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江边渔火 > 第二十一章 慕容书局(一)

第二十一章 慕容书局(一)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江边渔火 !

    慕容礼是个行动派,很快慕容书局就在每个州府开业了。这些书局的特点是都开在二类商业街。书局的形式统一,店面基本大小一致,因为都是慕容家的旧店,所以装休起来很方便。大大橱窗,天好时店里的窗子都打开,是香飘散在街头巷尾。慕容书局是少见的大店面,跟别家书肆不同。一架架的书放在店中不用伙计,自己就可选书读,钟意了就到收银处结账。

    慕容家底雄厚,这书局建得也大气,居然人读者读书。别家书肆,递给你翻几页还不买,那就要看老板脸色了。慕容家随便翻,但不能有损坏。喜欢的还可去休闲区,坐下慢慢读,同样也是不能折印损坏影响售卖。就这一点就让读书人喜欢得什么似的。

    要找到这个时代,书籍的容量都很少,因为书的字是抄写的,一本书也没有多少字,你让人读快的人一回就能读完。买书的人,就那么多。人家读完了,哪里还会买了。所以才会有老板不喜欢人翻书不买的。

    再就是书的价钱太高了,当然成本也高。人工抄写时间长,不然也不会贵了。再说书商利也大,但买书的人少,所以书的价钱很难降下来。读书人虽然家庭条件都不错,但买书也不是件轻松的事。特别是教课书以外的书,能不买的还是不会的。但是有底妨能读书,或者可以抄写,那咋会不吸引人呢。所以慕容书局以开页就门庭若市,很受读书人的喜欢。

    慕容书局是统一设计的,整体形象是一样的,灰墙白窗,黑色金子牌匾很是好看。店内书架上摆放着满满的新书,这些书的特点是都是慕容家自己印制的。书的版面全是一样的,整整齐齐摆在书架很是好看。然后就是书很多种类也全,每类书都放在相应的架子上很好找,来买书的人在伙计的指导下按自己的喜好选书,很方便翻看完放回原处,记住书名有新货给您。样书也有售当过一阵子,会折价处售。还有就是有的孤本,被抄写成了小册子,供写字好的还想买书的人抄写。凡抄写的有阅读区可在那里写,这样不用拿押金银子,使一些没有钱的买书人解决了买书难的问题。抄书要求就是要按原书抄,纸张是书局的凡抄书都只给书局留一份就可,其他的自己抄几分书局不管,但不能出售。因为所有的书慕容家都到官府备案了,专版所有抄了自用可以,售卖就犯法。

    其他书肆只能望书兴叹,不敢卖啊慕容家可惹不起。穷读书人可来福利了,写字好的人太多了。抄一本书太容易了,关键是自己可以有一本,虽然自己带纸可有书看了!为什么说大家抄书的积极性这么高呢,因为这个时代的书少,特别是名家的书只闻其名不见起书,现在有了当然趋之若鹜很受追捧!

    慕容书局的阅读区很好,桌椅宽大一排排的整齐干净,再有读书人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写字,俨然就是一个大学堂。这里是不许说话的,安静的大牌子立在各处提示大家遵守!阅读区口有水,专有伙计负责卫生和供水,渴了有热茶,当然书局内还设有专厕。

    这样爱读书的人,可以全天都在书局。书局的书也不贵,特别是普及性的读物,像《百家姓》一类的启蒙性读物比别家便宜很多。慕容书局的客流量很大,因为书局里售卖了读书人用的全部东西。图书区只是一部分,还有纸张笔墨,书签笔筒,就连书桌儒生服都有。而且无论卖什么品类货物都是慕容家出产。

    大家出品自是不凡,就连玉佩香囊都是文雅精致,而且还是系列的所有东西都能配成一系列。真是让人看眼界了,特别是对条件差一点的书生,以前没注意过的东西,哪怕是一枚小小的书签都能做出十来个系列!

    还有上学用的书篮,各种款式经济实惠,比一些家学的还好看。整齐的学习用品,全套配下来方便很多要入学的家长,不会因为不懂而配不全,也不会因为眼光的问题买不好!关键是便宜,整套的买比一件一件的买便宜很多!

    慕容家的书局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到学子们休沐,慕容书局就会在门前空地放上遮阳篷立起木板,开设简易的学堂。请那热心的学子做先生,教大家习字。没有桌子,学习的人坐在条椅上人手配块木板,先生教的字就直接用手指写。等到学的字都会写了,就到先生的跟前写给先生看,先生帮着指正后,就把这张纸带回家,今天的学习成果收藏。

    一开始看的人多,后来学的人多,没坐位大伙就站着,不影响交通,也不影响别家商户做生意的情况下,全是人。圣人不是说有教无类吗?!真是这样来学习的人什么样的都有,有那懂事的孩子几乎一课都不落下,坚持月余也能识得几十个字。

    教书的先生极为和气,有那胆大的请先生给起个名字,还有那厚脸皮的为省银钱托先生帮忙写家书的,大伙见先生们都无不应很开心,也一点点的放开了。有的小店铺写个招牌,有的人家办事情要副对联,先生们都乐呵呵的帮忙。当然笔墨是书局出的,可是人家大方一点也不计较倒教人不好意思了。所以慕容家仁义,在民间广为传颂!

    书生们来讲课本来就是勤工俭学的一种形式,酬劳就是自己心仪的书籍或学习用品。因为百姓口碑的事,一些先生也坐不住了,也来凑热闹。这样就排班,这下可好先生越来越多。老百姓中认字的多了,文明礼教就上来了。

    慕容书局定期还会请一些大儒来开书会,给学子们讲讲学习之法或是名篇心得。每到这时书局内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全是来听讲的读书人,好在只有一个时辰。本来是在阅览区可架不住人多,全书局就满了,但到底都是读书人除了先生讲话声再无杂音!

    一开始掌柜的很担心安全怕有人偷书,但经过几场论坛后,发现不仅没丢书,销售还不错。因为听完课的书生们会感到自己的不足,总有需要加深学习的地方,所以买本书还是很有必要的。还有书局里的商品齐全,总有适合的东西要买。

    慕容家里的信息汇总起来让族老们坐不住了。原以为礼二爷是书生意气,没想到一个书局给慕容家带来了御赐金匾,民间鼎盛的好名声!

    皇上听说了慕容书局的事,也知道了开放学堂。虽然他知道这都是商家博名声的手段,但是作用好啊,不能不褒奖啊!跟朝廷打了十几代交到还没获得过金牌匾。还积善之家,这可太顺耳了,商户咱没为富不仁!跟民间做生意也不是没好处啊!

    这礼二爷之人善用,所用的都是从弃矿中淘汰下来的家奴,没成想做起事来还真不错,要知道这些人虽是家奴,可是都是老人,有的都是五六代人都做一件事。这样的人家不好安排,没想到跟着礼二爷干起事来有模有样。听说礼二爷的奖惩制度很好,凡事做事的奖金都很多,最差人都是改善了住房。家里的人听说心都活了,都等着礼二爷的招唤,想着跟礼二爷干翻事业谋个号前程!

    看来当家人还得读书啊,你看这本来谁看都赔钱的买卖,让礼二爷做起来不仅没赔钱,还给家赢得了好名声,得了御赐金匾。几代慕容家主没完成的事,让礼二爷给解决了!不愧是文曲星下凡啊,这状元之材可真是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