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游戏玩家闹三国 > 第305章 彻底冷静

第305章 彻底冷静

作者:流浪的诗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游戏玩家闹三国 !

    “文若的意思是我们只能等待?”

    “可是,一旦时间久了,宫乱和废立的事件就会淡下去,事情的真相就会被彻底隐瞒,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刘备来说,他的目光并不在于能不能得到政权。

    这对他来说,拿下大汉已经没有什么难度。

    他想做的是挽救汉人的风骨。

    也想看看这个时代的士人,到底糜烂到什么程度。

    荀彧笑道,“主公这时候要做的事情,当然是去揭发真相。”

    “不过这件事只能你一个人去做,不要有太多人的参与。”

    “董卓和世家肯定会发起反击,你也会处于弱势中。”

    “甚至,他们还会不断地削弱你的权力,让你身边的人看到,你在他们的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刘备不明白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他们真的将我一撸到底,我难道直接起兵造反?”

    荀彧信心十足,“所以他们不敢!”

    “把你逼反了,那他们才是自己找罪受。”

    “你身边有军队,自己又是大汉有数的名将,一旦造反,他们还能像收拾黄巾和幽州叛乱那么容易?”

    “目前凉州的叛乱就够他们难受了,哪里还敢轻易逼反你?”

    “只不过,他们会利用你对汉室的忠心,拿掉你总督南方军事的权力,免掉甄子隐和沮公他们的职务。”

    刘备皱了皱眉头,“我如果不接受诏令呢?”

    荀彧摇摇头,“他们正希望你这样做。”

    “这样,他们就可以公开质疑你对汉室的忠诚。”

    刘备也知道,这个时候还没有诸侯林立。

    自己公开反抗朝廷的诏令,就说明心中没有忠诚。

    那刘备又有什么资格谴责他人没有忠诚?

    刘备忍不住白了荀彧一眼,“文若,那你还让我一个人去做这件事?”

    荀彧可是知道刘备的一切布置,轻描淡写地说,“只要军队是我们的,他们任命的官员能有什么作为?”

    ......

    刘备想了一下,“如果他们下达的诏令没有盖传国玉玺呢?”

    荀彧和荀爽、荀靖对视了一眼,“主公,你是说......”

    刘备把宫乱那天蔡洪波和郭嘉的反应说了一遍。

    “也不知道这两个家伙怎么想的,后来史阿在皇宫的一个水井边,看到一个死去的宫女,从水井里找到了传国玉玺。”

    “他们本来打算在皇宫稳定下来之后,再把玉玺交给弘农王,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他们预料。”

    “这次他们也把传国玉玺的消息传给我,让我决定如何处理。”

    荀彧的面色一变,“糟糕!弘农王危险了!”

    刘备的面色也沉下来。

    历史上记录,刘辨母子被董卓杀害,是因为董卓不希望有人拿刘辨做文章。

    这个说法有道理,自然也没有人再往深处想。

    现在刘备发现,传国玉玺的丢失,或许才是刘辨最大的死因。

    董卓认为刘辨藏起传国玉玺,是因为心中还有做皇帝的野心。

    没有传国玉玺,刘协这个皇帝又有点名不符实。

    在几种原因之下,董卓就拿刘辨母子来泄愤。

    刘备要过纸笔,“我马上让洪波安排救人。”

    荀爽忍不住说一句,“女荀和望儿也要早点回来。”

    刘备笑道,“典韦和冯芳带着一千特种营和两千西园禁军,已经护送他们回来,过几天应该就会到了。”

    荀彧等刘备写完信才继续说,“既然传国玉玺在我们手中,那就不要交出去,等救出弘农王,再把玉玺交给他。”

    “没有玉玺盖印,??阳发出的诏令,我们就有理由不接受。”

    刘备明白荀彧的意思。

    私藏传国玉玺会抹黑刘备的形象。

    但为刘辨保存传国玉玺,就不会被人诟病。

    至于雒阳的朝廷是董卓控制的朝廷,合法性他们不认可。

    “主公目前最好只是先发奏章到朝廷,表示对??阳发生的事情极为关切。”

    “然后静观雒阳城里的变化,再做下一步计划。”

    荀彧开始为刘备策划。

    刘备摇摇头,“只是表示关注,好像不会起作用。”

    荀彧却说了一番话,“主公如果这时候猛烈攻击董卓和世家,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因为事情刚刚发生,大家都没有深入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只是感觉到震惊。”

    “主公却在这个时候抛出一大堆的证据,不明真相的人就会想,你为什么会知道这么清楚?”

    “甚至世家还会栽赃嫁祸,说是你在后面策划,才会这么快就制造出所谓的证据。”

    刘备头上差点冷汗直冒。

    收集证据应该是一步一步。

    刘备在事情发生之后,就迅速抛出了证据。

    只能说明他是早有准备。

    刘备当然是早有准备。

    但在外人的眼中,就很可能是刘备居心叵测。

    荀彧还在继续分析,“主公,我们现在不能急。”

    “董卓为了权力,连废立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都敢去做,就绝对想牢牢把控朝堂,他和世家之间注定会起冲突。”

    “当然,他们之间还会有段合作期。”

    “这就像一伙强盗抢了东西之后,会坐下来分赃,最后又会因为分赃不利,从而大打出手。”

    “那个时候,才是我们出手抛出证据的时候。”

    直到这一刻,刘备才真正冷静下来。

    发现之前的自己好像一个愤青,充满了正义感,做事情却没有经过认真思考。

    荀彧的分析可以说完全符合历史的发展。

    确切地说,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把握。

    看起来,在汉末的顶尖谋士里面,并不是只有一个贾诩才最懂人心。

    刘备再次召集身边的谋士仔细商量之后,往朝廷送去了奏章,表示自己对雒阳的宫乱和废立的事件很关注,词句间激愤带着强烈的警告,希望有些人不要为了权力,把事情做得太过分。

    随后就静静地等待事情的发展。

    ......

    雒阳的朝堂上,董卓恶狠狠地瞪着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

    董卓为了表达自己的善意,特意拜袁术为后将军。

    没想到袁家的袁绍和袁术还是逃跑了。

    有袁隗和袁基在朝堂上,董卓对袁绍、袁术两个人自然不会特别关注。

    不过袁隗的做法明显就是对董卓不信任,让他无比的愤怒。

    这段时间,董卓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雒阳。

    雒阳原来的禁军几大系统,也不断地被董卓收到手中。

    董卓在雒阳的优势,已经没人能够撼动。

    袁隗的心中越来越不安,就让袁绍和袁术设法逃走。

    袁绍首先带着许攸和陈琳、淳于琼等人,一起逃往冀州。

    袁术则带着孙坚等人逃往了南阳。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董卓废帝之前找袁绍商量,袁绍说自己无法做主,让董卓找袁隗商量,然后逃走。

    那时候,董卓只有三千兵马,袁绍会怕他?)

    ......

    面对董卓那恶虎噬人一般的眼神,袁隗却面无表情地半闭着眼睛。

    董卓突然暴喝一声,“来人,去把袁绍、袁术给某家追回来,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和议郎何颙赶紧相劝。

    “司空,袁绍和袁术年轻,不懂得大义所在,您不要和他们计较,袁家四世三公,在大汉有很高的声望,如果把他们逼急了,联合关东的世家和司空作对,那朝廷的政令恐怕很难被关东世家认可。”

    “我看还是给他们一个官职,以示朝廷的恩宠。”

    “袁绍也会感谢司空不怪罪他,这样才会没有后顾之忧。”

    (《三国志.袁绍传》原文:阴为绍,乃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何颙他们的话语中,看似劝解,暗中却是为袁绍着想,更明显隐含威胁董卓的意思。。

    他们不仅抬出袁家四世三公的身份,还威胁董卓,关东世家如果联合起来抵制,朝廷的政令可能出不了雒阳。

    这一刻,董卓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手中的刀枪虽然锋利,但很多事情却不是只靠打打杀杀就能够解决。

    董卓很清楚世家的力量。

    他们如果联合起来,董卓对整个中原甚至有可能失去控制力。

    如果那样,他掌控了大汉的朝廷,又有多大的意思?

    董卓的面容缓和下来,“既然袁本初不满意司隶校尉这个职务,那就让他担任渤海太守一职,再授爵邟乡侯。”

    “太傅,你看如何?”

    ......

    回到自己的府上之后,董卓才暴怒地拔刀乱砍,甚至劈翻了两个侍候他的美婢,才气喘吁吁地坐了下来。

    想到这段时间自己在朝堂上呼风唤雨,今天却吃了一个这么大的憋屈。

    董卓的心中怎么可能会舒畅?

    可是,在朝堂上没有自己的人手。

    董卓做起事情来,总是感觉碍手碍脚。

    从来只知道在战场上打打杀杀的董卓,第一次感觉到自己需要帮手。

    如果在朝堂上自己提一个建议被驳回一个。

    那还谈什么威望?

    当然,董卓也可以谁反对就杀了谁!

    那到最后朝堂上的大臣还会剩下几个人?

    董卓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多招揽一些人才为自己所用。

    否则,自己在朝堂上,很有可能还会像今天这样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