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从前的北漂记 > 第五十三章 领证

第五十三章 领证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从前的北漂记 !

    我想明白了与赵林的第一次,当然,后来想其那天,也感觉到了他的笨拙,相信他也是第一次,我不再自责,也不再怨天尤人。既然无法让时间倒流,那么就放下心结,轻装上阵而继续前行。

    我俩逛了大半天,看遍了大观园的美景,体会着古代女子的种种酸甜苦辣,想象着金陵十二钗的生活,我感同身受般,一路和赵林发表着自己的感慨。

    出了大观园,吃过了午饭,我和他先回了他住处,取了头一天买的好吃的和衣服,我便往回走了。

    他想送我回去,我没让,只是让他送我到东直门,我便自己坐上长途公交车回了工厂,没有和他一起吃晚饭,那两大包的好吃的,足够给我当晚饭了。

    忙碌的工作真的令我很少想起这件事了,不过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的,主意是担心自己的未来老公不是赵林,那我该怎么办啊。

    我连着好长时间没有去市里,但是只要他在北京,每到周末他都会来看我,每次都不空手,带些好吃的。

    我一直不想他留宿,只要是上午来的,当天就一定让他回市里,晚上来就没办法了,终于有一次我们又要安排休息了,赵林事先知道了我们又要休息了,就央求我去他那里。

    我没有抵抗住他的游说,答应了。

    我们同学都说赵林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我却知道他哄起人来,我是完全无力反抗的,好女也是怕缠郎啊,也是不忍心反抗,不同意他的说法简直就像欺负他似的。

    虽然我没有在头一天去他那里,我们就休息一天,可是也没耽误我俩又睡到了一起。

    也许是因为已经开了禁,一般人都控制不住想再次尝到禁果,特别是男人,其实我也是一样,三次以后,我已经不在纠结,他给我了一定会娶我的信心,我就不在拒绝和他滚床单了。

    一九九五年的一月份,我和赵林领了证,成为了合法夫妻。

    我们并没有举办婚礼,主要是因为没有婚房,赵林家里只有兄弟两人,他还有个弟弟,和他只差了一岁。

    赵林小时候,因为父母在药厂上班需要三班倒,而且他弟弟小时候身体不好,所以他们一直在姥姥家长大。

    那时候幼儿园特别少,一般人家都不送幼儿园,他姥姥没有工作,在家弄了一块地在家里看孩子弄地,姥爷也上班,家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城郊。

    他是在姥姥家长大的,也是在姥姥家上的小学、初中,他和父母不亲近,很少回父母家,爱呆在姥姥家。

    也许因为小儿子身体弱,所以无论是两位老人,还是他的父母,都是对他弟弟更关怀备至,以至于忽略了赵林的成长。

    赵林很少和我谈及他的家人,偶尔聊的也是他的姥姥和姥爷,他和他父母弟弟的关系很淡。

    他弟弟学习不好,初中毕业就没再念书,而是和人合伙倒卖人参,在赵林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后,由于他父母所在药厂倒闭了,两位老人双双下岗了,在他弟弟的说服下,他父母卖了市里的平房,拿着卖房的钱去了可以种人参的山里,租了一片参地,种起了人参来。

    因为他弟弟在这几年时间里认识了许多参农,觉得这个行业可以赚大钱,于是就和父母弄了一块参地种起人参来。

    当赵林和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眼中流露出了委屈和伤心,是啊,他也是那个家的一份子,可是在那个家里却像个外人。

    卖房也好,种参也罢,都不曾问过他的意思,不过我却从来没有听赵林抱怨过他的父母。

    他总是说,父母能供他上大学就很是感激了,我们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没钱去读的人很多的,大学时他每次放假都会去山里看望他父母,也帮他们干些农活。

    但是他更多的时间是住在他姥姥家,虽然舅妈并不怎么欢迎他,这些都是他后来一点点告诉我的。

    因为没有房子可以结婚,所以我俩就商量着也不举办什么婚礼了,就当我们俩过了年去北京旅游结婚了。

    我俩只是在饭店请了一些亲戚、朋友办了三桌酒席而已,我妈妈是非常不乐意的。

    只是在我们领证之后了,他父母和他姥姥(他姥爷已经过世了)在年前坐在一起吃了顿饭,算是认识了亲家。

    妈妈很不满意,即没有彩礼,也没有婚礼,就这么把姑娘给嫁出去了,还不算嫁出去,简直就是莫名其妙的把姑娘给骗走了。

    我劝了妈妈好久,一直说是因为我自己的原因,请不下来假,只好等工厂放假才回来,又要趁着春节前,政府还没有放假把结婚证领了,要不再请假也不容易,不是不办婚礼,就当我旅行结婚去了,还是去北京旅行结婚呢,首都啊,多有意义啊。

    妈妈抹着眼泪和我说:“什么旅行,明明是去打工,说得跟多好似的。连个房子都没有,咱家可以不要彩礼,不过没个房子,你们俩以后住哪?”

    我接着劝着,“他对我好就行呗,形式不重要,我们自己有手有脚,能给自己挣一个家的,不靠别人,不管是他家的钱,还是咱家的钱,我们都不要。”

    妈妈为了自己的姑娘以后能过得幸福,虽然不满赵林的一切,还是很有礼貌地对待了亲家,还算亲切的对待女婿赵林,我不禁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爸爸什么也没说,还挺赞成我有志气的样子,因为赵林是我同学,以前也来过我家,我爸对他印象还是相当不错的。

    从领证到见家长到办酒席,我俩只用了五天的时间,真正意义上的闪婚。

    现在偶尔和老公谈起我们的闪婚,总是自豪多多,多有意义啊,相比那按部就班的,落入俗套的婚礼,我们的多与众不同!

    他姥姥让我们住到她那里去,我们没同意,他的父母让我们去山里,我俩也没同意,我都一年没回来了,当然舍不得我爸妈了,于是我俩商量的结果是,即便是结了婚,我们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