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从前的北漂记 > 第八章 落榜

第八章 落榜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从前的北漂记 !

    开学后就是高三的那个暑假,我们是需要补课的,就是提前讲新课,基本上高三上学期所有课程都结束并进入总复习了。

    那个年代还没提出给学生减负,教委也不禁止学校补课,所有的高中都是这样,而且学校也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钱,家境不好的学生还是免费的,那个时代教书育人的老师讲究的是奉献精神。

    家里高考的气氛很浓,妈妈对我的监管更加严苛,不让我干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

    爸爸是搞地质专业的,长期在野外工作,平时家里只有妈妈、哥哥、妹妹和我,妈妈是高小毕业,妈妈说以前的高小学历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毕业,爸爸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

    妈妈一直遗憾没有上过大学,妈妈说小时候她也是学霸级人物,不过因为姥爷重男轻女,不让妈妈继续求学,高小毕业就参加工作了,姥爷希望舅舅能好好读书,可惜舅舅不是学习的料,高小还是勉强念完的。

    也许因为妈妈没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她特别在意我们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就特别在意哪所学校好,教学质量高,哪个老师有经验,押题特别厉害,哪个老师管的严,她当班主任,班级的升学率最高。妈妈都非常关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我们进入到她认为的最好的学校,即使她为此去低三下四的求人。

    我和哥哥还好,初中、高中都是自己考入了重点学校,就是妹妹让妈妈付出的最多,因为没有考入重点,妈妈费了老鼻子劲了,把妹妹弄进了重点初中。

    妈妈是我见过的最爱学习的人了,不知道是因为缀学的遗憾,还是对爸爸高学历的羡慕,总之妈妈特别爱学习,妈妈随爸爸从老家迁到顺通市,从一名普通工人最后做到了劳资科长的位置,是和她爱学习是分不开的。

    想当年我总是抱怨妈妈没有爸爸炒菜好吃,还时不时梗梗着脖子和她争吵,笑话她学东西那么慢,特别笨,现在想来,那时候的自己怎么这么不懂事,一个女人独自照顾三个孩子多么不容易啊,看看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周围有着三四个大人围着转。即便如此忙碌艰辛,妈妈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放弃过学习。

    印象中妈妈很早就起床了,给我们做早饭和要带的午饭,基本上没有给我们带过头天剩饭的时候,那个时候也很少剩饭。虽然没有饿着,但也不是可以敞开怀的吃,很少吃白面馒头,一般是两和面的馒头,白面凭粮本每月就供应那么多,玉米面也是凭本供应的,所以馒头就只能用白面和玉米面掺合在一起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怎么爱吃粗粮,虽然我也知道粗粮对健康有益处,不过小时候吃了太多的粗粮,让我彻底被伤到了,一吃玉米面就感觉拉嗓子,其实更多的是心理作用,现在是玉米面已经很细腻了,根本不太可能拉嗓子。

    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三的日子非常难熬,前面黑板上的倒计时牌子时时提醒着我们,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当然也意味着我们解放的日子也快到了。

    我仍迷恋小说,在书桌的抽屉里一边放了本英语词典,一边放了一本小说,每天津津有味的看着小说,听到门响,就打开英语词典盖住小说,装作查单词,还在心理沾沾自喜,瞧,我多聪明。

    好多年以后,妈妈谈到这事的时候问我,你怎么就那么爱看课外书啊,高三那么紧张的时候,你都没耽误看,还藏在抽屉里,字典下面。还拿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你以为我不知道啊,不过是给你个面子,没有戳穿罢了。

    是啊,自己做了家长才知道,当年的小动作有多么的幼稚,傻的不要不要的。

    我们一块出去玩的时间少了,基本没时间玩,每天上晚自习,周末也补课,天天在书山题海里奋斗着,老天爷是公平的,像我这样偷懒的人是遇不到幸运女神的,我落榜了。

    周慧以一分之差无缘北大,进了首经贸学国际贸易,她比较执着去北京,于是中国少了一个学者,多了一个资本家。中国有句古话,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周慧就是那个闪闪发光的金子,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莹莹考上了白求恩医大,我们都笑着打趣她,说我们将来的身体就全靠她了,要求不高,活到一百岁就行。

    玥玥也考上了本科,学校在郑州,虽然是非常冷门的专业,档案管理,不过和她性格挺合拍。

    朋友们跑来安慰我,我却装着无所谓的样子,开玩笑说,我舍不得我妈,你们都土豆搬家,滚球了……

    其实许多个深夜我没少一个人偷着哭,后悔没有跟上朋友们的脚步,怕朋友们瞧不起我,不再和我做朋友,那段时间我非常的自卑、矛盾、无助和悔恨,但是在朋友们面前强颜欢笑,装作毫不在意自己的失败。

    只有周慧懂我,私下里问我,是准备补习再考一年,还是找个工作上班,当时我自己的想法是找个工作上班得了,可是我妈妈不同意,一定让我补习,她对大学的执念非常强烈,一向通情达理的妈妈在这件事上非常坚持。

    补习需要交不菲的补习费,都是市里的一些重点高中办的补习班,周慧和我分析了补习和上班各自的利弊,她的结论是,应该补习一年,在周慧的说服下,我补习了一年。

    我不肯去我毕业的一高中,其实我们学校的补习班是全市最好的,不过一想到还能看到教过我的老师们,我不禁有些惭愧,于是我选择了其它重点高中,它相比我们学校费用也会低一些。

    一百来号的人坐在一个大教室里,老师踩着点来上课,下课铃响,留了作业就走人,下堂课再来讲留的作业,不会给你批改,也没有人关注你是否做了作业,课堂纪律也一般。

    不过毕竟都是交了钱来补习的,大教室里学习的氛围还是挺浓的,月考是随着在校生的,不过排名不和在校生一起排,只有期中期末这种大型考试是和在校生一起排名,你才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