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从前的北漂记 > 第三十四章 长假

第三十四章 长假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从前的北漂记 !

    我用我优秀的工作能力,豁达的性格,顺利地融入了机加组。

    工作上我尽我所能帮助机加,让其生产顺畅,少犯错误,发现问题,先是找主机手和组长解决,而不是找领导邀功,非原则性问题也不上报,但如果上级问到我,我也不加隐瞒,总是实事求是的说出来,不夸大也不缩小,该怎样就怎样。

    有了车间组长的配合,我生管工作干的风生水起,他们会帮我记录一些我来不及处理的数据,也主动找我问一些相关数据,发现我工作上的问题都善意的提醒我。

    我很开心,为自己能融到这个工厂,为工人接受,也为自己能碰到一群善良的人而庆幸着。

    一旦时间有了空闲我就跑到机台上,帮主机手干活,开始是简单的打打下手,做着辅助工作,往机台上上料,把加工完的料拿下来码好。

    偶尔他们也教我调刀,开机器,所以除了双立轴,我所有机器都开过,我还曾在日记中夸自己文武全才!

    在忙碌的工作中迎来了一九九四年,那个时候并没有开始执行五一、十一的黄金周,在外地游子的心目中,最盼望的就是春节。

    只有春节才有长假期,一年中只有春节工厂才放长假,过了元旦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春节放假的时间。

    徐姐告诉我说,每年因为外地工人多,一般都会放假十到十五天的长假,就是这样,也有好多工人不回家,只是往家寄钱回去,而且还要争取可以安排值班,赚些加班费。

    一般烘干窑是不放假的,他们可以在春节外的时候请假回家,只是春节期间不给假,不让回去。

    有时候厂里也会安排不回家的人员出窑装窑,保证烘干窑的不间断工作,厂长和经理基本上轮流回老家,总是要留一个在北京,即使不用天天去工厂,但也要做到有事就要随叫随到。

    袁先生是一定要回台湾的,本来他就是每三个月都要回家再签证回来,他和老板都是在派出所有登记的,什么时候入境,什么时候离境好像都是有规定的。

    袁先生一般春节要在家里呆上近一个月,不过有厂长和经理看着,工厂仍正常运转、出货。

    虽然我也算是出来有两年了,不过思乡的情绪都仍然高涨,看着工人们每天高高兴兴地说着,还有几天就可以回家了,发了工资要给家人买什么礼物,什么时候买火车票,到底哪天能放假……

    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车票、老家、礼物等等展开的。

    我也在这惶惶的气氛中慢慢熬着,因为这半年多工作稳定,花销很少,主要是不放假。

    想花钱也得有时间出去不是,而且我不在意穿着打扮,而且为悦己者容的那个他也不在身,所以攒了一小笔钱。

    我也计划着给父母买什么,给哥哥妹妹买什么,还有闺蜜们,还有他……

    终于要见到他们了,真的想家了,想父母,好久没和他们联系了,刚上班时,我只是给赵林、周慧写了封信。

    转正后我才给家里和朋友们写了信,告诉他们我现在的通信地址,那时候家里有电话的少,妈妈来信要我单位的电话,我给了她,不过千叮咛万嘱咐的说尽量不要打电话。

    因为我在车间,电话只有办公室里有,而办公室不方便接电话。

    工作一忙起来,总感觉觉不够睡,所以我很少写信,但却接到不少信,赵林是每月至少一封,他还来了两趟北京,不过因为我们单位地方太偏,而且我也没有假期,我们并没有见到。

    他总是抱怨我信太少了,我则告诉他,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兴奋地计划着给家人朋友的礼物,也打听着别人的打算,徐姐笑话我说,买什么礼物啊,给钱得了,实惠!

    我却觉得俗,感情怎么用钱衡量,给多少合适啊,少了拿不出手,多了也没有啊,囊中羞涩啊。

    后来我决定了,父母那里直接给钱,其他人买些北京特产—––果脯,一旦有了计划,我人整个轻松了,算了算需要的份数及总金额,再加上车票及给父母的钱,半年来的收入算是全搭进去了。

    不停的有工人找各种借口请假,想早点回去,或请年后的假,想晚点回来。

    也是,一年就这么一次长假,好不容易回趟家,来回的车票要不少钱呢,谁不想多呆几天,反正放假期间是没有工资的,也不算占老板便宜,一年了,一直都是这么辛苦,春节还不好好犒劳犒劳自己,在家多呆几天。

    所以春节前找厂长的人就多了起来,各种理由都有,家里人生病的,要办身份证的,媳妇要生孩子的,长辈过生日的,亲戚朋友要结婚的,自己需要相亲的,五花八门的奇招迭出。

    开始的时候,基本上一概不准假的,真有事的就辞职了,找借口的就消停了。

    也能理解工厂,我们出口到美国,美国过圣诞,没有春节,春节期间正是出货最忙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出货时间,厂长只能一概不准假了。

    不过就算是辞职了也没关系,过了年,有想还回工厂打工的,就回来重新找厂长再进来,熟练工还好,厂长一般都会同意。

    不过要从实习期重新来过,最快也要差不多一年才能达到原来的工资水平,所以非到万不得已,一般人都舍不得辞职。那个时候劳动力大军过剩,多是工厂挑工人。

    后来,厂长实在不耐其烦,就规定每个组有百分之三的名额可以请假,让组长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可以请假的人。

    好些人早早就找组长想占个名额,都是一堆事,再后来,因为厂里男工多,女工少,光棍太多,厂长对请假相亲的格外通融。

    大伙儿发现这个现象了,一般找厂长都是请假相亲的,记得有个工人,人很蔫,不爱说话,不过活干得又快又好,组长很喜欢他,就是他经常请假。

    因为他家就他和妹妹两个孩子,母亲身体不是太好,所以每到播种、收麦等农忙季节,他就请假,一般这种假,厂长都是不给的,工厂也忙,农忙时一般五到十天,而且大多数工人都是农村出来的,家家都有耕地,给假也给不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