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游戏玩家闹三国 > 第313章 袁家的威风

第313章 袁家的威风

作者:流浪的诗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游戏玩家闹三国 !

    董卓皱了皱眉头,“文优,袁绍等人的声势浩大,人数也越来越多,我也不知道能拖延他们多久?”

    李儒却胸有成竹,“相国,我所说的只是权宜之计,并非一定要做到。”

    “敌军虽然势大,但只要我们在前面的战斗中,尽量少动用西凉骑兵,更不要用出那种骑墙的战术,万一我们守城不利,就把关东的联军放进来打。”

    “在野战中,西凉骑兵才能体现出巨大的战斗力,保证会给关东联军意料之外的惊喜。”

    董卓心领神会。

    ......

    袁绍站在酸枣城外,可以说是意气风发。

    雒阳城里的袁家被灭族,在人前悲痛欲绝的袁绍,心底却是狂喜。

    朝廷被董卓掌控,袁隗实际上已经无法再有作为。

    作为袁家的老家主,袁隗的最后贡献,就是用自己的头颅,为后辈的袁绍、袁术铺路,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更让袁绍欢喜的是,新一代无可争议的家主继承人太仆袁基,也一起丧生在了雒阳。

    袁绍和袁术依靠袁家四世三公的威名,继承了丰厚的政治遗产,从此成为了世家新的领头人。

    在袁家继承人的竞争中,袁绍凭借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名声,得到了世家的拥护,成为了讨董联军的盟主。

    在名声方面,袁术已经远远地落在了袁绍的后面。

    但袁绍的庶子身份,又让他天生处于弱势。

    这也是为什么袁术去南阳,袁绍必须远赴渤海的原因。

    (在历史的记载中,马超因为不顾父亲、兄弟在曹操那里成为人质,受到后世人的鄙夷。

    为什么历史不写出,袁绍、袁术兄弟才是汉末第一个不顾家族安危,违反了忠孝伦理的不肖之徒?)

    ......

    袁绍这个盟主是越来越风光。

    参与讨董的联盟队伍不断扩大,已经远远不止十路大军。

    豫州的颍川太守李旻、陈相许玚以及陈王刘宠。

    荆州刺史王叡。

    兖州的济阴太守(名字不详)。

    也先后加入讨董联盟。

    在河内附近活动的丁原旧部张杨,还有南匈奴单于於夫罗同袁绍会合。

    讨董联军经过几个月时间,已经到达所在位置,讨董联盟正式成立。

    袁绍带着王匡从河内北下,准备到酸枣进行第一次正式会盟。

    兖州的刺史刘岱、东郡太守桥瑁、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行破虏将军鲍信,后来加入的济阴太守,已经在酸枣会合。

    豫州刺史孔伷带着颍川太守李旻、陈相许玚以及陈王刘宠从颍川赶来。

    袁术和荆州刺史王叡,则从鲁阳出发。

    冀州牧韩馥坐镇邺城,负责粮草供应,没有参加这次会盟。

    几十万军马汇集在雒阳的周边,让袁绍这个盟主无比威风。

    ......

    讨董盟军的中军大帐,袁绍坐在上面,两边是各个刺史和太守。

    曹操虽然是依附在张邈的下面,但因为和袁绍是多年的朋友,又有西园校尉的履历,同样有自己的座位。

    讨董联盟的各大要员齐集酸枣,重新进行誓血盟约。

    讨董联盟到这时才真正成型。

    各路讨董大军的首脑会盟,营帐里自然是欢歌笑语。

    刺史和太守们互相敬酒、祝贺,乐师奏着欢快的乐曲,歌舞姬在场地中翩翩起舞。

    大汉的军队虽然不允许带着女人,但这些享受惯了的大老爷,带的是自己的军队,哪里去顾及那些?

    曹操却有点强颜欢笑。

    看看其他人都有自己的军队,曹操却还只是寄人篱下。

    如果不是张邈这人够义气,让他帐下的富商卫兹出钱,拉起几千兵马交给曹操。

    曹操就没机会坐在这个地方。

    生活在这个最重名声的时代,曹操当然知道,这场讨伐董卓的战争,就是分享政治资本的盛宴。

    没有自己地盘的曹操已经落在了其他人的后面。

    讨董联盟的结盟大会进行了三天之后,袁绍召集众人,开始分布任务。

    “公路,你和王使君负责南面的战事,往伊阙关方向进攻前进。”

    袁术不情不愿地“嗯”了一声。

    荆州刺史王叡和的脸色却沉了下来。

    袁术和曹操一样,目前没有任何职务,只有一个后将军的头衔。

    他手中的兵力,也是指使孙坚以供应军粮为借口,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夺来的。

    在讨董的大义之下,袁术的做法没有人去指责,心中却是有数。

    无论如何南路的战事,也不应该由袁术负责。

    无论如何,王叡这个荆州刺史,名义上负责一州之事。

    袁术无名无实,凭什么领导王叡?

    不过袁家的势力就是这么大!

    袁绍从渤海根本没有带来多少人马,连颜良、文丑都不带在身边,一开始就保存实力。

    至于袁绍带来的几千人,当然是保护盟主的安全。

    袁绍才不理会王叡和张咨高不高兴,继续进行安排。

    “孔使君,轘辕关就交给你们豫州的军队。”

    孔伷自然答应下来。

    袁绍又对王匡说,“平津和小平津渡口,王使君也不能放松,张扬和于扶罗都会听从你的安排。”

    王匡点了点头。

    袁绍这才看向其他人。

    “诸位,衮州来的兵马最多,正面的战场就拜托各位了。”

    荥阳和虎牢关这边,自然是衮州的军队负责攻击。

    不过,袁绍不指定荥阳这边战事谁负责,说明由他来指挥。

    衮州刺史刘岱当然有点不爽,但却不能出言抗争。

    如果在讨董这场“正义”的战争中,为了权力而闹意见,那刘岱就会声败名裂。

    ......

    果然,袁术和孔伷、王匡他们离开后,袁绍义正言辞地说,“荥阳是进攻雒阳最重要的战场,我身为盟主,自然要亲自关心,你们没有意见吧?”

    刘岱和张邈、桥瑁、鲍信还能说有意见?

    袁遗是袁绍的堂兄,自然更不会有意见。

    袁绍也很照顾自己人。

    “伯业兄长,你山阳的军队人数不多,刚好负责粮草后勤。”

    刘岱和张邈、鲍信等人面无表情。

    袁绍这个盟主,今天任命袁术负责南面的战事,已经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盟主是因为大家信任你才会推举你,只有公正做事,才能让大家服气。

    曹操没有职务只能依附张邈。

    袁术没职务,却要剌史、州牧依附于你?

    现在,袁绍来到荥阳战场夺走指挥权不说,马上安排袁遗控制粮草,而且躲在后面不要战斗。

    这叫什么事情?

    接下来袁绍的安排,更让刘岱等人心生疑惑。

    “公山、允诚、孟卓,你们明天分三路进攻荥阳。”

    “元伟的军队就留下作为预备队。”

    袁绍这样布置,好像是没什么毛病。

    兖州这边,刘岱作为刺史,带来的兵力最多。

    鲍信在被何进派出去征兵,先征得数千兵马,却得了五千车的粮草物资。

    回到雒阳时,何进已死,董卓也已经进入雒阳。

    鲍信没有傻乎乎地进入雒阳被人家当枪使,带着军队直接跑路,然后一路征兵,也征得了二万士兵和七百骑兵。

    张邈在陈留这个大郡,可以说是钱多人多。

    要不然也不会随便交待卫兹,就征集五千兵马,交给曹操带领。

    可是,桥瑁所在的东郡同样是大郡。

    东郡横跨黄河南北,在黄河以北还有一大片的地盘。

    更重要的是,桥瑁是讨董联盟的召集人。

    哪有带头召集人去打架,自己却躲在后面的道理?

    袁绍才不管刘岱他们心中什么想法。

    对于袁绍来说,这场讨董战争就是一场政治作秀。

    讨董能不能取得战果,取得什么战果并不重要。

    只要袁绍自己能在这场政治秀中,得到他想要的名声。

    没有打败董卓又如何?

    在政治斗争中,战争从来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既然这样,袁绍当然要为自己人着想。

    ......

    刘岱回到自己的军营还是百思不解。

    幕僚王肱听完刘岱的话,想了一会儿,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明公,你忘记了桥瑁和袁绍一起在大将军府任府椽?”

    刘岱没有明白,“何进当初征辟人才,到大将军府任事的人多的是。”

    王肱叹息着,“所以何进死了。”

    刘岱一下子坐直了身子,“说清楚一点。”

    王肱微微一笑,“何进会死,就是因为袁绍建议他招外军进京,这么隐秘的事情,却被宦官知道,才会设计杀死何进。”

    “当时在大将军府任职的大部分人,如许攸、陈琳、淳于琼,都到了袁绍的身边。”

    “袁绍停留在河内,也是因为王匡和他一起在大将军府任职。”

    “桥瑁假借三公书信,传檄天下讨董。”

    “明公,袁家是世家的领袖,三公的书信不送给袁绍,为什么送到桥瑁手中?”

    刘岱猛地站了起来,“对啊,我为什么没想到这一点?”

    王肱叹了一口气,“大家都是出于心中激愤,才带兵来参加讨董,谁又会去注意这些细节?”

    “我也是因为明公心中存了疑问,开始分析,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刘岱喃喃自语,“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王肱很肯定地说,“为了这个盟主!”

    刘岱也不笨,马上明白了。

    ——袁绍如果自己传檄号召大家讨董,他好意思做这个盟主吗?

    还真不是那么好意思。

    ——你袁绍召集大家讨董,就是为了这个盟主?

    讨董联军中,可不是只有袁绍一个人选。

    刘岱、张邈、王叡、孔伷、韩馥,哪个不是大汉名士?

    大家心中感激召集讨董的人,一般会让他推荐盟主。

    只要是召集人推荐的人选,一般不会受到他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