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从前的北漂记 > 第一百三十七章 赵家

第一百三十七章 赵家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从前的北漂记 !

    我呢,想着从腊月二十三到腊月二十八,哪天都行,儿子也已经放假,赵林自己是老板,不用请假随时可以走人,他们工人除了安装工,其他人也是二十二正式放假。

    工资和年终奖已经发了下去,安装工河北的居多,都是不那么着急回去的主。

    我还想着抢卧铺,硬卧软卧都行,实在是不想坐硬座,一想到十几个小时就那么坐着,我的腰还不交待了,也是奔四的人了。

    也不是没考虑飞机或者先动车再客车,不过飞机没有直达我们小城的,还要再转火车或客车。

    一说到坐客车,爸爸就反对,他天天看新闻,东北今年雪大,总有关于车祸的一些报道,爸爸就不让我们坐客车或者自己开车回来。

    最后没办法,我只好买了腊月二十八的火车硬座票,要想坐卧铺,除非除夕那天走,初一才到家,那还算什么回家过年!

    考虑到回来的车票,我头痛不已,和哥哥说起这事儿,哥哥说,这个交给他,他有同学在火车站上班,他早就打好招呼,让他那个同学给我们弄初六回京的卧铺票。家里就是这样,只要有人,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我又为我们一家三口都添置了新衣服,好多年没回东北过年了,现有的衣服厚度也不够啊,我想到了我小时候东北的寒冷,想着是不是在弄条棉裤穿穿。

    妹妹劝住了我,这年头谁还穿棉裤啊,除非是老头老太太,基本上三层保暖加防风登山裤就行,上身里面一件体恤,外面一件羽绒服足矣。在家有暖气,出门就打车,冻不着。

    腊月二十九到家,在哥哥家住了一晚,三十儿那天一早坐火车,带着爸爸给公公婆婆准备的礼物,还有我们从北京带回来的给他们一家五口的礼物,去了小叔子种参的那个镇上,公公婆婆一直和小叔子他们一起住,已经在镇上买了楼房。

    这一次我们准备的礼物有点多,主要是我们结婚这么多年,我们还算是第一次和公公婆婆过年。

    这次是我在婆家最省心的两天,以前回来都是夏天,参地里都特别忙,我不会种地,只好在家准备午饭,给他们送到大棚里,还得管院子里的菜园子,喂鸡,收拾屋里屋外的卫生,真不轻松。

    在参地附近婆婆家也有个农村小院,镇上的楼房是为了侄子的上学买的全镇最好的学区房。婆婆舍不得老儿子,赵林多次邀请他们去北京,老两口都拒绝了。

    我知道赵林每年不少给老两口钱,镇上的楼房赵林也出资不少,婆婆虽然嘴上说算是借的,其实我俩都明白,这个借是没有还期的,原来开始承包参地的时候就借过,一直没还过。

    我不问赵林给了父母多少钱,因为我不像看起来那么大度,第一次知道那么一大笔钱给了婆婆,还是我们第一次买房还欠债的时候,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就和赵林说,以后你给你们家钱别告诉我了,给多少我都没意见,你自己看着办吧。

    后来我也算是想开了,没有办法在父母身边尽孝,那就在经济上补偿吧,这也是一种尽孝的方式。想想在给爸爸治病的这件事上,赵林表现出来的出钱出力,我的表现真的不如他啊。

    我们一家三口是中午到了婆婆家,下午四点老赵家聚齐,吃起团圆饭。我也喝了一点酒,除了孩子们,大家都喝了酒,我也不好例外。

    一桌子菜是婆婆主勺,我和弟妹打下手准备的,赵林想帮忙,让婆婆撵回了客厅,公公也说,让她们娘们弄,咱们就等着上桌,公公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从不干家务,年轻的时候还曾动过手打婆婆。

    这也是赵林不爱回家的原因之一,他一直瞧不起打人的公公,还为了婆婆和公公动过手,但是他对婆婆和小叔子却是极好的,小叔子虽然年轻的时候也犯过混,到也能听进哥哥的劝,特别是有了侄子后更是好多了,似乎当了爸爸后一下子就长大了一样。

    我也劝过赵林,每个家庭的相处模式不同,咱们回来只是做客,哪有客人干预主人家的道理,就呆那么几天,忍忍就过去了,而且你怎么就感觉是你妈妈受欺负了,也许这就是人家表达爱的方式,吵吵闹闹一辈子不离婚的也不是没有,只要不动手就别管了。

    赵林就是喜欢我们家的气氛,对于我爸爸对妈妈的那份尊重和体贴特别认可,对我也特别好,虽然不像我爸爸把家里的家务全部包了,但也力所能及的帮了我不少,毕竟妈妈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而我却年富力强。

    我喜欢老赵家的酒局,一是不用每个人提酒,公公说他家没有这样的规矩,二是没人劝女人们喝酒,现在是人少了,大家就坐到一桌了,以前要是和赵林爷爷奶奶一起过年,老爷们一桌喝酒,女人和孩子们一桌根本不喝酒,连酒桌都上不去。

    孩子们早早就下了桌,我也已经吃完了,不过婆婆和弟妹都没下桌,我也不好意思走人,就坐在桌旁听大家聊天,我基本上不说话,只是听。

    我不说话也是有原因的,那还是我们刚成婚那年的春节,我算是第一次以儿媳妇的身份在赵林爷爷家过过一次年,因为帮赵林说了几句话而被酒醉的公公骂了,要不是有婆婆拦着,估计公公是想动手的,那一次让我伤心至极,从此后,我再也没有把自己当成老赵家的一员。

    和婆婆我还是有话可说的,基本聊得都是赵林和赵芯然,我很少聊到自己和我的家人,在婆婆家,我一直秉着我是客人的原则,客客气气,平平淡淡。

    这么多年赵林也习惯了,没有在要求我如何,我也没有说过老赵家的任何不是,和芯然谈起他爷爷奶奶都是说好的一面,我不认可自己是老赵家一员,但我知道我最亲近的两个人却都是老赵家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