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从前的北漂记 > 第十章 出分

第十章 出分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从前的北漂记 !

    我相信老天爷是公平的,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不过回报率不一样罢了。可我更相信幸运女神的存在,时不时的光顾人间,给人们带来好运。

    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学的不好,考的不行,不过成绩出来后,令我们全家大跌眼镜,家里除了妈妈,我们全部近视眼。

    我竟然考了472分,满分是750。考试前学校的几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都是在400分左右的,这个成绩可谓是大大出乎意外,472分,这个成绩一定可以走个大专,差一点的本科也没问题。

    因为模拟考试的成绩是我们报志愿的依据,我的这个分数段重点放在好一些的中专上,大专可以报一个冷门一些的,看看能不能捡个漏。所以高考成绩一出来,家里人都惊呆了。

    而且我还不是第一个知道自己成绩的,成绩是需要去学校找班主任老师去取的,每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班级、姓名、考号,每科成绩,总分。哪天出成绩不是固定的,知道就在那几天,老师让学生那几天去学校看看。

    我因为不认为自己能考上,所以也没急,出成绩那天我们五个去录像厅看录像去了,差不多中午十二点才回来,回到家看见妈妈冲我直乐,我都有点毛骨悚然了,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说,当她下班回家的时候,看见门把手上夹了一张纸条,打开一看是我的名字和分数,妈妈手里握着纸条让我猜猜考了多少。

    我一把抢了过来,说:“分数出来了,谁送来的?”

    “不知道,回来的时候这条已经在门把手上了。”

    “估计是赵林,他说下午和我一起去看成绩。”

    我边看成绩边和妈妈说着,一看成绩我也非常高兴,不用去当工人了,这个分数能够考上了。

    妈妈语重心长的和我说,“要是少看两本课外书,不止这个分数。”

    “拉倒吧,这次成绩纯属超常发挥了,我还是幸运的。”

    分数线下来时,妈妈这个后悔啊,我的分数够了本科线,不过我的本科报的太高,根本走不了,当初就没有想到能进本科线,随便挑的本科院校,所以我特赞成现在的孩子在知道成绩后在报志愿,少了多少遗憾啊。

    最后我走得是我报的专科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林学院的家具专业。玥玥考的也不错,分数走本地师范学院的本科还绰绰有余,大家都打趣她说没法借着求学的机会出去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她到无所谓,也理解家人关心她的身体,不让远行的想法。她表示可以去找我们玩,周慧在北京,莹莹在长春,冬梅在郑州,我在吉林。

    没几天就开始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了,学校的大红榜天天在更新着,妈妈比我心急,时不时去学校问问,我呢,没有了开始的兴奋,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疯玩当中了。

    终于也可以上大学了,不再因朋友们的优秀而暗自伤心了,终于不用当工人了,毕了业怎么也是干部待遇,国家给安排工作,北方人的观念一直比较保守,一定要有好单位,有固定工作才算是安稳了,不同与南方人,一般都要有自己的买卖,爱做生意,思想活跃开明。

    玥玥先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考入了她喜欢的中文系,圆了她文艺女青年的梦想,隔了几天我也收到了林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专科。妈妈看到和我成绩差不多的有走本科的,又一次后悔,没有好好考虑本科的志愿,还埋怨我怎么不在多考几分,还能上本科,我也是无语了,已经超常发挥了,人怎么就不能知足呢。

    妈妈还说,这个成绩也能走咱们市里的师范学院的本科了,我心里说,就我这吐字不清的毛病,当老师,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我最高兴的是,我可以离开家,去吉林市了,天高任鸟飞,我骨子里一定有不安分的基因,一想到可以离开家就开心的不得了,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看小说了,天高皇帝远,终于不再受妈妈的唠叨了,我——解放了。

    这个暑假玩疯了,终于放下包袱轻装前行了。我和朋友们差不多天天都要聚在一起,不仅是我和闺蜜们,还有我们高中的那个班,也是经常的往一块聚。

    我们高中的班级心特别齐,主要是源于高三时我们班男生和校外的小流氓的一次打仗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班在下午的体育课上踢足球,有校外的小痞子进来拿了我们的球不给我们,我班男同学当场就仗着人多抢了回来,肢体上发生了小碰撞,对方扬言放学时在校外堵截我班男生,于是我们班全员出动,无论男女,送那些涉及到这个事件的主要的五六个男生,分别把他们送回家后在各自回家,这样做差不多坚持了将近一个月呢。

    班级的凝聚力就这样形成了,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干预下,那群小流氓才算罢休。这么多年的求学生涯,我最难忘的还是我的高中三年,它不仅治愈了我的磕巴,而且高中我们班的心齐也给了我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更是给了我一生的朋友,闺蜜们,还有一生的爱人,老公。

    朋友们为我高兴,纠集了放假从外地回来的同学,以庆祝我考上大学为由,我们一起去了家在农村的一个同学家里聚会。

    他家很远,而且不通公交车,准确的说是,公交的终点站距离他家还有不短的距离,我们只能骑自行车去他家,从市里骑车要四五十分钟,从那辆唯一的公交终点站出发骑车还要二十分钟呢,我那个同学没有住校,每天天不亮就从家出发,骑自行车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即使是刮风下雨,漫天飞雪,我那个时候就非常佩服他,这得有多么大的毅力啊。

    我们基本上是两个人一台自行车出发去他家,还有早到的同学去公交站接没有自行车的同学。我们自带酒水、熟食、肉类、水果等等去了他家,采摘他们家绿色无污染的新鲜蔬菜,自己动手,做了满桌子的美味佳肴。

    我们那个年纪,家里都不是独生子女,基本上父母都是双职工,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做饭,你炒一个菜,我炖一个菜,他凉拌一个菜的,不用多长时间就搞定了一大桌子的美食。

    大家坐在一起推杯换盏,眼看着带来的酒,一个个空了瓶,我们笑着、聊着,好像分别了不是半年而是十年,怎么就那么多的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