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江边渔火 > 第二十六章 李玉良赴任

第二十六章 李玉良赴任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江边渔火 !

    李玉良今年的人生过得实在是好,先是中举,后娶亲,最后就是授官。是的李玉良被授予了一个县令,只是在边塞正好和济州是反方向的,在北边准确的说就是边疆。因为过了那个县就是蒙古草原了。居然叫贺兰县,此去光行程就得两个月,主要是李玉良不会骑马,得坐车去而且路上不赶时间所以就慢慢走了。

    不知道是十三爷没管,还是慕容当家没运作,这位新姑爷是一点贵气也没沾着。

    其实小晚儿真不希望哥哥们提携李玉良,因为官场上的人没有历练出来是不行的,多少高官都是把子女保护得太好,才最后一代高官就后继无人了。历朝历代世代为官的世家有,但是为高官的不多,就是因为对于接班者的培养思路不对。

    要想久立官场,不在底层做起是不行的,因为不懂行坐在高位时,就容易被下属糊弄,各方面的关系理不清结怨树敌最后被对手置于死地,罢官灭门也是常有的事。对于李玉良这样的草根寒门做高官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顺利的话谋个知府还是有机会的,做到五品就到头了,想改换门庭就得把儿子培养起来,这样到了孙子辈才能出息,真正是官家。

    在说小晚儿也是有私心的,李玉良能在外为官,那她就能多去几个地方,总呆在一个地方久了久没有新意了。这个时代又不让旅游,顶多在街上逛一逛,多没意思!

    收拾行李很快,夫妻二人没有啥要带的东西因为在南方衣服不多,等到了北方再置办厚的衣物。这样省事,再说都没去过那么远,也不知道都要准备什么。小晚儿倒是去过天朝的东北,可是那是现代。这古代到底缺到什么样,她也不得而知。

    至于人可就麻烦了,因为兰姨和英娘都要去,可是小晚儿一个也不带。弄得英娘都长跪不起了。英娘说:“小姐,我们可是说好的同生共死的,当年那么危险我们都过来,在大相国寺我们从鸡蛋糕做起,都能过上今天的日子!根这你和姑爷去当官怎么就不代着我去了,立春也大了,将来照顾小主子正合适,你还有比我们更合适的人?在说你这一走就是万水千山,就你们俩个哪里行,没有家人就连饭都吃不上,咋不得买下人,即是要买下人,我去就合适。小姐这是嫌弃奴婢了,要是奴婢哪里做错了,就请小姐明示,奴婢这就改了!”

    这激情洋溢的一通讲,把李玉良弄得很不好意思,毕竟叫了英娘好多年的嫂子,可是阿容说不带她们俩自然是有道理的,同情归同情可不敢说情更不敢做主让她跟着去!小晚儿也没想到英娘这么激烈的反对,不过她有准备就不怕英娘闹了。

    “看你说的是什么话,这次我跟夫君去贺兰不带你可不是你想的那样。贺在边塞,教育不好,立春学业不能耽误,我可是想看着他给你挣个诰命回来呢!在就是等李学文回来,你们快再生个孩子,一是你有事干,二是立春也有伴了。以后你的生活就是教育孩子和多生养孩子,咱们没有亲戚,不生几个孩子,日过不起来的,你看我夫君做再大的官也是一个人,连我都要多生养了,你还不如我。还有就是这我们多根,你得帮我们看着,家里的事情你最清楚,离了谁也离不了你。”

    “济州城里我们好不容易赚的家业,你不看着谁看着,李学文出去发展,能成什么样咱都不好玉料,好了万贯家财咱不差这点,你随他荣华富贵哪里都去得,不好这就是你和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守住这里你的儿孙都衣食无忧。我们叶落归根,老了回来还有老屋在。我和姑爷要是也发展好了,这就是我们的老宅,将来修祠堂建祖田不都得有家里人照看着。你就在家里给我们看家而且得给我看好了。”

    让小晚儿这样一说,英娘也就不再执意要跟着了,因为她懂得小晚儿说话的意思。小姐不只是给自己留后路,也是给她留后路,不能把保压男人身上,得留一手!一旦有危难好有退路!济州这么好的资源,别说儿子,就是孙子长大都有人罩着,英娘懂得了。

    要不怎么说得和熟人办事呢,听话会听音儿啊!英娘那么坚决地要跟着走,结果小晚儿三言两语就给解决了。李玉良可不认为英娘是个好说服的人,可是听了小晚儿的话他才真正领教了,阿容的口才真正的会说话!

    下一个就是兰姨,这老太太老执着了,我也不说啥就是跟着去,小包一打你们走我就上车。小晚儿也是没办法了,就私下里找兰姨说话。

    “兰姨你能跟着去,我们自然是欢迎的,但是家里英娘忙不开,这阵子得买人,你得帮着看顾着。还有就是李学文最近可能要回来,如果在我们走之前英娘要是有孕了,你可无论如何都不能走了。”小晚儿对兰姨还是很尊敬的,毕竟没有兰姨,她要报答李学文夫妇不回那么快,也不回有这么理想的效果。

    兰姨也是个明事理的人,她也说了就是怕她们身边没有长者,有了孩子不会看护。要是她们有了孩子,这边又忙不开她就会济州,毕竟英娘这边事多。

    都是些家务事,李玉良不好问过多,他还真不知道兰姨是怎么跟着去的。当然兰姨的真正身份和跟李学文的关系,李学文也不清楚。

    李玉良把学生安排了一下,都是寒门子弟,读书本就不易,不好让他们就轻言放弃了。又特意嘱咐了陈文轩不要泄劲,如果有机会就去大相国寺里读书,一是环境清幽,二是有那勤奋的学子也好促进学习。

    李玉良这样的举子能得这个八品知县也是靠幸运的。因为不中进士就当官的话,真不可能做主官的。有个经历什么的就不错了,当然这样的文职小官是不会去太偏远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家乡这边的州县就职。要不咋能让人放弃考进士的想法啊!

    当小文官在家跟前照顾家里也不离乡强啊,再说进士也不是谁都能考的,所以中举后不考了直接当官的人还是多大,特别是寒门学子。所以就有金举人银进士地说法,相比实惠举人会得到的更多一些。

    李玉良也收到了不少乡绅的礼物,但都不是厚礼。因为李玉良真的没有什么能吸引他们的地方,面子情吧!就连朱家巷里的邻居也是范范,没有过多的热情。李玉良倒不在意这个,他是不知道内情,这巷子都是十三爷的,他娶了十三爷的人,还想着爷对他好,那是可能的事吗?!

    本来就没有什么旧友故交所以李玉良家是忙而不乱的,收拾东西,准备物品。都不用他们夫妻俩。李学文就是卖这些东西的,根本就是送货上门了。

    还别说还真有因为他们要走来的,谁啊?大和尚志远!他美其名曰是休假,其实就是觉得小晚儿要走了,以后想吃新奇的东西不容易就特意来饱口福的。

    不管谁爷不能不管他啊,小晚儿反正也没事,就做饭吧。所以从早饭开始,小晚儿家就是豪华大餐。

    更不要说十三爷家的东西南北大货了。只要小晚儿有气力,那可真是随便做,这回大和尚倒是急了带着厨子来的,兰姨和小晚儿动嘴指使就行。活基本不用做了,只要把怎么做说清楚就行。

    这个小晚儿喜欢,有好吃的还不用动手多好啊。李玉良对此没有不满,就是不太好一直跟着小晚儿在厨房里忙乎,有点遗憾他就喜欢跟阿容在一起吗!

    小晚儿也知道这一去三年五载是回不来的,所以对大和尚极好,能想到的吃食都给和尚做。还把厨子都给培训了一遍。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大和尚带来的厨子就是没有小晚儿做的是味。

    日子过得飞快,小晚儿他们的蜜月一过就真的要起程了。就在他们要走的时候,李学文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幸不辱命,李学文把十三爷的商对给建起来了,主要是就是货物安排。怎么走,带什么货。全程的供应销售,车马打尖。还有自己的驿管设置,都给筹画好了。这可不是小事,起码他得走一遍,这就是为什么他一去就是一年多。还好立春打了知道爹爹,要不还真是“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李学文还真是表里如一,别看是慕容家的大管事,十三爷爷的代管,还是那样和和气气地。一点也不像大官人,就更不像大商人了。可是你要是见到他办事雷厉风行的样子,就会怕了,笑咪咪的人才是杀人不眨眼的。在这位大管事手里可是不好混的,人家过目不忘。账目不清先死,管理不当后死,疏忽大意消极怠工慢慢死!

    这次是特意回家看英娘和立春的,可是遇上李玉良他们要走,两边都将就了意下就都在家多呆了十天。就这十天就绊住了兰姨,李学文在家带了一个月,等小晚儿要走时,找药僧给英娘一把脉,有孕了。得了兰姨在家吧,打好的包袱解了吧!弄得英娘这不好意思,可把小晚儿乐坏了,这宝儿来得好。不管男女都叫乐乐!

    李玉良去那么远,小晚儿的哥哥怎么可能放心,人早就给准备好了,奴仆二人。一妇人,做饭洗衣照顾孩子跟小晚儿,一男仆赶车采买跟李玉良。妇人是十三爷给的,男仆是慕容二爷的长随。

    小晚儿多一句话也没说,这俩哥哥安排成这样,就别推辞了收了,谢过!

    临上路了跟着的商对变成了大相国寺的师傅。原来志远不放心打发行脚僧出来送他们。没办法,走吧,这都是不容拒绝的。于是若干年后人们还会拿这次上任说事,那阵容太子出行都没这样,只有慕容姑奶奶上路,不管在哪里大相国寺的僧人一定会在!大相国寺的扫地僧都能横行武林,谁感跟大相国寺过不去啊?!

    江湖上有个说法:“相国寺,避十里!”无论庙堂还是江湖,大相国寺威名都是响亮的。特别是朝廷发现有和尚参与的案子,那就是大案无论谁自保吧,谁也救不了!

    李玉良是不知道这些的,他只是奇怪小晚儿到底是什么来历,怎么官家和商家都这么重视。但小晚儿太低调了,谁也没想过这位会是大长公主啊!

    聚散总有时,小晚儿依依不舍的拜别了李学文夫妻和兰姨,再不舍也车马西行,北上去贺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