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游戏玩家闹三国 > 第288章 刘宏的谥号

第288章 刘宏的谥号

作者:流浪的诗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游戏玩家闹三国 !

    何进铲除了蹇硕和董重之后,雒阳总算平稳下来。

    汉帝刘宏虽然驾崩数月,但皇帝的丧事自古繁琐。

    刘宏这么年轻,陵墓也没有先修好,还要整修陵墓。

    雒阳平静下来后,大汉帝刘宏的葬礼也提上了日程。

    对于刘宏的谥(shi)号开始争论不休。

    一如历史的发展,世家们开始发力了。

    大汉乱成这个样子,总要有人负责。

    刘宏身为皇帝,身前享受着天下最大的权力和富贵。

    天下的大事都要皇帝裁决。

    天下的官员任命,也要皇帝最终确定。

    天下出现了问题,皇帝当然也要勇于担责。

    不能好处被你皇帝拿去,天下出了乱子,就是我士族的错吧?

    全体的大臣一致决定,汉帝刘宏的谥号为“灵”。

    “灵”的谥号自古就是恶谥。

    不勤成名曰灵。

    死而志成曰灵。

    死见神能曰灵。

    乱而不损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极知鬼神曰灵。

    大臣决定刘宏谥号为“灵”的理由,就是“乱而不损”。

    意思就是,刘宏这个皇帝在位的时候,大汉乱了,却没有能力进行治理,并平定这个乱局。

    ......

    何容和汉帝刘辨苦着脸坐在那里,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的丈夫和父亲辩解。

    不管是何容还是刘辩,谁愿意自己的亲人得到不好的评价?

    特别是皇后何容。

    刘宏的恶谥也会跟随着她,在历史上被后人讥讽嘲笑。

    何进和何苗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这种引经据典的争论,何进兄弟根本就难以插手。

    刘宏得到什么谥号,好像和他兄弟无关。

    何容看到何进和何苗一脸与己无关的神色,第一次在心里生出了恨意。

    ——无论如何,正是因为刘宏,何家才能受尽了恩宠。

    何苗作为车骑将军,位比三公。

    何进这位大将军,更是凌驾于三公之上,真正的权倾朝野!

    受到刘宏如此恩典,何家兄弟居然不为刘宏说一句话。

    人情淡薄竟到了如此地步。

    这一刻的何容母子满脸悲戚,显得那样的无助!

    满朝的文武大臣,在他们的眼中,都露出了丑陋的嘴脸。

    刘辨倔强地三次驳回了大臣的提议。

    但世家敢于公开发难,就不怕刘辨不接受。

    在很多时候,皇帝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

    ......

    一直冷眼旁观的刘备,看着京城这场闹剧,终于不再无动于衷。

    当大臣们再次提出汉帝刘宏的谥号为“灵”,根本不管少帝刘辨那要吃人的目光。

    射声校尉荀棐挺身站了出来,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

    “陛下,我从父荀仲慈手书一信,其中有我荀家和康成先生、伯谐先生等人,对先帝的谥号发表自己的看法。”

    刘辨好像溺水的孩童抓住了一根稻草,身子前倾,手掌直直地伸出去。

    “爱卿快快读给朕听。”

    荀绲在信中写到。

    “......”

    “陛下,先帝治理大汉,提出了官员任职的三互之法,极大地避免了地方官员为家族谋私利的私心,整顿了大汉的吏治。”

    “先帝为了弥补察举制度的缺漏,设置了鸿都门学,丰富了选官的制度。”

    “先帝打击各州郡的买官卖官现象,在得知数十名正直清廉的官吏被诬陷后,下旨释放,并擢升为郎官任用。”

    “大汉四处生乱,非是先帝一人之过,而是是我大汉数百年不断积累形成。”

    “先帝在位期间或许有所失,但也为治理大汉费尽心血,不应该用‘灵’这种恶谥,至少也能用到平谥。”

    ......

    荀绲和荀爽、郑玄、蔡邕等人的话,都是点到为止,只说刘宏做了哪些事,不提这些好的政策为什么执行不下去。

    刘宏提出的三互法,让很多家族无法得利,他们就不去上任,使幽州等边地很多官员缺失。

    鸿都门学选拨寒门和平民中的人才,世家就无法控制官场,他们更是拼命抵制,让鸿都门学无疾而终。

    清查贪官污吏,却把清正廉洁的官吏抓起来,这不是刘宏的耻辱,而是整个士族的耻辱。

    荀绲他们如果进行指责,那就是彻底站在大汉大多数世家的对立面。

    那样会显得很不智。

    朝堂之上一片安静。

    刘辨松了一口气,看着下面的大臣。

    “众位爱卿可还要坚持原来的谥号?”

    袁隗隐诲地使个眼色,一个侍御史踏步走出来。

    “陛下,先帝在位多年,自然有做出一些事情,但我大汉处处叛乱,先帝终归是没有平定。

    康成生生等人虽然是我大汉的名士,却都不是朝廷的官员,对朝廷道德礼制的看法不同,臣等也能理解。”

    “但微臣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朝堂上的大臣又开始一个个附和。

    刘辨只能拂袖而去。

    ......

    刘备得知之后冷冷一笑,他们不是官员是吗?

    雒阳的朝堂上再次争论刘宏谥号的时候,一份份奏章送到了少帝刘辨面前。

    “扬州刺史、九江太守甄逸有话要说......”

    “青州刺史巴只有话要说.....”

    “辽东太守田丰关于先帝谥号的不同看法……”

    “泰山太守沮授......”

    “庐江太守陆骏......”

    “吴郡太守盛宪......”

    ......

    刺史和太守都是大汉的一方重臣。

    他们为刘宏说话,自然有足够的份量,也代表官场的立场。

    袁隗等人的眉毛不断在跳动,眼里的怒意越来越浓,感觉自己几十年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殿外突然传来通报。

    “报,骠骑将军、徐州牧、冠军侯刘备送来奏章。”

    刘辨猛地站了起来。

    “快送进来。”

    坐在珠帘后的何容同样一下子站了起来,眼睛里露出了希翼。

    ——皇弟说过会护我母子周全的。

    袁隗等人眼里的怒火逐渐消失,缓缓地垂下了眼帘。

    ......

    刘备的奏章同样没有指责朝堂上的官员。

    “陛下,微臣听说大臣们为了维护大汉的道德礼制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是我大汉的幸运,陛下也应该为有这样的臣子骄傲。”

    “陛下初登上皇位,应当理解大臣们维护道德礼制的一片苦心。”

    “不过,微臣发现大臣们在议论先帝谥号的时候忘记了一件事。”

    “在数年前,先帝就重建了西域长史府,西域长史关羽在184年就已经除灭了鄯善国,为大汉开疆拓土千里。”

    “虽然自那以后,凉州的叛乱堵住了西域的消息,微臣也坚信,终有一日朝廷会平定凉州的叛乱,没有刻意去尝试和西域取得联系。”

    “先帝去世之后,微臣静静地坐在房中和先帝相识以来的点滴,想起了先帝立志重建西域长史府的雄心壮志。”

    “西域长史关羽和我一样受到先帝的恩宠,先帝驾崩我必须通知到他。”

    “转眼数月过去,微臣相信西域长史关羽祭拜先帝的奏章,很快会传回京城。”

    “陛下,微臣还想和朝堂上的众位大臣和同僚说几句话。”

    “我刘备受先帝的恩典,才有为大汉效力的机会,无论如何我都要为先帝争取更好的谥号。”

    “希望朝堂上的大臣和同僚,能够等西域的消息传回之后,再行进行讨论先帝的谥号。”

    刘备的信首先肯定了大臣们的做法没错,又以帝师的身份教导刘辨要善待大臣。

    对于刘宏谥号的争论,只是认为征服西域属于刘宏的功绩。

    最后阐明自己既然受到刘宏的恩遇,就有责任为刘宏着想。

    刘备的做法有礼有节、重情重义,才是真正的名士风范。

    ......

    袁隗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踏前了一步。

    “陛下,臣等讨论先帝谥号的时候,确实忘记了西域之事,请陛下恕罪!”

    “请陛下恕罪!”

    “请陛下恕罪!”

    ......

    大殿里响起了一片附和的声音。

    这一刻,珠帘后面的何容忍不住泪流满面,用手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小嘴,担心哭出声来。

    ----皇弟,你果然没有忘记我们母子。

    刘备虽然说受到了刘宏的恩典,实际上也备受刘宏猜忌。

    谁都知道刘备只是刘宏手中的刀。

    刘备却能始终坚持自己心中的原则,做到有恩报恩。

    刘辨的眼眶通红,挺直了瘦小的身躯。

    ----有老师站在自己的身后支持,自己心中就有足够的底气!

    袁隗他们从刘备的做法中,也看出刘备其实也不认为刘宏英明神武。

    所以才会先发动名士大儒出面,被朝臣们拒绝之后,又发动刺史和太守上书。

    最后才抬出西域的功绩。

    西域的事情是刘宏主导下进行的,当然属于刘宏在位时的功绩。

    有了这个功绩,刘宏虽然也做过很多荒唐事,却足以功过相抵。

    对于皇帝的谥号大臣们可以谨守礼制,只要大家达成共识,就可以有商量余地。

    刘备采取这种各让一步的做法,又体现出他的重情重义,袁隗他们当然也会让步。

    否则,只能各自在民间发动舆论。

    那时候谁输谁赢就难说了。

    更确切地说,凭刘备的名声,刘宏又确实做出一定的成绩。

    刘备基本上就不会输。

    ......

    西域的奏章很快就传回来了。

    “微臣征西将军、西域长史府长史关羽,经文先帝驾崩的噩耗,悲痛难忍,在西域遥拜祭奠先帝......送回奏章,用除灭于寘国和疏勒国,为大汉打通整个西域南道的捷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关于汉帝刘宏谥号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

    “帝宏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却遭遇挫折,不轨之徒行野心之事,导致大汉叛乱此起彼伏,帝宏心力交瘁,以致英年早逝,其情可悯。”

    汉闵帝刘宏将永远留在史册上,让后人对他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