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江边渔火 > 第二十七章 赶往贺兰县

第二十七章 赶往贺兰县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江边渔火 !

    这大冉国是个狭长的国家南北狭长,南北距离比东西距离多一倍。这样的结果就是东西气候差别不大,而南北缺四季分明。春季是李玉良考试,夏季小晚儿他们结婚。秋季夫妻俩去北边上任。慢点走正好冬月会到贺兰县,熟悉一下情况。来年春耕正好可以开展工作。

    因为有四位行脚僧人的加入,小晚儿和惠娘做起饭来很麻烦。因为小晚儿总怕僧人们吃不好,影响体力。于是只要是有营养的,小晚儿就多做。比如早饭一般都是在客栈里解决,但午饭却都要在路上吃,所以小碗总会安排福大哥去采买好菜,然后跟惠娘一起做,从来没有在店里买点什么东西对付。

    这次旅行书写了大冉朝的新篇章,第一是小炉子以往人们都是在火堆上随便烤点东西真正做饭的少,就是镖队都是一是做饭麻烦,二是不好吃所以一般都是争取投宿到客栈。项小晚儿她们这样赶路的少。白天赶路晚上休息,有客栈就投没有就宿营,这么娇气的夫妻俩行事却一点不含糊。

    书归正传还说小晚儿的饭,中午都是面食,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弄的,午休的时候就生火炒菜,一会儿饭就好了。两三个炉子一起做,馒头或包子有时还会坐饼。汤或炒菜,但肯定会有泡菜。

    八个人开始僧人们吃得都很保留,后来看小晚儿越做越多就放开量吃了。因为小晚儿做饭真好吃。这饭福大哥和李玉良都有帮忙。一个僧人赶车,惠娘上午会和小晚在一起,午饭后才会和福大哥一个车。惠娘的车上能做饭,杂货多。小晚儿的车上衣物多,僧人多车上都是存货,路上买的东西。

    惠娘是十三爷给的自然是宫里的人,但真正是做什么的小晚儿没想知道,既然是十三哥给的自然就是全能的,这一点小晚儿还能判断出来的。惠娘其实是十三爷的一个护卫。但是身份就是宫女,照顾十三爷的起居日常,不是大宫女。因为惠娘的是医官家的小姐,在宫里呆几年就是为家里攒资源的,所以这样的女孩都很努力,因为不会成为侍妾什么的不影响嫁不说,还很得家族的重视。

    惠娘医术很好,厨艺还行,针线活就好的没得说了。再加上识字,这样小晚儿可有伴了,跟着惠娘比带英娘那会还来劲儿。遇到集市必逛,采买的东西那叫一个全啊,见啥买啥。福大哥见了是直撇嘴,李玉良却乐呵呵帮忙提着。不过有李玉良做榜样,福大哥也不好袖手旁观跟着干吧。

    别看小晚儿买的东西多可总能用上,不过大多数都会被小晚儿在下个城镇卖掉,就这样倒腾居然准备的路费都没动。

    小晚儿在路上就开始准备棉衣,她发现这里的棉花不好,杂质太多,于是有空就和惠娘摘棉花上面的皮。她还在路上经常杀鸭子吃,为的当然就是鸭毛。僧人们也帮忙收拾鸭子,大家在一起久了,就没那么多忌讳。

    和尚们也不是真的一点荤的都不吃,肉汤鱼汤鸡蛋还是吃的,人在外面了辛苦得狠有好吃的为什么要亏待自己呢?

    小晚儿她们的行程总的说来还是很顺利的,每天走个上百里路还是不成问题的。这就给小晚儿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考察风土人情。

    大冉的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南边明显发搭,北方虽然物产也很丰富但市场流通行差了好多。小晚儿想可能跟气候有关系,因为越旺北天气越冷,冬天人们就不爱出门,再说毕竟是小农经济,除了农作物也没有什么好贩卖的,如果粮食够吃那人们就不会在想着增收。商人们可能也是这样想的,在北方也就木材和药材是大宗生意,但都是世家在做小们小户做不起。所以北方的商业就这样落后了。

    小晚儿虽然没出过济州,可是十三爷哥有把大冉的地图给她,她曾帮忙重新绘制过。为了丰富内容她把各地的物产都加了进去,分成物产和地理位置两个部分说明的。所以小晚儿的这张图全是一方面,更好的是备注说明的图说。就因为这个,皇上才重新认识了十三爷。他知道能把这份辛秘交给自己的绝不可能是敌人。

    同时皇上也认识到了十三爷的能力,手里有精兵强将部算还有高人。这格局部不是指点江山的人,说不出来。遗憾的是皇上没有继续丰富那份地图,否则就没有小晚儿什么事了。这次出行小晚儿是真正的测量和考察了南北经济和地理。

    图解都是小晚儿和李玉良绘制的,做为护卫大福是尽职尽责,知道主家在做事就再也没有住过客栈,都是在小晚儿他们的车上休息的。就怕他们的马车有事,僧人也是轮班在车里,这让一些宵小也都绕道走了。

    其实北地发展好了,比南方强。因为北边物产很有特色,药材和木材多,而且地广人稀,只要勤劳老百姓吃饭穿衣还是不成问题的。

    小晚儿因地制宜的带了点货,其实就是在少大一点的城镇里找货栈进了些货,不过都是样品。然后带到百里或更远的地方把货定出去,然后联系送货。

    就跟现代人跑单一样,有订单大福就会骑马压货。就这样小晚儿不仅卖了海鲜干货,柳编家具,棉花布匹,还倒腾一回种子。这个是为李玉良准备的,很少量的玉米。小晚儿在最后一个码头遇到的一个落魄商人,实在没钱了就把自己在洋人那里买的稀罕物卖了,可惜没有人买!就六穗,不过还行玉米粒很大。

    小晚儿走时带了一些干海米,和海带。在路上有小鱼虾,她就买了做成鱼松和虾松。这可是好东西能当菜啊,还有营养。僧人们吃起来也方便,有是籽多鱼籽虾籽拌面吃,简直就是美食极品鲜。

    这日中午小晚儿和惠娘准备午饭,小晚儿无意中说了句:“今天别做面天了吧,这几天擀面真累!”惠娘就接话道:“做吧,有人为了吃面都在我这里报名了,可以来帮忙!”

    “哦?”这可让小晚儿来了兴趣,还有人愿意下厨?这里的男人除了自己的夫君是心疼自己愿意帮厨,还真没见哪个会主动来做饭。她可不会问谁,她说那去请来吧。

    来的人居然是大福,这可让小晚儿吃惊不小。因为她曾不止一次的看到大福的大男子主义。凡是女人做的事他都不会帮忙,对李玉良帮忙显得很不理解。

    其实大福是太爱吃面条了,他也看吃来惠娘做完有点累,就在今天跟惠娘聊天时说了句,以后揉面这样的力气活可以帮忙做。惠娘多聪明啊,一下子就猜到他是太爱吃面了!正好夫人提了,那就说了反正有人帮忙了,做啥都会轻松点。

    于是今天福大师走马上任了,还别说可能这福大厨的潜力就这样被挖掘出来了。今天的面条特别劲道,从此以后再做面食都有福师傅的身影了。就连僧人都说大福是个好师傅。虽然是说笑,但大福听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别说大福爱吃面条,一行人中可能除了李玉良大家都爱吃。李玉良是南方人爱吃米饭。小晚儿做的面条那是种类齐全啊。打卤面,各种菜还有蛋做成的卤那叫一个香。拌面调的汁那就更绝了,有麻有辣,任谁都能吃上一大碗。

    午休时小晚偎在李玉良怀里,有一搭无一搭地跟他聊天。“玉哥哥,你可真是个好师傅。连大福那样的人都给成功的教成了厨子。你不知道惠娘跟我说他来和面时,我都惊着了,人不可貌相啊!我总担心他以后的娘子,还不得让他给累死啊,那牛的,这不是男人做的那是男人做的!哈!哈!哈!这面揉得比女人都好。以后就教他做饭,还教绝活让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被杂事耽误的厨子!”“你这坏心眼的丫头,不过还别说大福做事还真行,做啥像啥!”能不好吗?小晚儿心想,那可事二哥长随啊不知道办二哥办了多少事,就这么的跟了她也不知道大福心里得多不乐意呢!夫妻俩总有说不完的话,可能是认识得久有感情基础,要不就是李玉良太爱小晚儿了,反正只要小晚儿说话,他总是耐心的应着,从来没有不耐烦过。

    这天路上下雨了,大家决定不走了,就在路边宿营了。赶巧有个僧人去上厕所时捉了只兔子,于是今晚上火锅就这样华丽诞生了。

    小晚儿把干菜拿出来一些,把兔子分三锅放到他们带的土锅子里。熬好的汤放上菜,有备来好些面。外面大雨瓢泼,车里暖意融融,八个人两个车,吃得大家心满意足。

    有个僧人直接说,在外行路这么多年头一次觉得,露宿荒郊也能有情趣而不是凄苦。他的话影响了冷外三个人和大福,他们都是身不由的人,出差在外风餐露宿就是生活的全部。第一能这样惬意的听着风雨吃着美味。这是他们终生难忘的一次晚餐,温馨又温暖。大福的心里也开始明白了主子的好,主子是真的希望他能过好日子。跟着姑奶奶还真是生活有滋有味的。

    这顿晚餐把大家都带入了新境界,兔子野鸡大小鱼,行走的路上只要能捉住的都有人逮。小晚儿因势利导,带着惠娘做风干鸡风干兔风干鱼。因为在赶路所以风是不缺的,吃不了的就挂车边风干着,隔上几日就改善伙食了。

    因为有肠子,所以小晚儿就教大福做肉肠。独家配方只有大福会配,这肠有鲜的也有风干的。反正大家都叫大福“福师傅”了。大福烤的肠真好吃,收拾鸡肠兔肠的也利索。这回他再去押货大家可都想念他了。香肠吗当然就是刚烤出来的好吃!

    小晚儿可真是坏心眼的孩子,这“福牌香肠”还被实心眼儿大福托慕容家大货栈带给了礼家主。是小晚儿提议的大福海就真做了。带给礼二爷时就说是大福做的特产。让李玉良好个笑话阿容,这妻子真是有意思。他现在对夫妻情义有个新的认知,真的不是什么相敬如宾,也不是举案齐眉!而是相亲并且愉悦,轻松而又亲切,有怜惜有爱慕!最重要的是有互动!

    小晚儿不知道夫君这样喜欢她,不过她能感觉得到夫君对她越来越宠爱。

    日子就在滚滚的车轮中度过,路途过半的时候,天气冷了起来。小晚儿开始不怎么采购了,因为集市上没有什么好东西了,都是日用品了。怕遇到冷天,小晚儿还备了点碳。这个国家对碳还是控制的,并且使用上也不多。所以这是小晚儿露营时烧的木炭。不太规整,但是还能用。

    小晚儿一点都不吝啬,每个车上都有一个小炉子有架的,即使车再怎么颠也不会翻的。僧人们一开始不用,后来小晚儿过来亲自说了,能舒服为什要遭罪。又没有增加费用,满世界的柴打一点回来就是了。

    天冷也把小晚儿的贤惠显现出来了,李玉良的衣服自然不用说了,小晚儿还给每位师傅准备了一件鸭绒背心,很小穿在里衣外,比影响穿衣服却暖和了许多。因为不是贴身穿,所以这件鸭绒背心,这四位僧人都穿了好多年!

    都说吉人自有天相,真的是这样。就怕下雨下雪不好赶路,结果就遇到一回大雨。雪还真没遇着,他们就顺利的进入了贺兰县地界。世间的巧合就是这样多,这里也有个贺兰山。而且这个县就是围着整个贺兰山建的,就跟当年的青山村似的,只不过要比大青山大上许多。

    苍凉的荒山上有着点点的绿意,但更多的就是光突突的荒地。山连着山看不到头,村庄在路边几乎没有。平地就是大道,高处就是荒山,官道上没有行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