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游戏玩家闹三国 > 第265章 说服卢植

第265章 说服卢植

作者:流浪的诗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游戏玩家闹三国 !

    离开皇宫,刘备又到老师卢植的府上。

    “老师,真的不打算离开雒阳?”

    这些年里,师徒两人交流比较频繁。

    主要是刘备想影响卢植,把卢植争取到自己的阵营。

    来到汉末时空,刘备真正了解卢植是什么样的人。

    卢植虽然是大儒,但思想并不僵化,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当年刘备对“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的注释,如果没有卢植的支持,很可能就会受到士族的攻击。

    卢植这个人对大汉很忠诚,面对董卓敢于硬刚,看袁绍势力强大,有振兴汉室的希望,又毅然出山到袁绍身边出任军师。

    如果卢植不是早逝,袁绍真的不一定会失败。

    这不是说卢植在谋略上,就一定比田丰、沮授更强。

    而是卢植大儒的身份,卢家又是大汉的大世家。

    卢植在袁绍心中的分量,会远远比田丰、沮授他们更重。

    同样的建议,如果是从卢植口中说出来,也许袁绍就能听得进去。

    不说别的。

    如果卢植建议袁绍‘奉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会不会听进去?

    袁绍把刘协接到了冀州,曹操还能有崛起的机会?

    当然,已经发生的历史谁也无法改变。

    卢植既然早逝,汉末的历史也就不会有如果。

    ......

    刘备这些年有意无意之间灌输的观念,就是想消除卢植对汉室的愚忠。

    荀彧还年轻,思想很容易改变过来。

    卢植却是一个思想极为成熟的成年人,自然没有那么容易改变。

    大汉即将大乱,刘焉都能看出来,卢植怎么会看不出来?

    只是卢植心中早有决定。

    “玄德,我还是想留在雒阳尽一名臣子的职责。”

    刘备苦笑,“老师,您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何必要陷入这种争权夺利的漩涡中?”

    卢植还是很平静,“他们爱怎么争就怎么争,我只想护皇室的周全。”

    刘备无法明说,只能隐晦地提醒。

    “老师,那个时候是皇权最薄弱的时候,那些人争权夺利红了眼,真的会去顾全皇室的威严?”

    卢植沉默了一下,还是坚定地说,“无论如何,我总要尽一份心力。”

    刘备只能无奈地退一步。

    “老师,如果到时候事不可为,您一定要及时抽身而退。”

    卢植点点头,欲言又止。

    “玄德,如果你愿意,其实可以力挽狂澜......”

    这些年为了说服卢植,刘备也透露了不少东西。

    卢植知道刘备身边的实力不小。

    刘备叹了一口气,“老师,我如何力挽狂澜?陛下正是担心我插手此事,才让我离开雒阳。”

    “其实,我身在漩涡之外,或许更能震慑一些屑小,让他们做事不敢太过分。”

    “无论如何,我还是殿下的老师。”

    卢植心中一震,“玄德,这场争斗,只会局限在朝臣和阉宦之间,怎么可能那么严重?”

    刘备‘呵呵’冷笑,“老师没感觉现在大汉的情况和王莽年间很像?”

    卢植又是一震。

    西汉末年,同样是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

    但在古代思想和知识掌握在贵族手中,除非是官逼民反,百姓自主起来造反的少之又少。

    百姓如果活不下去,更多时候是沦为流民、贼寇。

    西汉末年流民遍地,就等于在大汉遍地堆满了柴禾,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燃起熊熊的大火。

    王莽年间,因为强行推动改制,触动了地主阶层(世家豪族)的利益。

    地主阶层利用百姓兴起了轰轰烈烈的起义。

    绿林军、舂陵军、赤眉军、铜马军等起义军的领袖人物,全部都是刘氏宗室和世家豪族的子弟。

    现在的大汉同样是叛乱四起,而且还是百姓活不下去主动造反。

    这说明汉末的情况,比王莽年间还严重!

    士族阶层一直没有警醒,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其中,认为愚昧的百姓难以成事。

    卢植明白刘备为什么提到王莽年间。

    大汉各地的叛乱,如果被野心家利用起来。

    大汉的乱局,就不会局限在朝堂之上。

    一旦雒阳城里的权力之争,有了外部的力量介入,那意义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卢植陷入沉思,嘴里喃喃着,“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刘备叹息着,“老师,大汉的世家豪族历来以家族为重,朝廷上任何的位置都可以各个家族轮流做,只有那个位子是在一个家族的内部轮流做。”

    “老师,有这一点,还不足以让他们心中产生野心?”

    卢植异样地看着刘备,“玄德,你心中是不是也有王莽那样的野心?”

    刘备摇摇头,“老师,您说错了,这个天下是我刘氏的天下,您应该问我是不是有光武帝那样的雄心!”

    卢植看着自己这个学生,眼神复杂之极。

    “玄德,你心中是否有汉光武那样的雄心?”

    刘备毫不犹豫地反问,“老师,在您的心中,是卢家的利益重要,还是您这个家主的位置重要?”

    卢植沉默了很久,还是凭心而论。

    “如果我真的不能给卢家带来荣光,我自然不会呆在家主的位置上。”

    刘备点点头,“在我的心中,同样是我汉室的天下更重要!”

    “我绝不会同意王莽再出现,也不希望平帝和孺子婴出现在我汉室!”

    卢植似乎也想通了。

    “玄德,或许你说得对,汉家的百姓需要生活,汉家的天下能尽快恢复清平,才是最重要!”

    刘备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今天刘备在卢植面前表达出自己的雄心,可以说是极为冒险。

    如果卢植不能被他说服,刘备真的有可能需要杀出雒阳城。

    至少也要先挟持卢植逃出雒阳城。

    如果那样,刘备和卢植之间就真的恩断义绝了。

    刘备感激地看着卢植,“老师,您知道我为什么想要得到您的理解吗?”

    卢植也很是欣慰。

    他同样知道,刘备愿意在他面前吐露心声,是因为心里在乎他这个老师。

    “玄德,你本来可以默默地按照你心中的想法去做。”

    “老师还真的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向我透露你心中的雄心。”

    刘备的神色很认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对我的恩情,我铭记心中不敢或忘。”

    “我要说服老师,更重要的是大汉天下需要老师这样的人!”

    卢植也很感动,“老师没有你说的那么重要,要不然不会多年来,还只是一个尚书令。”

    也难怪卢植失望。

    今年卢植已经五十岁了。

    凭他高尚的品德,又是一代大儒,还是汉末少有的名将。

    完全可以说卢植是汉末出将入相的人物!

    可是,卢植因为没有显赫的家世,终生只能做到尚书令。

    尚书令作为三独坐之一,也不能说这个职位很寒碜。

    掌管皇帝的文书、印章,代表的是皇帝的信任,可以说权力也不小。

    遇到了刘宏这样的皇帝,尚书令其实就是一个摆设。

    再说,尚书令如果是刘备这样年龄的人担任,那绝对是一种恩宠。

    就如历史上的荀彧,出仕以后就成为献帝刘协的尚书令。

    卢植却是从三十多岁担任尚书令到五十岁,哪里有荣耀可言?

    刘备安慰卢植,“老师,大汉的朝堂从来都是世家大族一手垄断,您又不喜欢权力之争,何必在意?”

    “您一手恢复卢家的荣光,已经足以自傲!”

    卢植的家族是个小家族,能成为涿郡的大家族,完全是卢植的功劳。

    卢植自小在陈球、马融门下求学,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风光。

    《后汉书.卢植传》记载,“融外咸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

    卢植侍讲多年,面对美女歌舞,能眼睛都不转动,证明他心性坚毅。

    可是,所谓的侍讲,其实就是马融的侍从,也就是书童。

    就是在这种求学的经历,卢植能成长为一代大儒。

    后世我们说的范阳卢氏,是涿郡改为范阳郡之后的称呼。

    可以说,范阳卢氏就是卢植一手开创。

    卢植被自己的学生称赞,也有点自豪,随后脸色又黯淡下来。

    “玄德,我们卢家也是你所说的世家。”

    刘备摇摇头,“世间的世家分很多种,您是靠自己努力和知识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如果大汉像卢家这样的家族能够多起来,打破官场垄断的现象,那才是大汉之福。”

    卢植点点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说得好!”

    刘备叹息到,“可惜的是,现在知识只是在贵族之间相互传播,普通的士子却苦于报国无门,平民百姓中的人才更难以出人头地,实在是我大汉的遗憾!”

    在汉末,也有不少家族品德高洁,士子中同样有许多乐于把知识广为传播的人。

    可惜的是,他们教学的对象,还是只局限在贵族子弟之间。

    荀家的颍川书院、卢植、郑玄、乐隐等人在家乡办学,所收的学生,都是各个世家豪强的子弟。

    当然,这也和百姓对知识的重视不够,认为百姓的孩子哪怕读书,也还是只能在地里刨食。

    百姓家的孩子,从小就要帮助家里干农活,做一些事情贴补家用,才能勉强保证家里人饿不死!

    在这个年代,百姓想要吃饱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能够饿不死,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要求!

    生活如此困苦,百姓哪里有钱财供养孩子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