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江边渔火 > 第十九章 慕容家的人(一)

第十九章 慕容家的人(一)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江边渔火 !

    小晚儿自从十三爷走了就一直在外面闲逛,这不又来茶馆转悠了。她刚坐下就见一位书生模样的人坐在对面,这已经是第三天遇到这位先生了。这人给她留下的印象深刻,因为他有心事,面色愁苦!陶先生讲的是代表作之一《武松打虎》。普通区的人多得站都站不下了,这位爷坐在这边居然还能走神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次散场时人都走了,这位还那儿坐着呢,身边的侍者见人走空了,才壮着胆子轻声的说:“二爷散场了!”

    小晚儿今儿也没走,今天她想要找陶先生说会话儿。桃源先生现在的粉丝可是多啊,每次散场总有书迷不爱走跟他聊几句。等他们走了,陶先生过来二人坐在一起聊了起来。

    小晚儿说:“先生最近咱们得换个新书,关于励志方面的,就是不知道先生感兴趣不?再就是跟先生讨论一下看看书迷们能不能喜欢?”“小姐说得哪里话,你的本子早就是印证过的,火着呢,大家伙儿都喜爱得不得了。不过听咱们书的都是闲杂人,读书的人不多,真要我说还真心是不觉得会好!不过咱们书场倒是不会差人气,就是不敢保还是像前面几部书火爆罢了!”

    晚儿听了也微微点了一下头,先生说的是对的,想让人们听进去就得看内容。不过,我还是想试一试,毕竟这个时候需要这个。这是稿子,先生先熟悉一下,明儿咱就试一场。

    邻桌那位没有走,他本来神游着呢,但听说有文人爱听的书,就不走了想听听二位聊天。这时读书人讲的非礼勿听,非礼勿念对这位都没有约束了。等到小晚聊完,回身时才见到这位,得了发发善心吧,小晚儿对着读书人拱拱手说道,相请不如偶遇,既然先生没走不如小可做东请您喝杯茶!

    这回这书生可是反应了,忙回礼便坐在原位置,小晚儿过来坐在对面,茶博士忙上茶,当然是依小晚儿口味上的是花茶。二人主要是要聊天,上的啥茶倒不在意。小晚儿先开了口:“先生来此听书可有解闷?”那位一愣,一下不知道怎么答了。“先生想是遇到了点不顺心的事,可是排解的方法不当。人家说酒入愁肠愁更愁,您来听书可是没找对地方,这里嘈杂,不是能让人静心,心还是烦闷啊!”

    那人忙起身对小晚儿说道:“京师慕容礼,见过少东家!?”小晚还礼后请他坐。“慕容先生,人生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有的能改变,有的只能咬牙扛着!小人住在朱家巷,这店的东家与我有亲,他经历很是坎坷,相信慕容兄不日也能平复心情!这馆里明日有新书开场,如先生还有空闲可接着来听。”

    第二天陶先生如期开了早场“咚,惊堂木一开,咱们今儿换新书了。说来有点巧,老朽得书啊有渊源,所以列位还请耐心听某把这段书讲完。”

    “话说在遥远的滨州,有个秀才为人忠厚,妻子呢贤惠,家有个小儿也很聪明,一家三口生活得简单快乐!这一日,先生做寿,秀才去给先生过生日。回来的路上遇到了暴雨,秀才就躲在破庙的门口避雨。这时雨越下越大,雷声四起。阴云密布,还别说这荒郊野外的满吓人,秀才见雨不那么大了就急忙赶路,这时一个大雷在他头上炸开,吓得他一哆嗦!他不知道头上的雷不是闪电打打出来的,是一只大眼睛一张一合就是个雷。就在他衣襟里躲着一只狐狸,这只天眼就是来捉这只狐狸的。这雷声一阵紧似一阵,可是狐狸就躲在秀才的衣襟里,不能伤及无辜啊,没办法最后天眼只能放弃。怏怏离去。狐狸呢也就悄悄的流走了。”

    “再说书生回到家中就病了,这一病就把身子给拖垮了,不久与世长辞,撒手西去了。这家中只剩下孤儿寡母日子就难过了。秀才娘子白日里上山砍柴,下地耕种,晚上还得拿起针线做绣活,就这样日子也撑不下去!原因是原来这死去的秀才是廪生,能领粮米。这领来的粮米是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失去了这些,光靠秀才娘子的肩膀真扛不起这日子啊。好在秀才家人缘不错,就有拿心慈的妈妈来了家给秀才娘子出主意。娘子啊你这么的也不是办法,不如这样把家里的薄田租出去,柴呢有时间就拣些,娘子的绣活好就在家接些活计,虽然赚不了什么钱,但也不致于像现在这样忙不过来。娘子也没办法,就听了劝告毕竟还有五岁的儿子得养啊。”

    “这小儿名唤真儿,很是伶俐。他父亲在时就给他启蒙了,所以简单的字认得几个。自从父亲过世他就帮着娘亲做事,小小的人啊,咋累咋苦都不吭声。娘子就是舍不得孩子,才硬撑着,要不早就随丈夫去了。

    真儿能干,他人小没力气,也不敢走远,但家附近的枯草他都拾回来,虽然烧起来烟大,但也比娘背柴强!有时间他就默父亲留下的书,能看的,会认的字他都找出来看。没事的时候就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写。日子一天天过去,一晃三年过去了。真儿八岁那年,娇弱的娘也病了,这回家里的日子是熬也熬不下去了。没了金钱的活计,只有收租得来的百十斤糙米,娘俩就是数着米粒吃,也填不饱肚子,何况还要给娘看大夫抓药啊。

    要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钱也得活啊,真壮着胆子来到药铺,见大夫不忙了,怯生生的跟郎中说:“先生我是已故张秀才的儿子叫张真,我娘病了您能帮着瞧一瞧不?我虽没钱但我一定能把钱补给先生的,求先生帮忙,我给先生磕头了。

    大夫这样的事见得多了,不过张秀才还是知道的,处于对读书人的尊敬,大夫就跟孩子去看诊了。夫人哪里是病啊,就是长期吃不饱饿的!起不了床了。也不用什么要吃饱饭就能治病。这来的大夫心善,就对小真儿说:“你娘这病吃饱饭就能好,你随我去取些米来给她做点饭,你娘吃了就好啦!”

    小真儿知道要人家的东西不好,可是没办法啊,娘起不来啊,要是娘再没了,这家可就真的不成家了。为了自己不当孤儿,他也就不要什么脸面了,记住这份恩情等有一日必定得还上。小真儿人小可道理却比大人还懂得。

    大夫回家给孩子拿米,正好真儿看到地上晒的药,真儿就暗自记下,他药采药报恩。

    真儿回到家给娘煮了碗粥,她娘迷迷糊糊的喝了,就又睡了,真儿舔了舔碗底就走了,大夫就给几斤米,他不能吃他得给娘吃,娘吃了病才能好。他在家里找了把柴刀,背起小背篓就上了山。

    别看真儿家穷,可这深山老林他还真没来过。这真儿是真聪明啊,他每走几步就在树上刻下记号,就这样把沿路看到的像郎中家的药都拾起来,走着走着他觉得不对劲,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看着他,怕得很,但是他坚持走下去没停。到后来他觉得汗流得太多了,衣服全湿了就停了下来,一屁乎坐在地上。歇会儿喘口气,这时他看到一串小红果子一点点的红红的真好看。他抓了一把放衣兜里,自己吃了两个,觉得味还不错就想着给娘吃。

    他不敢久留,巡着标记下山回了家,到家洗洗就睡了。第二天他背着药去药铺,放下药谢了先生,想走时被先生叫住。先生告诉他,要敢进山采药就卖给他,还告诉他几种好认的草药。这才放他走了,张真回到家接着给娘熬粥。等娘喝了,安顿娘躺下,他又舔了碗底,但这回他不觉得饿了。他以为是累的就倒下,又睡了。这一觉睡下去可是香甜极了。

    他看到一家大房子,这房子比他在街上看的王大官人家的还大。红红的朱漆门上怪兽嘴里含着铜环,阳光底下亮闪闪的,真好看!这时候门缓缓的开了,小真儿张开了嘴!欲知张真看到了什么?各位明日这个点,咱们又约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