大相国寺种地瓜(二)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江边渔火 !

    把地瓜秧种到地里很简单,但是小晚儿不示范一下,别人也不会。兰姨带着小晚儿在地里栽地瓜苗一群僧人跟在周围,细心学习。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碑林四周更多的僧人在寻视,保护着这片农田的安全。

    “这坑不用挖太深,能把苗放里就行啦,把苗放好后再把土压实,这样都做完浇水,水要浇透,所以地瓜好种,浇水却很累。”小晚儿认真的对大家说。种地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种了几棵之后,小晚儿就让大家按照她说的株距开始种了。

    要说地瓜可爱呢,只李学文一驴车地瓜,就种了整整八亩地。种完所有地瓜苗,小晚儿去大相国寺找志远法师了。大和尚没想到小晚儿能找自己,但见到她还是很开心的。“小晚晚,有事吗?”大和尚问道。“法师地瓜苗过个十几天还会出来一茬,不过结出来的地瓜可能会小一点,但是它们做种子的话就不会受影响。我们现在需要种子就都种了吧,这样的话还需要再开十亩地。”小晚儿认真的跟大和尚汇报着。“哦?这可是太好了,没问题开十亩地十天之内还是可以完成的!还有什么事尽管说,你可是在做功德无量的大事,我们都是配合你的!”大和尚一改以往的淡然无比郑重地说。

    小晚儿也郑重地点点头。时间很快就到了半个月,外面的天气也热了起来,屋里面培育的地瓜苗也长得很高可以下地了。等种到地上的地瓜苗更是长得旺盛。这第二次育的苗下地就更省事了,僧人们自己种的,都没用兰姨和小晚儿做什么!两次一共种了二十一亩。

    为种地瓜前前后后,小晚儿在大相国寺又住了一个月,等都种完了小晚儿就离开了。因为地瓜不用人侍候,所以基本是天养活,僧人们也只是为安全才小心看护着。虽然把地瓜种完了,可是兰姨还是不能跟小晚儿回去。不过见兰姨在这边生活的很好,小晚儿也就放心了。小晚儿教给兰姨一个任务就是让她做草木灰。并且要用不同的柴做,实验出效果最好的草木灰。为了让兰姨做好馒头,她让李学文送来不少面粉。这一个月她们都没怎么做好吃的,总有事情要忙。要走啦小晚儿善心大发,给大和尚做了顿大肉包。

    为了让他吃得尽兴,特意把他请了来。对此大和尚是相当满意,香香的大肉包,配上爽口的青菜汤,再吃一口泡菜,哎呀!人生无憾啊!就说英娘好呢,给自己的十个徒弟每人包了五个菜包荠菜的。虽然没有肉但胜在鲜,怕他们有被抢的吃不到包子,英娘干脆让人把他们都找来,结果一个吃得比一个快,没有汤就噎着啦!

    真不是英娘小气,是她没有时间采野菜去,不过她答应徒弟们有时间多做些,让李学文给他们带过来。就这样英娘一行在大相国寺的一众僧人的期盼下离开了……

    英娘回家最开心的是李学文,终于不用吃干馒头啦!英娘果然没令李学文失望,一进门就开始做饭,包饺子,白菜馅的。李学文还不忘李玉良,让英娘再给他做点素的。小晚儿说那就白菜里加点芹菜,还好英娘采到了野芹菜,带回来了。等晚上李玉良吃到大菜饺子时,突然特别想成家了。家里有个会下厨的妻子,会做可口的饭菜应该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大冉朝洪熙二十年的春天,在忙碌中一眨眼就过去了。李学文的生意也渐渐的扩大了,李学文收了位小帮手就是靠山村的小泥巴。泥巴十二了不爱跟着爹做土陶,他胆子大见到李学文就问他要跟他走货卖。正好李学文也是真忙不开了就让他来帮忙,走近处的几个乡镇。

    别看泥巴人小,嘴巴可甜了!给他个小车,每天拉着车走货,有人没买到的,下次他一准给带来。再就是收货时因为价钱上他不好做主,所以都会多拐人家点,可是他小,人家也不好跟他计较。所以一个月下来小泥巴卖得还很好。小泥巴家远自然是要住在李学文这里,但小泥巴规矩只在前院里,从不往后院里来。每天的饭食也是李学文或英娘端给他。所以他在李学文这里住了两三个月也没见过小晚儿。

    有时还和李玉良一起走,时间长了他二人混得还不错,又因李学文让泥巴识字,就更让他俩有话说了。有事没事泥巴就爱往李玉良那跑,正好李玉良厚着脸皮跟李学文提出要跟他混饭吃。他说:“文哥能不能嫂子说一下,带出我的饭,我一个人实在不爱做饭!还有就是吃了你们家的饭,我做的饭菜就入不得口了。”英娘是没话,可是也得小晚儿同意啊,小晚儿摆摆手,可以!可以!

    自从李玉良当上李学文的先生,李玉良就是他家的编外了,隔一两天就得给他带点吃的,他的衣服更是英娘包了,屋子也是英娘帮着打扫,赶上李学文早回来英娘隔三差五就得到李玉良的小院子去一趟。吃吧吃吧不差他一人了,因他不好上门都是泥巴送饭,后来泥巴索性就住他那儿了,反正屋里有地,又支起张床。

    李玉良现在可是先生当的很好,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他现在有一百来个学生。粮米钱真的比他的先生还多!这还不算大家给他的特产。每次都是他不让孩子们给他带了,才能有一两天不捎东西的。后来李学文说大家给你就收着,变换成学具,给孩子们用!

    就这样李先生给孩子们带纸笔,让孩子们每次课上都能用墨写毛笔字!学得好的孩子还有奖励是老师抄写的教科书。自己一本,这可是让同窗们最羡慕的。当然如果是班长的话也会有这些,因为老师不在的两天,是班长代课的,就是这两天可以缺席。但孩子们除了下雨路不好走外,都会来。老师的课不管怎样的天气都会来上课!

    因为李玉良未婚,李学文怕遇逼婚什么的麻烦,早早就和各村村长说来,要六年后才能考虑婚事,希望不要有人骚扰,如果发生不愉快的事就不办学了。都怕担破坏学堂责任所以别看李玉良长得俊秀,也没有一家闺女敢追着李玉良的。李玉良也低调,从来不穿浅色的衣服冷眼看还挺老成的。所以李玉良跟泥巴在一起不像兄弟像叔侄。

    见李学文家吃食新奇,路上遇到什么奇特的东西他们也会买回来,这可便宜了小晚儿,什么新鲜吃什么。荠菜,香椿,桂花,蝉蛹……好口福啊,这些拿回东西的泥巴和李学文不知道,都以是他们吃了呢!

    到了夏天地瓜叶疯长,小晚儿就让兰姨他们适当的摘下来,做咸菜、包包子、晒干菜,反正是不会浪费的。真是天佑小晚儿,一个夏天都没有大的暴雨下过,一上秋粮食丰收以成定局。小晚儿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一点了。志远主持八月十五前来一趟,主要就是商量收地瓜的事。为了收获更多的地瓜,小晚儿决定上冻之前再收,这样地瓜叶在地里依旧蓬勃地生长着。

    中秋节小晚儿带着英娘做了许多好吃的,大家饱餐后就要进入繁忙的秋收了。不过李学文的生意就不太好了,农忙大伙没时间买东西,所以李学文就走一天歇一天。李玉良干脆放十天假,左右孩们的课也是每三天一次就少上两次课。正好在家自己复习一下功课。李玉良虽然还有六年才能考举人,但他学习上一点也不懈怠,积极地准备应考。

    小晚儿去大相国寺收地瓜,这回大相国寺可是严阵以待,从第一个地瓜被起出来,僧人们就没闲下来。连地瓜叶都收集走了,小晚儿教寺里的僧人做地瓜梗干菜,等冬天时好吃。起地瓜有窍门,地瓜长成了自己也往外出,这样地上就有裂缝,裂缝越大地瓜长的越大。顺着裂缝挖地瓜就可以了。

    为了要数据,大家是一亩一亩收的。前八亩收成明显高,最好的八千斤,平均亩产七千斤。后十三亩差一点,亩产也有六千斤以上。望着堆成山的地瓜,天弘法师激动不已。收纳这些地瓜对大相国寺来说还不是什么事。等僧人们把地瓜都运走了。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小晚儿跟大和尚说地里还有一些漏收的地瓜,他们是不是可以收了来,做成吃食。这个提议得到了志远主持的支持,所以这漏可是没少让小晚儿捡。二十亩的地他们是捡不完的还是僧人们来收的,还别说真的又收上来千八斤!小晚儿留了百十来斤,把地瓜做出了极致。

    蒸地瓜,做地锅放地瓜,油炸地瓜,地瓜豆面加面粉做成煎饼。因为糖的纯度不够,所以就没做拔丝地瓜。就这也让大和尚吃得不亦乐乎!

    地瓜的高产让天弘大师改变了打算,他让志远联系了朝廷,还是让专业人士去做吧!

    第二年从育种开始兰姨就跟着当年一起种地瓜的僧人一起离开了。小晚儿还给了份地瓜适合生长的环境说明书,这样大面积推广起来会更方便。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地瓜种植的第四年,李学文获得了个济州府衙发放的,大善人的称号。没细说什么原因,反正有了见官不跪的特权。这在地方可了不得,李学文一下子就成了济州名流。也是这一年,大冉朝的各府衙都发放一种新吃食,不算税收的,只在开荒地种就行,能当食物据说产量很高,什么地都可以种。所以像大青沟的村民就没少领。有人教种植还不交税,不挑地能添饱肚子,为什么不种呢?再说听说还好打理。就这样地瓜几乎没用推广就得到了老农的认可。

    李善人家的小晚儿,也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