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从前的北漂记 > 第二十二章 寄居

第二十二章 寄居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从前的北漂记 !

    年轻就是猛,不是想好了才做,而是做完了才想,基本上是心支配了脑,而不是脑说服了心。

    赵林知道我辞职了,让我去他那里住,我没答应,受正统教育这么多年,我还是很保守的。

    这个时候赵姐帮了我很大的忙,虽然她也住在租来的房子里,那房子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是非常准确的,因为刚刚租了不长时间,屋子里空空荡荡的,还没有什么家具搬进去,就连说话都能听到回音,你可以想象到了吧。

    客厅里一张简易的折叠桌靠墙放着,上面摆着一些炊具,两张塑料凳在桌子下面。主卧里只有一张双人床,一个皮箱、两个纸箱在卧室的床边放着,次卧只有一张单人床,厨房有水池,还有一张课桌,课桌上铺着报纸,有个电磁炉在上面,整个屋子里也就这些了。

    因为是在郊区租的房,房租不贵,但是不小,两室一厅,本来她和儿子一人一间,不过她儿子在读大学,没放假还没回来,于是我就用了她儿子的房间。

    我把这一年来攒的东西都搬了过来,有一些锅碗瓢盆,都是这一年来陆续添置的,还有一套被褥,那是自家带的,林林总总也弄了两个纸箱子。

    赵姐还在那个工厂工作,每天早出晚归的,而我也开始了找工作,那个年代可不像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坐在家里发发简历就可以找工作,当年找工作一般是去招聘会,也可以找中介,不过中介口碑不好,骗人的居多,所以都是去招聘会找工作,还有报纸上的招聘信息也可以参考。

    所以我每天都会买份报纸,上面既有招聘信息还有招聘会的信息,我开始了在省城早出晚归的找工作。

    没经验没特长,工作很不好找,而且我仅仅是大专文凭,职员一类的工作都要求有一定特长,要么外语流利,要么文笔过硬,可是我什么都不突出,招工人的地方很多,可是我又没有什么力气,也放不下知识分子的面子,几天下来,我就急得嘴角起了好几个大泡。

    虽然我每天都买些蔬菜水果回去,这一年多的打工生涯,我还是有了一定的积蓄,可是我不会做饭,每每看到赵姐下班回来,拖着疲惫的身体还要做这做那的,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

    赵林劝我先回老家,我没同意,家里人并不知道我已经失业了,我不想回去,回去了以后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出来的勇气,更何况赵林在这里,我哪也不想去。

    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我已经面试了五六回了,只有一家同意让我试用,不过他们公司转正后会频繁出差,在赵林的劝说下,我想想还是放弃了,我性格内向、胆小、自卑,总是天南地北的跑,不停的接触陌生人,想想还是挺恐怖的。

    正当我山穷水尽的时候,却又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时刻,我初中同学小贺给我来信说,她在北京的大学同学那有一家家具厂招人,她的大学同学问她有没有兴趣,她本人工作不错,不想去,就想到了我,正好我也是学这专业的,就写信给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北京打工。

    我的初中同学只有两个好朋友,因为我初中的时候念的是重点初中,当时我们班有八十九人呢,因为座位太挤没少打架,初中的我不但口吃还大舌头,这就影响了我的交际,所以三年来只交了两个朋友罢了。

    其中一个就是小贺,她写信给我,问我有没有去北京打工的想法,还详细的写了她现在的住址,写得特别详细,怎么坐车,怎么倒车,怎么走能到她住的宿舍,她的单位。

    她还说北京特别好找工作,机会多,工资也高,又说反正我已经离开了家乡,到哪打工不都一样。

    她说得令我有些心动,我摸着嘴角的几个大泡,想着,出来打工都一年多了,老家的单位却一直没有通知上班的意思,我也不想面对妈妈那一脸有话要说却不知道说什么的表情丰富的脸。

    于是我和赵林商量,说我想去北京看看,赵林没有阻拦我。还表示了支持,说他有一个项目正在跟进,走不开,要不就陪我一块去北京看看。我最爱赵林的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帮我坚定自己的决定。

    我知道我这个人做决定比较难,这叫什么,选择困难症,就是在做决定时思前想后的,总是想着最坏的结果是啥,这个结果我能不能承受,没等行动先把自己吓个半死,但是一旦我决定了,就很少能听的进他人的劝阻,大有一条道跑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就是撞了南墙也硬磕的疯子样。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六日,我登上了省城到北京的火车,只背了一个双肩背的大牛仔包,里面是一些换洗的衣服和几本书,其它东西我都留在了赵姐家,赵姐对我说,我家大,东西放我这吧,如果北京不适应,你再回来,如果在北京站住脚了,我帮你邮过去。

    离开省城的前一天晚上,我和赵姐聊了好久,她不说我在北京会不会找不着工作,而是怕我在北京不适应那的气候,虽然北京也算是北方,按理说应该和省城区别不大,不过赵姐有朋友在北京,说那里的夏天超热的。

    她还说我的性格好,开朗大方,人也大气,找工作应该没问题,北京的就业机会就是全国来说也是最好的了,总之,赵姐就是给我各种信心,虽然我和赵姐认识的时间并不长,不过赵姐就是和我特别合拍,她太了解我了,知道我矛盾多怯,所以很用心的维护着我那敏感的自尊。

    我真是特别幸运,第一次出来打工就遇到了赵姐这么好的贵人朋友,赵姐让我相信这人世间还是好人多,萍水相逢也能彼此付出真心,让这世界在我心中一直是美好的、温暖的。

    赵姐第二天刚好休息,她送我去了火车站,登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坐在硬座上,看着渐行渐远的,偷偷抹泪的赵姐的背影,我不禁泪如雨下,有感动、有茫然、有忐忑、还有无力,各种感觉纷至沓来。

    我心是惴惴不安的,为了那未知的前路漫漫,慢慢的我平静下来,我将义无反顾,“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以前背的鲁迅的名言闯进了我的脑海,更何况我走得路并不是没有人走过,而且许许多多的人正前赴后继在这条打工路上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