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江边渔火 > 第二十九章 发展贺兰县(二)

第二十九章 发展贺兰县(二)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江边渔火 !

    李玉良也采取了小晚儿的会议制,分不同的职位给大家开会。贺兰县有十八个乡镇因为都不大所以就没设镇长,都是里长。他把人都叫来开了一次大会,主要是了解情况。其中有八个里长因为离得远,是先来后走的。李玉良还特一请他们吃了晚饭后,统一给他们安排到了馆驿。

    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事!李玉良说了,以后里长们来县里都可以去申请住宿,费用县衙会结算。这样的话里长们也爱来县里了,要不三天耽误他们的活计不说,这费用也是问题啊。

    李玉良这次的会议就是摸排,所以有的里长还真是有能力的。这个王师爷跟他介绍了几个人,还真是实际情况人都很有能力。

    “各位本官初到贺兰,对此地情况不熟悉。为了不负皇恩,对得起百姓,李某要做一好官,带领贺兰县的老百姓把日子过好。当然这是本官的想法,具体要把事情做好还得靠各位。村里的情况本官也不熟,下面就请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也好让本官先了解一下,等春耕前本官会每个里都去一遍,再具体看看。”李玉良和气地说。

    他话音一落就有个老者站了起来,“大人小人是城边里的,就是城子口那个村子,俺们村子地不多,因为靠进城子,村里人都爱到城子倒腾点货物,出个力气赚点活动钱。

    但是这都是年轻人干的,年岁大了就不行了。俺们村二百三十六口,孤老就有十八位,其中还有十位老妇(寡妇),这农活做不了,生计是真困难啊。前阵子大人家做席子,俺们村人也跟着做了些,还别说这些孤老也都赚得几个钱。小老儿听大人的话,就斗胆问一句今后再有这样的活计能不能分配给这些老弱啊,这样小人们虽然麻烦点,但他们生活有着落啊。”

    李玉良放下记录的笔,郑重其事的点点头说请魏里长放心,“本官就是来造福百姓的,今天本官也是为听这些事情,才召集大家来议事的,您老可以等着日后给你们村安排活计了。到时候还请您老,秉公办事,事情做得好本县给您记功!”

    下面的人一听县太爷这话,心放下一半,还好是了解情况不是摊派。再听李玉良这样恳切的讲话,就都放得开了。有说自己村好的,也有说自己村穷的。反正说啥样的,李玉良都记录下来了。

    然后李玉良就说了打算开班讲学的事,还有让大家取对子的事。里长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事,全都懵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还是魏老里长站出来问了几个具体问题。这大家才平静下来,记下了大人的话。不过震惊还是很大的,没想到啊这当官的,还真有一心为民的。

    更有激动的直接跪地磕头了,谢谢大人啊能让子孙识字,这可太好了。王师爷忙上制止了大家,毕竟是会场。会开完李玉良请大家在县衙吃了一餐,算是工作餐吧。

    菜却是小晚儿做的,八个菜一个汤,有鱼有鸡。当白面馒头端上来的时候,大家对县令李大人都刮目相看了!这可不是之前传的是个穷举人啊,这可是见过世面有家底的公子啊。你看看人家这手笔。请衙役吃午饭,安排里长们吃饭,不去馆子,那是因为人家的厨子比馆子做得好啊。

    还有就是今天招待大伙,帮忙端菜的是没事的衙役。而且衙役们没跟里长们一起吃,给他们上完菜饭,就有大福和惠娘负责招待了。这顿饭里长们吃得惊喜交加。散场时王师爷又说了以后晚上回不去村的里长都去馆驿,食宿都有县衙出费用。

    这回那八个里长可开心了,太好了不用去麻烦别人了,以往来县里最头疼的就是这事,天冷了路不好走,借宿给人家添不少麻烦。都不是啥富人住店,可不是一个好选择。他们八个人还真没有一个住过店。

    衙役们被小晚儿请到后衙厨房里吃饭,这也没是衙役们没想到的,虽然不知道大人怎么安排他们可是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夫人跟他们说了,菜饭都在这,自己添。

    他们吃的和前面一样,菜放在盘里,馒头在案子上。没有外人衙役们坐下,就开吃。

    这回他们才发现老爷家东西真是奇怪啊,都是规规矩矩的。一样大的地方,老爷家就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有那眼尖的,看出了他们的桌椅能这叠,可拆分。这是好东西啊,省地方!这些人也是农家出来的,在家里也都做活,手巧的看了桌椅等样式,到走时人家把尺寸都记下了。

    衙役们没吃一会,大福就会来忙乎了,前面基本吃完了,就等一会撤桌了。惠娘在外面,大福就回后厨来了。今天三十人的菜饭大福做一多半,他一点都不累反而很开心,自己的厨艺越来越好了。

    晚上李玉良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谢娘子。今天要是没有阿容,这餐的效果不会这样好。他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娘子对他的教诲和帮助他可都记得。

    他兴高采烈的跟小晚儿描述今天的会议。还有让大家报名来学习的事。小晚儿也没想到一次会议会有这样好的效果。李玉良这个官看来是做起来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三天后学生们开学,当天能回家的十个镇子的孩童来到城子,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都是十多岁的男孩子,太小了天冷路远走不动,就这样还来了六十七个孩子呢。学堂设在议事厅是县衙里最大的屋子,桌椅都是专门定制的,还是济州风格,活动的拼接的,用多少搭多少,衙役们一会就把学堂给布置好了。当孩子们在王师爷那里等登记完,捕快帮忙排好队,前后一刻钟就进学堂里。

    每位学子家里都有跟来的家长,看着孩子们进了衙门,这心还是放不下,就站在外面等。百八十人聚在一起,又都是乡里乡亲的,没一会不熟的也熟了。因为只上一个时辰,一大伙又说又笑的时间过得也快,就觉得没一会,孩子们就出来了。

    见到孩子出来了,这些家长们有种自豪感,我儿也上学堂了,还是县太爷的门生。

    李玉良教学生太轻松了,三字经也不难。笔墨纸砚都是县学里提供的,每天孩子们都会把今天学的字带回家,做练习。在家里随便拿什么当笔都能练字。一天十来个字,整个冬腊月下来孩子们居然学习来八百个字,这样简单的文章,公告,一般的家书,读写起来就都没问题了。

    老百姓很高兴,因为他们想找个识字的人不那么困难了。这个春节贺兰县的百姓,都很开心。因为他们每一家都收到了,县衙里的大人们给的福字。沾沾官人的喜气,明年会是个好年景。

    这年的春节还有一件大事发生了,。李玉良酒后乱性了,小晚儿与他做成了真夫妻。对于自己的失言,李玉良很愧疚,小晚儿倒没生气,弄等李玉良好长时间面对小晚儿都不自然。

    洪熙二十四年的春天,像人们盼望的那样,给大家带了勃勃生机。李玉良没有失言,真的在春耕时来到了田间。他给农人带来了牲畜,租用的,成群的牛还有驴。那些老弱都得到了帮助,所以今年的庄稼耕种结束的最早。

    李玉良找到了魏大羊,请他给大家伙分配羊,这羊是官府买的,请村民放养。等长大了,官府回收。如果照顾得好,工钱不算还有奖金。如果照顾得不尽心,那可是要罚的。每天都有检察员来检查。这是件新鲜事,凡是孤寡能行动的都被拉了进来。还有家里特别贫困的,也有分放。孩子多的人家,领到了都很开心,这是意外之财啊!

    小晚儿和惠娘这段时间,结识了县里面所有的商户人家的夫人。几次聚会,大家就熟识起来。城子里的富家太太,也乐意往李夫人这里跑,一是帮家里的老爷拉关系,二是夫人的性情好没从来不摆架子,见识还广。

    如果说还有不如意的就是,李玉良让小晚儿怀孕了。这个两人都始料未及,好在小晚儿一点不良反应没有,他们的乖宝宝就这样安安静静的来到人间。

    李玉良借用了,所有商户及地主家的牲口,把能耕种的地都种上了地瓜。当然这种地的也是雇用的,有余力的农夫。当地的广大农民,第一次不是出劳役时出来那么多人。这位李老爷可真有钱,一天一付钱没差过一次。五天的时间,官府的荒地就种完了。县衙里还提供地瓜种,一换三,就是现在领一斤秋后换三斤。地瓜收成好,有地就能种,县衙里的官差都没少领,百姓们哪能放过这样好的机会。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领了一些。

    忙碌的春天一过,李玉良就办了新的一期县学,需要住宿的远郊孩子都被接来,为期一个月的扫盲班。由县里统一安排食宿,这回是一百四十二个孩子,因为不用回家只要会穿衣吃饭就行,七八岁的孩子也有来的。

    自从李玉良来到贺兰县,这城子是越来越热闹。扫盲班的孩子一到,城子就更热闹了。这么多县衙里上课是没问题,住宿就是小晚儿的夫人团给解决的。四户人家去了八十人,也不用特一安排,挤在佣人房就行了。余下的六十人去了,馆驿都是小孩子,大通铺一睡,两个屋子就搞定了。

    这李县令的举措可是影响深远啊,就连京师里的万岁爷都有听说,但是皇上没做声,他要看看这李玉良到底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

    王府里的十三爷自然也听说了,因为李玉良的官就是他给安排的。他是想给小晚晚一个施展拳脚的机会。果然晚儿没让他期待太久,一去就办成了大事。如果说有人不开心那就是慕容家的礼二爷,钱没赚到赊出去一大批物资。不过晚儿说了,别说不值钱就是值钱也得给啊。

    李玉良这个官当的确实容易,他认真工作就行,钱啊物啊人啊,总有福管家帮忙安排妥当。都不用他说,到时候单子一签,合约都是拟定好的,押金也不要就借来了。

    李玉良一点不安定心思都没有,因为他知道这是妻子在帮老百姓。他跟着借光了,对于自己的政绩帮助很大,作为回报自己必须对夫人更好些。

    其实他已经很好了,小晚儿自己都说没想到古代夫君,比现代人还暖。下乡回来的李玉良哪怕是一束野花呢,也要带给阿容。夜里怕妻子不舒服没人照顾,硬是学会了骑马多晚都会家配妻子一起睡。

    凡是阿容提的事,无论大小都记得,有时小晚儿逗他,别人笑话他怕老婆怎么办?李玉良一点都不害羞,反倒说“我老婆是仙女,你娶了天女比我更听话!”夫妻俩恩爱有嘉,大福和惠娘见了,心里边都是五味杂陈为自己的主子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