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游戏玩家闹三国 > 第294章 自取其辱

第294章 自取其辱

作者:流浪的诗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游戏玩家闹三国 !

    戏志才走进大殿的时候,发现朝堂上的气氛很奇怪。

    有的人友善地对着他点头示意。

    更多的人看着他却是一点都不友好。

    戏志才对这一切毫不在意,从怀里拿出奏章。

    “微臣徐州从事戏志才,受冠军侯所托送来奏章。”

    小黄门从戏志才手中接过奏章,在刘辨的示意下进行宣读。

    “......”

    “陛下,平东将军张飞与幽州牧刘虞发生争执,希望陛下主持公道,微臣也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刘虞使君对乌桓所部采取怀柔的政策,只追究贼首的罪责,此做法是为了分化叛军,削弱叛军的力量,这没有错。”

    “问题是叛军中的贼首是哪些人?只有张举、张纯和公孙康三人?乌桓的丘力居和难楼、苏仆延带着十万乌桓骑兵参加叛乱却只是从犯?”

    “此其一也。”

    “其二,大汉就好比我们汉人的家,乌桓人就是闯进我们家园抢劫的强盗。”

    “这些抢了我们钱粮的强盗跑到家门口,被我们守护家园的忠诚卫士拦住,要求他们留下抢夺的钱粮和汉人。”

    “却有人对这些守护家园的卫士说,这些强盗是我放他们走的,家里面还有一群打砸抢的歹徒我急着处理,你们不要给我惹其他的麻烦。”

    “陛下,微臣怎么感觉有点别扭?”

    “这伙强盗和那帮歹徒明明是同伙,合起伙来在我们的家园烧杀抢掠,为什么家里的歹徒要处理,外来的强盗就可以放过,事后还要提供钱粮养着他们?”

    “微臣认为,平东将军只是留下乌桓人抢走的钱粮还不够,应该拿下丘力居和难楼、苏仆延三个匪首进行问罪,让这些外族人知道,大汉的威严不可犯!”

    “明犯强汉者,远近皆诛!”

    ......

    大殿里一片安静。

    刘备的最后一句话杀气腾腾,却又让人热血沸腾。

    自从名将陈汤喊出这句代表汉人风骨的话语之后,大汉已经多久没有发出这种强大的声音了?

    “哼哼,冠军侯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大汉今天叛乱四起,哪里能再对外族强硬?”

    “如果惹怒外族人,对我大汉形成内外夹攻之势,那大汉就真的危险了。”

    大家的眼睛都看向突然打破平静的袁隗。

    刘辨看向袁隗的眼睛,有着几分愤怒,也有几分忧虑。

    袁隗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大汉朝廷这些年确实被到处的叛乱,折腾得苦不堪言。

    如果境外的外族真的在这时候闹事,大汉确实有危险。

    戏志才微微一笑,“丘力居几万乌桓骑兵,面对平东将军的数千兵马,却被打得像刘使君求援,这样的外族人真的有那么可怕?”

    袁隗却不搭理戏志才,对着少帝刘辨施礼。

    “陛下,老臣以为,冠军侯这是强词夺理,只不过因为平东将军张飞是他三弟,想为他洗去破坏大汉对外怀柔政策的罪行。”

    “希望陛下明察!”

    戏志才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显得很惊讶。

    “陛下,微臣也算是熟读经史,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们大汉有规定,对外族必须实行怀柔政策。”

    袁隗冷冷一笑,“我们大汉一百多年来,对待归附的外族从来就是采取怀柔安抚的政策,你连这个都不知道,也配自称熟读经史?”

    戏志才‘哦’了一声,“原来只不过是一直以来朝廷都这样做。”

    “那几百年前,武帝、宣帝对外族强硬,后来的历代朝廷不是也降服匈奴和乌桓?包括先帝也重建西域长史府,令征西大将军关羽征服西域,才有了现在的西州。”

    “对外族的政策,是随着形势进行改变,我们大汉既然有实力重创外族人,为什么要行绥靖之策,让外族人的气焰更加猖狂?”

    袁隗冷笑,“打仗不需要用钱粮?大汉的国库还经得起几次折腾?”

    戏志才据理力争,“战事发生在边军驻扎地,哪里有空耗钱粮之说?”

    “平东将军如果夺回乌桓人抢去的钱粮,才是真正对国库的补充。”

    袁隗每一条理由都被戏志才驳回,开始恼羞成怒了,斜着眼睛看向戏志才。

    “你的名字就叫戏志才?”

    戏志才毫不在意,“没错。”

    袁隗讥讽道,“没想到冠军侯愧为大汉名士,居然用一个取双字的贱民为从事。”

    戏志才知道今天袁家是彻底和刘备撕破脸,自然也不再客气,“志才知道太傅是出身于豪门、四世三公的袁家,袁家号称门生故吏满天下,没错吧?”

    袁隗满脸的傲气,“老夫的家族确实世代效劳大汉,蒙受着浩荡的皇恩。”

    戏志才点点头,“袁太傅,袁家四世三公我知道,可为什么说你们袁家是门生故吏满天下?”

    袁隗突然感觉有点不妙,但还是硬着头皮回答。

    “我们袁家几代人都效忠朝廷,帮助汉室选拔人才到各地任职,所谓的门生故吏满天下,只是士林中人感激袁家做出的贡献,给于我们袁家的美称。”

    戏志才大笑起来,“哈哈哈!好一个门生故吏满天下!”

    “袁家的人只是帮助朝廷选拔人才,这些人才应该自称汉家的门生故吏才对,怎么会成为你们袁家的门生故吏满天下?”

    “袁太傅,你敢不敢当着陛下和满朝的文武,说说这其中的道理?”

    满堂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戏志才这是彻底撕开了袁家的面纱。

    也等于撕开了世家的遮羞布。

    袁家号称门生故吏满天下,就是因为他们把控了官场晋升的通道。

    普通家族的人想在仕途上有点作为,都要拜在以袁家为首的几大世家门下。

    袁家等几个世家联合起来把控了整个官场,才能做到四世三公。

    因为不任用他们这些家族的人,就会让整个官僚体系运转不畅。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极为重视道德礼教的时代。

    忠孝仁信义,就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世家提拔了你,你如果背叛了这些世家,就是不义之人。

    以后不要说混官场,就是来自舆论的唾沫,都能把人彻底淹死。

    ......

    戏志才的话如同石破惊天,让整个宫殿悄无声息。

    刘辨的眼里冒着怒火。

    大殿里的大臣,有些用要杀人的目光看着戏志才。

    有些人低下了头,一言不发。

    戏志才仿佛早就料到这种情景。

    对于世家的作为,刘备和戏志才、赵季晨等人已经进行无数次的讨论。

    要想打破官场垄断的情况,就必须揭破这些人肮脏的勾当,从道德层面对他们的作为进行谴责。

    否则,这些世家占据着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在他们的身边,还聚集着一大群的既得利益者。

    过早地发声,会和刘备他们站在一起的人不会多。

    刘宏重启州牧制,其实也是一种对世家的试探。

    州牧有独立任免本州官员的权力,虽然任免的官员还是要通过朝廷的认可。

    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撕开了察举制的一角。

    刘宏在重启州牧制的时候那么谨慎,即是担心州牧的权力过大,也担心世家的反应过大。

    世家如果发动其他家族进行抵制,州牧制和‘三互制’、‘鸿都门学’一样,会被憋死在腹中。

    刘备可没有这种后顾之忧。

    在徐州任用这个时代的人才,那是因为要影响这个时代人才的思想,让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人。

    士族如果真的对他抵制,大不了刘备就全部使用现代的人才。

    这个时代的官府职能很简单,完全没有后世的复杂。

    让现代人才指导百姓耕种和创业,难道他们会做不来?

    ......

    当然,最重要的是刘备现在身边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

    说的不好听一些,得到这个天下只看刘备愿不愿意的问题。

    没有扭转士族的思想,就去得到这个天下,会留下很多的隐患。

    刘备要想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想要有成果,培养出足够的人才,起码还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如果真的把后世的人才使用在大汉的吏治上面。

    对外征服的脚步又必然会被拖慢。

    ----毕竟小气的系统每次给刘备的名额都有限。

    刘备已经很多次希望彻底放开兴汉游戏。

    系统就是爱理不理。

    ......

    戏志才今天也只是针对袁家,并没有把其他的家族牵涉进去。

    赵季晨和戏志才他们仔细分析过。

    大汉的这些家族里面,袁家最有野心。

    四世三公的家族好几个,真正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只有一个袁家。

    这说明他们是几代人之前,就在布下这个局。

    戏志才不知道的是,赵季晨熟知历史。

    知道袁家人的心中根本没有忠诚。

    从袁隗到袁绍、袁术,他们在汉末的作为,很明显就是早有预谋。

    并不是说他们早就知道汉末会大乱。

    袁家是不是一直在让大汉越来越乱,也不好下结论。

    但袁家几代人都在经营自己的势力,却完全可以肯定。

    不管是杨家、黄家还是王家等另外几个大世家。

    他们同样贪图权力,但至少心中有忠诚。

    杨家的杨彪、黄家的黄琬和王家的王允,至少能当得起忠臣的称号。

    袁家今天可以说是自取其辱。

    如果不是袁隗把矛头对向刘备和张飞。

    戏志才还不会选择这个时候针对袁家。

    ......

    刘辨当然也把握住这个机会,诏令刘虞和张飞各自处理自己份内的事情,不要互相干涉。

    这就等于同意张飞对乌桓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