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游戏玩家闹三国 > 第275章 让文化百家齐放

第275章 让文化百家齐放

作者:流浪的诗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游戏玩家闹三国 !

    重新坐下之后,刘备才看着蔡琰。

    “师妹,我身边的人发明出一种曲项的批把,把它改名为琵琶。”

    “这种琵琶是他们游历西方时发现,又进行多年的研究,目前音位可以达到八三十八个。”

    蔡邕和蔡琰一下子张大了嘴巴。

    “三十八个音位?”

    要知道,汉代的批把只有四个音位,很多乐曲都无法演绎出来。

    刘备点点头,“老师,其实大多数乐器只要发展下去,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乐曲的演奏,这也是喜欢音律之人的追求。”

    蔡邕感叹,“玄德,我发现你太了不起了,居然把乐器发展到这一步。”

    刘备谦虚地摇摇头,“老师,在我的身边,赵季晨他们的师兄弟,有许多人专门研究乐曲,甚至发明了许多新的乐器,我不过耳渲目染略有所得。”

    “老师却是独自一人对我华夏的文化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才真正让人佩服。”

    蔡邕叹了一口气,“音律毕竟只是生活雅兴娱乐之物,研究这些哪里能称得上成就?”

    刘备却不赞同,“老师,音乐也是我们华夏文明这棵大树上的一个分支,诗词歌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抒发情感的寄托,促进了整个文化的蓬勃发展,岂会不重要?”

    蔡邕点点头,突然话题一转,“玄德,你现场做一篇辞赋,让我们欣赏一下。”

    刘备苦笑。

    老师要考校学生,刘备还真的不能拒绝。

    不过,刘备的志向不是成为文学家,哪里会去构思什么辞赋?

    所幸赵季晨他们抄袭了后世的许多名篇,立志把刘备培养成一个文学大盗。

    刘备看了看蔡邕和蔡琰。

    想到这一对父女历史上那悲惨的命运。

    蔡邕也许性格有点随性,公然为被世家豪族唾弃的董卓垂泪。

    但董卓对蔡邕有知遇之恩,蔡邕不忘其恩,何至于为此受死?

    欺辱汉室的董卓是该死。

    但是,世家豪族,有多少人想把小皇帝刘协握在自己手中玩弄?

    蔡邕只不过是性情通透,不懂人心险恶,更不理解权利斗争的残酷!

    或许,也正因为有着这份纯真,蔡邕才能在文学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历史上的蔡琰,更是战乱民众受苦的明证。

    连身为世家女的蔡琰,都能在陈留老家,被南下的匈奴胡人从家中掠走,何况无依无靠的平民百姓?

    蔡琰身处匈奴十几年,还能对大汉念念不忘。

    回到大汉之后,写出了《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传世名篇。

    在后世,有多少人为此嗟叹和不平?

    心情激荡的刘备,看到堂前水池里残留的荷叶,想起了那篇着名的《爱莲说》,稍作修改就脱口而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品性高洁者独爱菊。自古以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世间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蔡邕看向荀爽,“慈明,玄德果是奇才,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得到一篇,如此华丽的词赋。”

    荀爽点点头,“玄德立志要恢复我华夏文化的鼎盛时期,对很多学识都有涉猎。”

    蔡邕来了兴趣,“此话怎讲?”

    刘备的眼睛里精光闪烁,“老师不觉得春秋战国时期,才是我华夏文化最灿烂的时代,当年的谡下学宫学子上千,更集中了孟圣、荀圣等名师,学说百家齐放,华夏的文明也因此蓬勃发展。”

    蔡邕这几年受到了韩青他们的影响,凭他好学的心性,对各种新奇的知识,都十分感兴趣,也不会迂腐地认为只有儒学一道,才是文化的正统。

    要不然,在独尊儒术的汉朝,虽然不会像宋明时代,把儒学之外的一切学说都视为异端。

    但至少在对外的时候,任何学说都要披上儒学的皮。

    西汉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杨雄,集儒、道、法三家大成,还是被称为大儒。

    后世的儒学已经不是能融汇百川、吸收各家所长的儒学,而是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

    在这个时代被视为儒学三圣之一的荀子,在宋、明时代,可是作为异端被批判了数百年。

    荀子也确实不是传统上的儒家先圣,他名下最有名的学生李斯、韩非子,都是法学的代表人物。

    在刘备的眼中,荀子才是儒学发展的方向。

    就像华夏的民族,如果敞帚自珍,不寻求融合外族,只想守着这片沃土,不对外发展。

    终有一日还是会陷入困境!

    在刘备这些现代人的心中,这决不允许!

    如果他们穿越到这个时代,还让历史上华夏的困境出现。

    那哪怕百年之后,也会羞愧于自己是位穿越者。

    ......

    蔡邕没有反驳刘备,只是淡淡地问,“玄德,思想和学说百花齐放,固然是好事,但也很容易让人的思想陷入混乱中,严重影响社会的秩序。”

    刘备点点头,“老师说得对!我们寻求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也不能舍本逐末,所以我不认为思想要百家争鸣。”

    “儒学的根本就是道德礼教,只要我们以这个思想为立国之本,以法学作为管理百姓民众的工具。”

    “有这两种思想和理念,我们的社会结构只会更加稳固。”

    在座的众人都深有同感。

    大汉虽然独尊儒术,治国却同样是儒学和法学并行。

    ——儒学用以约束士大夫贵族的行为规范。

    ——律法却主要用来惩处违反法纪和道德礼教的平民百姓。

    刘备继续阐述,“文化却是需要百花齐放。”

    “我们应付战争,需要用到军略和谋略;生存的需要,让我们要发展农学;想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需要发展工学和技术;而商学的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蔡邕叹息,“玄德,我这几年,也看到发展工、商的好处。”

    “可是工、商毕竟被列为贱业。”

    刘备微笑着,“老师有没有想过?”

    “秦时的吕不韦、我岳父甄子隐也是所谓的商贾,不照样成为士族中人?”

    “徐、扬两地的世家豪强,也大部分参与到我们的商业行为中。”

    “只要能让士族中人,从商业行为中得到好处,他们哪里会再把工、商列入贱业?”

    蔡邕还是提醒刘备,“玄德,在明面上,他们还是不可能站出来为工、商张目。”

    刘备,“所以需要老师您和我岳父这些真正的大儒,教导大家明白,孔圣所言的士农工商,根本不是划分阶层,而是指出社会不可缺少的四类活动。”

    “我的想法是创办出官学,让大家在其中学习,也能对此类的事情进行辩论,毕竟,理是越辩越清的。”

    蔡邕看向刘备,“玄德,难怪你要把学院办在徐州。”

    “不过,老师这种小家小业之人,当然会愿意把知识传授出去,那些世家中人却肯定不愿意。”

    荀绲平静地说,“我荀家也愿意开放所掌握的家学。”

    刘备晒然一笑,“有了荀家的外儒内法,我根本不在乎其他世家的所谓家学传承。”

    “在文学音律上有老师,军事谋略、工学、商学、农学、算学等各方面,我身边的人才足以把那些世家甩到身后。”

    “我要的只是士人的风骨长存,那些为一己之私的世家,终究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这一刻的刘备,浑身都散发着慑人的气势。

    蔡邕大骇,“玄德,你只是徐州牧,岂可以一人之力应对整个大汉的世家?”

    刘备的脸上满是感激,“老师,您放心,我知道现在不是时机,不过我相信这个日子不会太远。”

    ......

    刘备的亲卫送来了琵琶、吉他等远超这个时代的乐器。

    蔡邕和蔡琰父女都入迷地看着刘备示范和讲解。

    “玄德,我看你还是弹奏一曲,让我看看这些乐器的效果。”

    刘备也不推辞,“那我弹一曲新创作的《十面埋伏》。”

    后世的名曲《十面埋伏》又成为刘备的东西。

    当充满杀伐激昂的音律,开始回荡在大厅的上空。

    所有人都好像回到秦末的那个战场,看到了那个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十面埋伏中亡命地逃窜......

    蔡琰忍不住手抚琴弦慢慢地融入音乐的节奏。

    这个汉末的奇女子不愧是音乐上的天才,第一次听《十面埋伏》就能完美地弹奏出和音。

    一时间,蔡府的大厅中琴瑟和鸣,优美的乐章恍如龙凤缠绕,在房梁上荤绕,久久不散。

    ……

    刘备他们告辞的时候,蔡琰轻轻地说了一句,“师兄,小妹弹一首曲子送行吧。”

    众人的脚步迈出大厅,走进了院子,身后一曲《高山流水》从厅门处流淌出来。

    刘备不由得站住了脚步。

    《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又叫《觅知音》。

    蔡琰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乐曲的第一段巍峨的高山上云雾飘忽,二、三段山间的细流从松根流出逐渐汇流成溪,第四段溪流在山间欢快地流淌......

    眼看琴音即将中断。

    因为古代的《高山流水》只有四段。

    刘备只是略一迟疑,就毅然竖起怀中的琵琶,从第四段开始融合了进去。

    今日的刘备,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人。

    对于蔡琰的示爱,刘备不会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