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霉运锦鲤 > 第六十八章 退婚

第六十八章 退婚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霉运锦鲤 !

    李小浮觉得自己越来越懒,赖床症犯了一样,手都懒得抬。

    她费了老大劲才掀起眼皮,攒了攒精神看着宋嬷嬷,“然后呢?”

    宋嬷嬷很是发愁,“王爷说,我这儿该怎么准备就怎么准备,不用管峘王同不同意,到日子直接拜堂下葬。”

    “定日子了?哪天?”

    宋嬷嬷忙道:“腊月初一。”

    “这么着急?”李小浮算了算,大概还有四十天。

    “是啊,可女方不给命贴,咱这第一步就过不去啊!”宋嬷嬷一脸着急。

    帘外正厅,韩平安正在跟孙大夫小声吵着。

    讨论很激烈,李小浮从帘子缝中看见孙大夫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一会唉声一会叹气。

    八成是在讨论她的病情。

    她其实不太在乎死这件事,自己一个人飘飘荡荡许多年,如果不是存着找师父这个执念,早就万事随缘了。

    不过她亲手策划的这场大戏,还是要争取看完的。

    韩冀也比她想的更疯狂,看样不管峘王同不同意,翎南郡主他是要定了。

    配骨说白了就是找个倒霉鬼扔韩文靳棺材里,李小浮原想着等合葬完了,神不知道鬼不觉的把这个苦命女人挖出来。

    现在看来,事情的发展已经远超她的预想。

    她低估了配骨这事在韩冀心中的重要性。

    连皇家公主都敢抓过来往坟头里塞,要是在这个档口再添把火,韩氏大楼倒塌指日可待。

    这节奏真是超乎想象的快。

    宋嬷嬷看到李小浮笑眯眯一副不着急的样子,眉毛都快拧掉了,“姑娘,按理说命贴拿到手,咱们才能去下定,可峘王那架势,咱们连门都进不去,又怎么下定?”

    李小浮还真冲她笑道:“那你就先把下定的聘礼准备好,这事儿不用你操心,王爷自有办法。”

    -

    配骨下定,一半真金白银,一半纸人祭品。

    韩仁虽然通晓韩家各项事务,但下冥定这种事还是头一次办。

    所以宋嬷嬷这支异军,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凸起了。

    韩冀给她了人手不说,还让她主理全部流程,韩文泰反对了两次都无效,理由是人家八字合适,国师钦点了她当引骨人。

    而这个往日里只会烧火做饭的婆子,就跟无师自通一般,连纸元宝糊多大尺寸、需要多少个、童男童女多少对、脸朝哪儿转都样样门儿清。

    “宋嬷嬷以前是不是操持过这种场面啊?”

    韩仁在院子看着这一排排的纸人和五颜六色的纸马纸楼,又膈应又怕。

    “哪有,我一个烧火婆子怎么知道这些!都是国师教的好。”宋嬷嬷对他说话还算客套。

    韩仁撇撇嘴,我可去你的吧!

    国师就在王府呆了一个晚上,天不亮就走了,这些本事不是你以前学的,难不成是国师托梦教的?

    韩仁觉得自己老了,很多事情想不明白,就好比王爷其实并不算喜欢韩文靳,却能为了这个死去的儿子得罪国主的亲弟弟,峘王季望衡。

    他最近心里常常莫名发慌,甚至梦到韩家大门被人烧了,他跟韩家几个小辈,就跟当年老夫人领着韩冀三兄弟一样,又回到二十年前孤儿寡母寄人篱下的哭日子。

    “大管家!玉城急报!”

    二进门的小厮举着一封火漆封缄跑了进来,恭恭敬敬双手奉上,“玉城急报!”

    火漆上一个圆形的韩字,是玉城城主韩柏涛的亲笔信。

    韩柏涛是韩冀卡在五服边上的亲戚,原是一个不出名的小官,四十岁才升到八品,没想到抱对了韩冀的大腿,五十岁这年坐上了玉城城主之位。

    信封坐下角写了个十分不显眼的“仁”字,意思是家信,内院事宜,韩仁先看,不是军务不算密报,说白了就是这事不避讳韩文泰。

    韩仁定了定神,将信拆了出来。

    他看完之后,愣了一瞬,又从头至尾再读了一遍,之后转身对宋嬷嬷说:“东西还要再快些准备,下定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他手里拿的是韩柏涛亲笔写的退婚书。

    翎南郡主被悔婚了。

    韩柏涛给韩家送信的同时,也给峘王季望衡送了一份。

    峘王是国主唯一在世的亲弟弟,当今国主上位的时候血洗了一轮兄弟姐妹,苟活下来的不多,男性尤其少,只有他一个。

    季望衡撕烂了这张纸,顺带把手头能砸的都砸了,依旧顺不了心中这口气,“欺人太甚!简直欺人太甚!这不就是要我家翎儿的命吗!韩冀已经嚣张到这种程度!连皇家宗室的性命都不放在眼里?”

    王妃听到消息后匆匆赶了过来,昨日跟晋城几个贵妇打牌,还骂韩冀想拿郡主给自己死了十七年的儿子配骨,就跟犯了癔症一样。

    韩家虽然如日中天,也不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士族大家虽然常有配骨之事发生,可找的多是死去的女子或被父母卖走的穷人。

    找到皇家郡主头上的可谓闻所未闻!

    何况女儿跟玉城城主儿子韩文轩已经下了定,转过年立春后就正式出嫁了。

    韩冀竟连自己家晚辈的媳妇都抢,“韩冀他还是人吗!”

    当初唐婆婆提醒她早做打算,她还觉得那老太婆杞人忧天。如今一听韩柏涛把退婚书都送过来了,王妃当即昏死过去。

    下人们瞬间乱做一团,季望衡跌坐在地上,看着府里人进进出出,却不太能听清他们在说些什么。

    前几日谣言传出来的时候,他一直觉得这是个笑话,韩冀就算再势大,他终究也是个王爷,拿自己的郡主女儿给一个身份并不尊贵的小孩子配骨,这种事情多半是谣言。

    谁知它就是发生了,还栽在自己头上。

    季望衡慌忙从地上爬起来,扶了扶头上歪掉的玉冠,急忙喊道:“快快备车,我要进宫见国主!”

    冬日里大雪一场接着一场,李小浮睡了三天,白天依旧不是很精神,看着窗外又飘起的雪花,立雪堂的下人进进出出,就跟看电影一样不真实。

    丹儿如今成了二等大丫鬟,被韩平安点了专门进屋伺候她。

    “瓜子你剥的?”

    李小浮看到桌上这一大碗瓜子仁,心说有下人伺候果然不一样啊!

    这玩意一把一把的吃得多过瘾!

    丹儿扶她坐到桌旁,连忙摆手,“不是奴婢剥的!是姑娘睡的那几天,小王爷坐在这里剥的。”

    “哦。”

    李小浮摸摸鼻子,整这么大一碗,还真是挺让人感动的。

    可惜自己一个要死的人,在这种关键时刻,生出点儿不该有的感情就太不合时宜了。

    李小浮决定不看这碗添堵的玩意,让丹儿给她弄些糖炒栗子来吃。

    眼看没几天活头了,剩下的日子得好好计划计划,把想吃的都吃了,该干的都干了,遗物什么的都处理处理,省的闭眼的时候想起来钱还没花完。

    东西就八卦袋里那几样,衣服还是那两身黑色道袍,韩平安给她买了不少衣服但她都没穿过,银票还有三千两。

    李小浮觉得自己过的还算断离舍,一点都不浪费社会资源。她巴拉了一遍八卦袋,想起来还有一样东西不在。

    李清水留给她的那本《衰命通会》。

    东夹河发大水时,那本书在八卦袋里泡烂了。好在李小浮早就倒背如流,这会儿精神还行,她找了纸笔将那本书中的三十几个倒霉案例又默了一遍。

    朱十三、凉姑、杜月桥、姜深这些人她都算认识,这本书的前面二十几个,有些算着年纪都一百多岁了,早就死了,有些李清水在的时候她跟着见过。

    基本上都是些家破人亡,一生颠沛流离的苦命人。

    后面还有七八个,李清水没有注释,自己也没遇上,不知道那些人又有着怎样倒霉的命运。

    算了,写下来留给韩平安,怎么也算自己亲传的徒弟。好歹给人家留本教学案例。

    “你在写什么?”

    韩平安毫无声息地站在李小浮身后,吓得她一笔戳歪了字,当场写糊了一个八字。

    不知这倒霉少爷在她睡着的三天经历了什么,韩平安就跟变了个人似的,眉头蹙着,脸上虽说还是跟往日一样不爱笑,却不再是那种颓丧的阴郁,更像一种狠厉偏激的恨。

    “我师父留给我的一本书,记了一些真正倒霉的命造。我掉河里的时候泡烂了,现在重新写一本,日后你留着参详一二,对有些杀印相生、干衰怕冲的八字有一定指导意义。”

    韩平安没说话,静静地看她写了一阵。门外有人探头,丹儿非常有眼色地退了出去。

    廊下小厮急忙将拉丹儿拉到一旁,急道:“那个拎着骷髅的老太婆又来了!”

    这位老太太一连三天找上门,守门的看她这身打扮,都以为与大公子配骨之事有关,谁知一进立雪堂的大门,就要见李姑娘。小王爷死活不让,屋门没进就被撵了出去。

    如今李姑娘醒了,丹儿有些拿不准主意,要不要跟她说一声。

    小厮是前院的人,看立雪堂还带了几分传统的畏惧,“话我可带到了,人就在门口。还有,丹儿姐姐你能不能帮帮忙,求求宋嬷嬷别把那些纸人堆到后院东厢门口,咱们晚上都不敢去茅房了!一院子童男童女,忒吓人了!”

    丹儿笑着将他推了出去,“好说好说,我这就跟我姑说。”

    自从宋嬷嬷主理大公子配骨之事,连带着她在府里也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

    丹儿将小厮推出门,看见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又站在了门口。

    “小姑娘。”

    唐婆婆这次没有硬往门里挤,而是将一个黑色的小锦囊递给她,“把这个给你家小王爷,可以救李姑娘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