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游戏玩家闹三国 > 第344章 识时务方为俊杰

第344章 识时务方为俊杰

作者:流浪的诗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游戏玩家闹三国 !

    广陵郡丞陈登坐在州牧府的大堂上等待招见。

    188年,刘备来到徐州时,陈登刚刚就任广陵东阳县长。

    刘备接近陈珪,却没有选择和陈家合作。

    按照大汉的潜规则,到任的刺史、太守,如果不和当地的家族合作,很难在地方上取得好的政绩。

    刘备是徐州牧,手握徐州的生杀大权,受到地方家族的掣肘不大,却同样会影响他治理地方。

    陈珪回到家里后很是生气,但也有点无可奈何。

    刘备在大汉的名声实在太响,又手握军权、杀伐果断,一来徐州就拿下了各郡国的太守、国相。

    陈珪难道能说刘备不请他出仕,他因此不满?

    那他陈家的名声,将会一落千丈。

    本来陈珪还想让陈登辞去东阳长的职务,陈登没有同意。

    陈登认为,刘备对陈家没有采取什么激烈手段。

    陈家如果反应过激,反会成为笑话。

    应该看刘备的下一步动作,再分析刘备为什么这么做。

    刘备的动作很快,徐州的其他家族纷纷选择和刘备合作。

    大量的徐州世家豪强,都在刘备的身边出仕。

    陈珪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刘备初到徐州,哪里来这么大的能量?

    陈登更是从中看到了陈家的危机。

    ----随着其他家族的发展,陈家在徐州的地位势必直线下降。

    陈家家大业大,又不可能离开徐州去外地发展。

    如果不能争取在刘备身边有所作为。

    数年之后,陈家就会成为徐州的普通家族。

    陈家在徐州是大家族,在整个大汉却不属于顶尖的那些世家。

    陈珪充其量只是曾经做过沛国相。

    二千石的官员,在大汉比比皆是。

    随后的形势发展,更是让陈家所料不及。

    汉帝刘宏驾崩,刘辨继位,雒阳城里更是风云突变。

    ----何进身死。

    ----雒阳宫乱。

    ----董卓进京。

    ----随后就是让大汉震动的董卓废帝。

    局势发展到这里,陈家哪里还不知道大汉已经不是原来的大汉?

    这期间,刘备为刘宏争取谥号,让天下人看到了重情重义的一面。

    刘备拒接朝廷诏令,又让人看到他强势的一面。

    陈家父子在对待刘备的问题上,体现出不同的政治眼光。

    ----陈珪认为,刘备拒绝朝廷的诏令,将会让他失去大义,受到大汉天下的谴责。

    雒阳城里董卓征召天下名士为朝廷效力,将会是陈家进入朝廷中枢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他陈珪也是大汉的名士。

    又有沛国相的任职经历。

    到了雒阳一定会有很好的起点。

    陈登却敏锐地看出,董卓废帝这件事情有蹊跷,他执政也不可能长久。

    大汉的世家,也不可能眼睁睁看到权力落入董卓的手中。

    陈珪到雒阳,如果和董卓站在一起,陈家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

    果然,只是短短数月,关东世家就组成了讨董联盟。

    大汉的乱局正式开启。

    董卓甚至来不及对刘备拒接朝廷诏令一事发难,就不得不焦头烂额地应付关东的诸侯联军。

    陈家也知道,乱世来临,识时务者为俊杰。

    陈珪熄灭了心中对刘备的不满,把家族的事务都交给二十六岁的陈登负责。

    陈登自己则静下心来,呆在东阳长的位置上,尽心尽力的处理政务。

    ......

    说实话,陈登不知道陈家被刘备看成二五仔家族,才会故意对他们进行冷处理。

    如果知道刘备的想法,陈登估计会在心中叫屈。

    ----大汉的各大家族,哪个不是尽力维护家族的利益?

    纵观历史,又有几个家族不是谁执政就追随谁?

    陈家的做法其实没有什么错。

    整个三国上百年的混乱。

    各地的家族都是随波逐流,随时都在摇摆不定。

    曹操在官渡之战时,面对强大的袁绍势力,后方的世家不知多少暗中和袁绍眉来眼去,希望给自己的家族留下退路。

    这可以说是乱世中世家生存的不二法门。

    怎么能说陈家就是二五仔家族呢?

    ......

    刘备这些现代人的想法又不一样。

    经过多年的准备,刘备早就有接手大汉政权的把握。

    但刘备他们的目光,从来就不再大汉内部。

    他们要的不是大汉的世家,而是这个时代人具有的那种精神。

    如徐州陈家这样的家族,可以说是大汉家族的主流。

    但是,这些家族同样无法在新的政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陈登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太守。

    甚至还把他从广陵太守的任上,调到东郡做太守。

    按照陈登的能力,他完全可以进入朝堂之上,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讲,东郡太守比广陵太守重要。

    同样更方便曹操对陈登的控制。

    与其说曹操忌惮陈登,不如说曹操忌惮陈家在徐州的势力。

    哪怕曹操对世家处处防备,最后曹家还是免不了成为世家的牺牲品。

    刘备冷落陈家,并不是出于防备的角度出发。

    而是在他的心中,本来就是为了凝聚这个时代的士人风骨。

    在用人上都是以一些具有忠诚品质的人为核心。

    虽然说目前刘备的实力够大。

    他身边的人自然会付出自己的忠诚。

    但这种忠诚的出发点是从利益出发。

    真正忠诚的品质,才是我们所说的风骨。

    ......

    从历史上陈登的表现来看。

    陈登的品德并没有什么问题。

    看人的眼光更有独到之处。

    陈登同样认为刘备有王霸之略,却在刘备遭遇挫折的时候离他而去。

    和糜竺舍弃身家跟随刘备相比。

    在刘备的心中孰轻孰重,每个人都会知道如何选择。

    ......

    刘备虽然不和陈家进行交易,却没有打压陈登。

    陈登也凭借自己的才能,从东阳长的职务升任广陵郡的郡丞。

    这次刘备召见陈登,说白了就是提拔陈登的迹象。

    看着陈登,刘备的眼底稍微有些负责。

    历史上的汉昭烈帝,是得到陈登真心拥戴的。

    但陈家并没有真正发动力量帮助刘备。

    陈登承诺的十万步骑,并没有真正兑现。

    史书上的寥寥一笔,可能没有人去关注这一点。

    刘备拥有汉昭烈帝的记忆,却很清楚凭借陈家的能量,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

    陈家最终没有去做,只是因为曹操展现出强大的能力。

    让陈家开始犹豫,选择静观其变。

    刘备不得不接纳吕布,又暗中谋夺曹豹手中的丹阳兵。

    才有了最终失去徐州的事情发生。

    刘备虽然不认可陈家的做法,但也不会因此怪罪陈登。

    历史上的汉昭烈帝,因为实力不够。

    离开他身边的不仅是陈登一人。

    田豫、陈群和袁涣这些大才,最终都选择离他而去。

    并不是说这些顶尖的人才人品都不行。

    只能说这些人都很识时务,心中也没有忠诚的品质。

    正因为忠诚的品质极为难得。

    关羽对刘备的忠诚,才能那样感天动地。

    在随后的几千年中,成为了人间义气的代名词。

    臧洪对朋友的情义才能让他留名青史。

    但关靖对公孙瓒的忠诚,却因为公孙瓒是失败者,被士人无情地抛弃。

    郭图和逢纪对袁家的忠心,同样因为袁家的失败,不会被人惦记。

    燕赵大地自古就是豪杰悲歌的地方。

    历史上的田丰、沮授和审配等人,难道就不值得后人的瞻仰?

    ......

    陈登面对刘备正襟危坐。

    刘备虽然只比陈登大两岁,但所达成的成就,整个大汉都没有几个人能及。

    身在徐州的陈登,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刘备的强大?

    中原虽然一片混乱。

    陈登却知道,刘备如果出手,顷刻间就可以平定中原。

    按照陈登所想,刘备已经完全没有必要顾及长安的朝廷。

    陈登也不明白刘备为什么一直隐忍不发。

    刘备的招见,说明陈登的品德和能力已经得到了认可。

    在刘备的麾下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用人的出发点并不是只看才能。

    能不能得到刘备的看重,就要看陈登自己的表现。

    随着大汉局势越来越明朗,陈登当然希望自己有更大的舞台。

    ......

    刘备在心里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元龙,你在东阳的作为有目共睹,这几年你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郡丞,现在又准备让你独当一面。”

    “如果让你去幽州任职,而且暂时没有朝廷的任命,你是否愿意?”

    如果是一般人,对刘备的问话,会集中在“暂时没有朝廷的任命”上面。

    能做到不管有没有朝廷的任命,都绝对服从刘备的安排。

    这才是表忠心的最好方法。

    陈登却知道这不是重点。

    刘备本来就不承认长安朝廷的诏令。

    夺取幽州也是依靠大汉名士的声援。

    幽州的官员,有没有朝廷的任命并不重要。

    让陈登到幽州任职,这一点同样没有毛病。

    从先帝刘宏开始,就在大汉推行“三互制”。

    虽然推行“三互制”受到的阻力很大,但很多大汉的忠臣,都会主动去执行。

    从这一点出发,陈登本来就不应该在徐州任职。

    不过,现在的汉局势混乱,并不是严格执行“三互制”的时候。

    反过来,应该依靠本地世家的力量,去帮助稳定民心。

    卢植回幽州任职,就是为了凭借他在幽州的声望,稳定家乡的局势。

    这种效果很明显。

    卢植接手幽州,幽州的世家和百姓都十分配合。

    公孙瓒在幽州的影响,很快就消失。

    原来属于刘虞的部属,也纷纷来到卢植的身边。

    幽州的局势很快就稳定下来。

    那现在刘备把陈登调离徐州,又是因为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