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国宝 > 第九十一章 拍场风云 七

第九十一章 拍场风云 七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国宝 !

    第九十一章拍场风云(七)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颜铭文终于明白瞿老那神秘的笑代表着什么了。

    林言森老爷子轻咳一声,对着面前的麦克风说道:“刚才,经过我和方老的共同鉴定。这位李文君藏友送来的两件瓷器,全部为珍品。其中一件是宋代官窖玄纹瓶,一件是宋哥窖出战尊。”

    此言一出,看台上顿时一片喧哗,懂行的人谁不知道这两件瓷器代表着什么。

    林老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一下,接着,他拿起桌上那刚由他和方老分别开出的鉴定书扬了扬,接着说道:“这两份是我和方老分别开具的鉴定书,如果大家对这两件瓷器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来找老头子的麻烦。”

    在众人的欢呼和呐喊声中,李文君走上了台,他恭敬又激动地从两位老人面前接过鉴定书,再三感谢后,他转过身去,拿起话筒,对着看台上的观众说道:“能得到两位古玩界老前辈的肯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真的……。”

    李文君现在明显过于激动,说起话来都有些语无伦次了,许沁霞赶紧上前,拿起另外一个话筒,说道:“李先生估计有点不适应这种巨大的惊喜,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给他点鼓励。”

    话毕,许沁霞带头鼓起了掌。有了许沁霞开头,看台上的人也跟着动了起来,用自己的手掌和呐喊鼓励着李文君。

    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后,李文君的情绪明显开始回复,不一会儿,他调整好情绪,拿起话筒继续说道:“我是一个新人,今年年初才开始玩古玩的。一些比我早进入收藏界的朋友们告诉我,刚开始玩这个,就等着吃药就成了。我一个愣头小子,既然进来了,当然不会被这几句话就给吓回去。等自己盲头乱窜的吃了几副大药后,我才知道,朋友们的话没说错。”

    “咱也不是傻子,当然也和众位当年一样,边吃药边学习了。就在上个月的时候,在许老师举行完鉴定会的后几天里,我在网上阅读到了许老师发布的几篇文章。那些文章都是些对宋代五大名窖的基本描述,很浅,但对我这种新人来说却是最为实用不过了。”

    “我很仔细的阅读了许老师的几篇文章,觉得受益匪浅。于是,我就按照文章中所描述的宋代官窖的特点,义无返顾的又扎进了吃药大军中。”

    说到这里时,看台上响起了一阵欢笑,李文君最后的那句话,让很多人感同身受,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

    李文君自己也笑了笑,接着说道:“就在早两天的时候,我得到了这两件宋官窖。当时给过不少朋友看,大家都一致认定是赝品。去请教专家呢,专家们也都不相信我这个新手能买到真品。说实话,那个时候我有点气馁。就在我即将放弃之时,许老师又在自己的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忘记历史的人将与收藏无缘”的帖子。看了那个帖子,我很有感受,再次将许老师以前那几篇关于宋代名窖的帖子翻出来重新研究了一下,越看越觉得我买回来的那两件瓷器是真品。”

    “做为新手,我别的本事没有,只有胆子,我也不怕丢脸。在知道许老师的这场拍卖会后,我不远千里从云海市赶来,求的就是一个结果。”说到这里,李文君语气突然一变,情绪也激动起来,他指着许沁霞说道:“现在,我可以很骄傲很自豪的向许老师说一声:老师,我没忘记历史!”

    看台上先是一片宁静,紧接着从某个角落叫出一声“好”字,这个好字象是引信一样,顿时将会场点燃。所有的人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用极其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此时的心情。

    会场中,颜铭文强压下跟着众人一起高声呐喊的念头,侧过头问了瞿老一句:“老爷子,这都是您教的吧?”

    在这种情况下,颜铭文有点不相信李文君能在无人指点下说出这么一大段感人肺腑的话出来。

    由于现场气氛实在过于喧闹,瞿老没听清颜铭文所问的话,等颜铭文再次重复一遍后,老爷子先是淡然一笑,然后眨了眨眼睛,狡猾的说道:“这一句不是我教的。”

    “这也太过煽情了吧,外人没准都认定李文君是个托呢。”颜铭文看了一眼已经泪流满面的李文君,不满的嘟囔了一句。先是由许沁霞带着去找万宝斋的麻烦,接着又将许沁霞捧到了天上,玩古玩的都不是傻子,哪这么容易被感动。

    颜铭文这话比上一句声音小多了,却被瞿老听了个一清二楚。瞿老伸手摸了摸胡须,轻笑道:“小子,看来你还是不懂得如何打出手中的牌啊!”

    “我不懂,就您这个老狐狸懂。”颜铭文斜了瞿老一眼,不满的又低声嘟囔了一句。

    瞿老这次很聪明,选择了没听见,继续不动声色的看着鉴定台。

    当林老爷子重新拿起话筒后,颜铭文预感到瞿老那个老狐狸的第二把牌要打出来了。

    果不其然,林老爷子先是压下了周围的掌声,对着话筒说道:“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古陶瓷界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1926年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山西籍青年,于北京智化寺老僧手中够得一青花“五供”,其中包括一对书写着“至正十一年”的青花龙纹象耳大瓶。他几经研究,因瓶口明明有元代纪年的款识,故确认元代有青花器无疑。只可惜其不明人间事故,也不知古玩行内的深浅,更不懂自身之人言微轻。当他将“至正十一年”的青花龙纹象耳大瓶抱去北京琉璃厂“窜货场”示众于古董商中,却被“行里人”斥为“赝品”。因为当时诸多国人,对大漠蒙古族那段历史依然耿耿于怀,虽说明洪武二十年,松江人曹昭撰《格古要论》一书,已明确元朝“有青花者”之叙述,但亦绝不承认元代能烧制青花。傲慢与偏见使这对瑰宝流落到古玩商吴来熙手中,轻易被一国外人以低价购去,收藏于伦敦大学博物馆中(现藏于英国戴维德基金会)。外国人正是以它为标准器,认真与景德镇烧制的历代青花相比较,将部分混迹于明代的元青花分离出来,然后向世界公布,中国的元代不但能烧制青花瓷器,而且每一样都精美绝伦。这时国人才恍然大悟,大呼商贾之言不可信也。”

    缓慢的说完上面那段话以后,林老喝了口茶,继续说道:“现如今,那些所谓的商贾都批上了光彩的外衣,混迹于古玩行当之中,继续误导国人,糟蹋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说到这,林老也开始激动起来,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厉言道:“如果今天李先生没那么大的胆子,没那么执着的追求,那么等待着的很可能就是让这对国之瑰宝继续流落海外。这么多年来,国人难道还没醒悟吗?还要被某些人继续糊弄吗?还要让外国人轻易赚我们的钱吗?”

    会场一下子变得极其安静,良久后,看台上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林老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想问林老一句,如果不依靠众多的专家学者,那么我们这些收藏爱好者凭什么知道手里的东西是真品还是赝品呢?”

    中年人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水平,是直接冲着众人所关心的重点去的。一时间,看台上的藏友们都将目光转向林老,他们想知道林老会给出什么答案。藏友们很多都是将古玩当成一种投资手段的,因为自身条件的关系,有时候不得不放弃和转让一些藏品,解决不了真假的问题,林老说得再多也没什么用处。

    林老似乎很满意这么快就有人提到重点了,他缓缓的点了点头,不再言语,只是将手指向许沁霞。

    接到林老的示意,许沁霞拿起话筒,面对着看台上近万藏友说道:“按照我们国内目前的情况来说,想避免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

    此言一出,现场又是一片哗然,不少情绪比较激动的人甚至开始污言秽语了。你都没什么解决的办法,那说出来有什么用。

    许沁霞丝毫不受这些负面情况的影响,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刚才我私下里和林老方老等人就这个问题商量了一下,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先建立起一只让广大藏友信得过的鉴定队伍。依靠这只队伍的影响,慢慢将国内一些眼力高超,有良知的收藏高人聚拢起来,从而慢慢改变国内的某些现象。”

    “那我们怎么能相信你所谓的那只队伍能信得过呢?有了名气,你那所谓的鉴定队伍还能保持公正?”刚才发言的那个中年男人又站了起来,这次,他的语气很明显要比刚才冲上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