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游戏玩家闹三国 > 第306章 李儒侍董

第306章 李儒侍董

作者:流浪的诗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游戏玩家闹三国 !

    董卓开始征辟大汉各地赋闲在家的名士到京城为官。

    同时也昭告天下,广招大汉人才。

    董卓向天下招揽英才的消息,在雒阳迅速传播开来。

    正在府邸里安静地读书的李儒,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段时间,雒阳发生的事情,李儒全部看在眼里。

    知道何进受到袁绍怂恿招外军进京,李儒不由得摇摇头。

    ----何进玩完了!

    李儒从来就没看好何进这个人。

    一个连自己的身份都分不清,一心只想挤进世家的圈子的人。

    怎么可能有成就?

    何进根本就不知道,外戚是他身上永远的商标。

    在历史上,外戚和宦官永远都是世家的大敌!

    因为他们的身后是皇帝。

    皇帝和世家构成权力结构的两大主体。

    任何一个时代的权利斗争,实际上都是围绕在皇权和贵族之间。

    其他介入的因素,都是皇权和贵族的工具。

    何进只有明白这一点,他才能借助汉帝的权威,建立起自己的力量。

    否则,唯有一死而已。

    ......

    雒阳的宫乱,让李儒见识到了世家毒辣的手段。

    也让李儒知道,世家在做任何坏事之前,都要给自己披上光鲜的外衣。

    可惜的是,这种手段其他人不一定学得来。

    这需要有强大的舆论在身后支持,才能把黑的都说成白。

    谎言说过一千遍,自然就成为了真理。

    董卓进京之后,李儒又仔细观察他的所作所为。

    从董卓果断废帝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具有枭雄的果断。

    很明显,董卓只要稍微迟疑,就会被汉帝刘辨赶出京城。

    ----这件事,李儒倒是不知道董卓的背后有世家的推手。

    也因此在投靠董卓之后,他才发现董卓想要成为雄主,欠缺了很多东西。

    甚至,李儒还混在人群中,观看过董卓入城的军队。

    杀气腾腾的西凉军,在李儒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李儒的心中,只有数年前冠军侯刘备带出来的那支羽林军,才能给人这种精悍的感觉。

    只不过,在这么多年以后,刘备带出来的那支军队,基本上都已经退役回老家了。

    在了解到董卓的这些情况以后,李儒就安静地在家里等待机会。

    李儒知道,董卓过一段时间就会明白,他身边需要有自己的人才。

    在得知董卓到处征辟名士,有布告招揽人才之后,李儒还花了一天时间,去了解董卓这样做的原因。

    但知道董卓在朝堂上吃瘪,不得不给袁绍封了渤海太守、邟乡侯。

    李儒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

    董卓这两天在府里有点坐卧不安,甚至都想带兵到朝堂上,把那些大臣、名士全部砍杀个精光。

    或许是从小依靠武力打下的前程,更知道血淋淋的场面,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恐惧。

    董卓很喜欢这种血腥的手段。

    在他的心中也时刻有一种戾气,让他很容易暴怒。

    这两天,董卓下诏招揽人才,来他府上应聘的士人,居然大猫小猫看不到几只。

    想到自己在家乡一呼百应。

    如果放出话去想要招揽人才,聚集到他身边的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怎么可能到了雒阳就完全不一样?

    这说明是雒阳城里的这些世家大族,不让士人到他的麾下做事!

    董卓的心中,对世家的恨意又增添了几分。

    ......

    这时候,家仆来报,说有一位叫做李儒李文优的博士来到府前。

    董卓大为惊讶。

    久在大汉官场的董卓,怎么可能不知道博士是何方人物。

    大汉的博士征召数量少得可怜。

    第一次的时候,整个大汉只选出了五个博士。

    最多的一次也就是十几名博士。

    能成为博士的人,必然都是学识渊博之人!

    (有人说李儒是汉献帝时期的博士,希望去看看什么叫大汉的博士。)

    ......

    董卓亲自到门口迎接李儒。

    看到一个长相清秀的儒生站在那里,颌下几缕胡须,让他身上更充满了书香之气。

    董卓满意地点点头。

    李儒在董卓大量自己的时候,微微颔首致意。

    对于董卓,李儒自然认识。

    在朝堂上凶神恶煞般的董卓,这时脸上却布满了笑意。

    “李博士,快快请进府内。”

    李儒长长地一揖,“司空称我文忧即可。”

    进到大堂坐下后,董卓就迫不及待地问,“文优,你应该是知道某家招揽人才,才会来到我的府上吧?”

    李儒点点头,“正有此意。”

    董卓坐在椅子上的身子不由得往前倾。

    “不知道文优擅长处理朝政,还是文书筹算?”

    李儒摇摇头,“司空,我虽为博士,也算是熟读经书,但却更喜欢筹划谋略。”

    董卓的眼睛一下亮起来,随后又掩藏下去。

    “文优在雒阳多年,为何某家来到之后,才选择为我效力?”

    李儒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才淡淡地说,“司空认为京城的这些世家,会看上我们关西的人吗?”

    董卓大手一拍桌案,“说得好,大汉这么多年都被这些关东人把持着,根本就不给我们关西人的机会。”

    “某家来到雒阳,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李儒微微颌首,“我也是正因此才来到司空这里,希望自己能微尽薄力。”

    董卓也很爽快,“文优,只要你有才能,荣华富贵包在某家身上。”

    李儒也不推辞,“谢谢司空栽培。”

    董卓也不客气,直接开门见山,“文优,某家前日在朝堂上,不得不任命袁绍那竖子为渤海太守,心底憋屈得很。”

    “可是,某家手中却无人可用,文优可有教我?”

    李儒仔细思考了一会儿,才缓缓地开口,“司空刚到雒阳不久,虽然以果断的手段震慑了朝堂上的众臣,又通过废立汉帝建立了威望,但根基却远远不够深厚。”

    “目前我们关西一片混乱,也无法从中选拔出人才,对关东的世家还是要以安抚为主。”

    “这次司空征辟大汉的名士进京就职,就是一个英明的举措。”

    “有了众多的大汉名士在朝廷任职,朝廷的正统就会得到认可,司空也才算真正的立足朝堂。”

    董卓点点头表示明白,随后又问,“某家诏告天下招揽人才,却没有几人来应召。”

    “这明显就是那些世家做的手脚,某家应该要如何应对?”

    李儒笑道,“世家聚在一起是因为利益,要想分化他们,司空自然也要舍得重利。”

    “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效果,时间一长,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就会靠到司空这边。”

    “当然,对于那些不开眼的人,也要做到该杀就杀,绝不能手软。”

    李儒这话太对董卓的胃口了。

    董卓哈哈大笑,“文优说得对,对那些不知好歹的人,就是不能手软。”

    “不过??阳城里的局面某家能镇压得住,大汉的各州郡我们要如何控制?”

    李儒又认真思考了一下,“司空,现在最重要的是牢牢掌控朝廷上的局势。”

    “至于各州郡,可以通过撤换一批人,又任用另外一批人来树立威望。”

    “大汉的士族虽然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但小家族和地方豪强,同样会不甘心别人吃肉自己只能喝汤。”

    “还有大汉的宗室成员,也同样不会和世家的利益一致。”

    “只要司空多任用一些宗室和地方豪强出身的名士,不管有没有效果,至少让他们知道,没有司空的同意,他们就没有出仕做官的机会。”

    董卓很是高兴,“文优,你说的不错,只要任命官员的权力掌握在某家手中,他们以后就会知道在朝堂上要选择谁!”

    “不过,现在某家的手中没有传国玉玺,朝廷下的诏令,他们会不会相信?”

    李儒一愣,“传国玉玺丢了?”

    董卓点点头,“从那天我把弘农王送回雒阳之后,传国玉玺就不见了。”

    “我问过弘农王,他一口咬定玉玺没有带在身上,是由他身边宠信的一个宫女负责保管。”

    “可是,我搜遍了弘农王的宫殿,却根本找不到传国玉玺。”

    李儒想了一下,“传国玉玺其他人拿去也没用,以后迟早都会找到。”

    “目前只要制作一个玉玺代替,大汉只有一个朝廷,他们如何不认?”

    董卓点点头,“现在也只能如此。”

    “不过某家还是希望能找回传国玉玺。”

    “某家左思右想,传国玉玺这么重要的东西,很有可能被弘农王藏起来。”

    “文优,你足智多谋,某家就先任命你为弘农王的郎中令,你在和弘农王接触的时候,设法套出他藏在何处。”

    李儒深深一揖,“多谢司空提拔。”

    董卓任命李儒为弘农王的郎中令,相当于是弘农王刘辨的国相。

    刘辨虽然是个被幽禁在宫中的王,但郎中令级别在那里,而且掌管着皇宫里的宿卫和其他事务,是个真正的实权职务。

    董卓对李儒一来就给他实权,有千金买马骨的意思。

    明明白白地让人看到,投靠我的人马上就能拥有想要的权力。

    当然,李儒今天对局势的分析也很到位。

    特别是拉一批打一批的建议,让董卓明白自己要怎么去做。

    董卓也是个枭雄人物。

    原来不知道如何入手,是因为没有在朝堂上的经历。

    一旦知道了方向,玩手段董卓可不会输给世家中人。

    李儒立了功,董卓自然要奖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