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时光回信 > 一、北京城的苍白与艳丽(1)

一、北京城的苍白与艳丽(1)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时光回信 !

    每天周而复始熟悉到麻木的生活,却感觉被许多绳子捆绑着,常常忘了自由呼吸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熟悉便是那绳子的根源,于是远方让人充满遐想,那里可以挣脱掉这些绳索,可以象匹脱缰的野马尽情奔跑,就算撞的头破血流,心也一样酣畅淋漓满是舒坦!

    “你真的想清楚了,确定要去北京?那地方全是精英,就你这点能力,还不被挤成渣,磨成灰呀!”

    “诺诺,可不能去那么远的地方,爸妈得多久才能见你一回,你一个南方人去北方能习惯吗?生病了,谁来照顾你,老实在福州呆着,现在这样多好。”

    “北京人超多,房子很难租到的,好多人住地下室呢,四面不透风,黑漆漆的。”

    “我一堂弟,带两万块去北京找工作,结果呢待了三个月,蓬头垢面灰溜溜的回来了。”

    “北京呀,大的你在那住多少年也熟悉不过来,永远找不到归属感。”

    、、、、、、

    自从叶诺萌生了要去北京的想法后,周边七大姑八大姨、同事、朋友,全都反对。但这对已经下定决心的人似乎没什么用,置疑越多就越坚定她要去的想法,只有在自己的亲身经历里才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别人的建议她只听听做参考,但影响不了行动。

    叶诺今年25岁,土生土长的福建人。这之前她人生大方向选择几乎是被动按部就班的,生活轨迹就没出过生活着的圈子,生养她的南方小县城,读大学工作着的福州。

    报考大学时长辈们说电子商务有前途,满脑子语数英数理化的她,终极目标就是考上重点大学,至于读什么专业却没细细想过,高考结束后才开始临时报佛脚研究起来,却也只是在长辈们的声音中报了这个专业,自己实际上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

    2002年她上大一那会电子商务刚刚兴起,大部分学校这个专业是新开设的,课程设置并不专业。她学的便是编程类跟市场营销类课程的组合,直到毕业那年她依然搞不清楚什么是电子商务。但总归学了四年编程,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IT公司做了两年软件工程师。

    有天为赶一个项目,她马不停蹄的花一整天时间敲出客户工资计算规则的长篇数据库流程控制语句,带着许多嵌套函数。她自认为完美,但按下执行那刻傻眼了,怎么也出不来结果。就算时间赶也只能耐着性子,一段一段的检查,函数、条件、参数,再怎么仔细就是找不出问题所在!明明每种情况都考虑到了,每种情况计算方式也都是对的,为什么出不来结果呢?心是着急的,脑袋却空白了,怎么回事?眼神带着一天赶工后的麻木望向满屏二十六个字母组成的代码,时间一点点流走,怎么也找不出原因的她一点点变得狂躁,越积越多。终于忍不住双手砸向桌面,“谁来帮我看看,到底问题在哪!”

    安静的办公室里,大家愣了一下,然后不约而同的看向心肠好,道行高的小林,他也默默起身走了过来,带着惯有的儒雅和礼貌轻轻说了句:“我来帮你看看。”

    他眯着眼睛,认真的一行一行仔细看。此刻的小林一米八的大高个,在叶诺眼里却像天使一样迷人,专注的眼神让她狂躁的心一点一点开始平复。

    过不多久,小林指着一处说:“这段结尾处少了个‘END’。”

    “什么,少了个‘END’。”叶诺无力的翻了个白眼:“这不是在整我吗!”

    刚刚平复些许的烦燥又开始升腾起来,那么多的嵌套,每个结束都要打上作为格式一部分的END,有时写着写着,因为注意力在逻辑结构上,难免忘了一两个。

    她喜欢感受得到的逻辑,看得见的挑战,枯燥又重复的格式在她思维里是盲区,工作的瓶颈。一篇代码写的再完美,哪怕错一个字母或一个标点都不能正常运行,而检查这样的问题,哪怕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精力她依然很难发现。小林说看一篇好的代码,心情舒畅的如同在欣赏一篇美文。她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看完逻辑跟架构,格式部分都是强忍着耐心看完。

    代码终于顺利运行了,叶诺她却无心工作。自从毕业进了这家公司,一晃就是两年,每天工作就是不断写代码,结束一个项目再做另一个项目,而她的性格很难在这个岗位上有卓越表现。上大学时,她就发现自己其实一点也不喜欢这个专业,现在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工作,并且越熟悉越不喜欢。

    下班无聊的走在回家路上,街道两边漫天闪烁的霓虹灯璀璨依旧,十字路口上大屏幕正播放着奥运会的激情与精彩。现在是2008年,北京正在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奥运的热情里。画面一切换,播放起这段时间唱遍大街小巷的《北京欢迎你》,色彩饱满的绚烂画面,温暖而清亮的歌声,吸引了此刻内心烦躁的她,驻足深深凝望。北京欢迎你,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北京欢迎你,像音乐感动你,让我们都加油去超越自己、、、、、、

    歌词写的太美了,美得有一股魔力拉着叶诺飞向那些画面。她顿然想到,要去画面里描述的世界闯一闯,不能在这个小城市日复一日,做着枯燥又不喜欢的工作。勇气、梦想、奇迹,二十五岁还能抓住青春的尾巴去试一试。有了这样的想法,她的心情激动起来变得畅快,流动的空气像游乐场里的精灵,跳跃着欢乐,走路的脚步跟着这样的欢乐似乎跳一下就能飞起来。这个想法在她的心底像一颗沉睡的种子,一声春雷巨响,焕起勃勃生机,贪婪的生根发芽。

    这是叶诺二十五年来第一次为自己,听从心的想法,做的一次选择。尽管家人强烈反对,但她太渴望改变了,坚强的经过一个月软磨硬泡后父母同意了。他们似乎也感受到这个选择带给她的力量,一种无论经历什么都坦然接受,都觉得生命值得的力量。公司领导也多方挽留,这两年虽然编程写的一般,但与客户沟通的亲和力,解决难题的韧劲,还是很得领导赞赏。但递交上一纸辞职信,真真切切结束了她在福州的工作生活。

    火车呜呜出发了,叶诺第一次孤身一人,去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城市。

    坐在卧铺车箱过道的小椅上,她充满新鲜看着来往的人、窗外的景色,有点开心,有点兴奋,想四处走走找些有趣的人和事,为自己做了一次巨大选择的启程留下些纪念。从未出过远门的她,想像中会遇到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陌生人,谈着一个又一个陌生而有趣的故事。但很快发现火车上空间狭小不适合四处走走,同车箱相互打招呼的人们带着一种客气,友好带着距离感。

    不要紧,好在窗外那接连一大片一大片的青山绿水,很快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随着火车快速前进,绵延起伏高高低低的变幻着。刚上车的开心与兴奋,在慢慢熟悉环境后开始安静下来。这趟未知的远行,遥远的北京,会有什么样的故事等着自己呢。有满满的期待,也突然间升起一片茫然,细细想来除了满腔热情,自己有什么硬实力能在北京立足呢,这会有点不安起来。正发着呆,火车上响起一个清晰的女播音声:“亲爱的乘客朋友,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避免丢失给您带来不便。”看着身边来往的陌生人,不自觉拽紧了随身的挎包,手机和到北京的口粮都在这呢,要保护好。此时孤身一人的她居然有了一丝害怕,才发现原来那份随梦想飞的勇气,只有在熟悉而舒适的环境里才那样激情高昂,在陌生而缺少安全感的环境里,突然感觉有些莽撞。但叶诺很快甩了甩头,把这一丝茫然和害怕甩走,坚定的告诉自己,这一趟无论经历什么,自己必是全情付出,它一定是难忘而有趣的。

    要说这趟远行唯一赞成的,就是大她三岁,从小一块玩到大的好闺蜜何晓悦。小时候她们是邻居,叶诺一路跟着她直到大学,念的都是同一所学校。后来何晓悦全家搬到北京做建材生意,她毕业后也去了北京,已经在那工作六年了。何晓悦说,叶诺这样的青春激情,来北京最合适不过了,这样的大都市够丰富够大,足够她好好释放。再说北京有她,可以相互照顾,在陌生的城市,有好友相伴会安心温暖许多。叶诺这趟去,第一个落脚点便是何晓悦家,这也是父母放心她一个人去的原因。

    2008年,从福州到北京只有一趟直达的列车,要整整开20小时,从前一天下午4点到第二天中午12点。这一晚,她只是躺了一夜,第一次远行心情五味杂陈,忽上忽下,根本无法平静下来安然入睡。

    上午11:50列车开始缓缓进站,叶诺瞪大眼看着这个城市,自己这么英勇而来,不知道离开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正想着手机响起,是何晓悦打来的,“喂,诺诺,快到了吗?我在北二出口等你。”

    “北二?”叶诺一脸茫然,“拜托,东南西北我都分不出来,哪还能分出北一北二呀。”

    “哈哈。”何晓悦笑了笑,“放心,等你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自然就能分出来了。这样,你下车后跟着人流走就行,我在出口等你。实在找不着,就问火车站工作人员北二出口在哪,千万别随便找陌生人问。”

    “嗯,放心吧。要到了,大家都开始整理行李,我也整理整理,先挂啦。”

    火车上人们已窸窸窣窣的在整理行李,叶诺也整理好了在过道里等着,然后跟随人流下了火车。人多是她对这儿的第一印象,抬头看北京火车站佑大空间前拥后挤,真的是人山人海,每个人只有站脚的地方,想不跟着人流走都难。好在各路标设计的很周全,指示也很清晰,顺着人流居然很容易到了北二出口。

    何晓悦先看到叶诺,开心的冲她大声喊:“诺诺,这里!这里!”

    叶诺听到声音,扫了一圈火车站问口接待人群,很快看到又喊又跳的何晓悦,一脸欢笑朝她奔去。两个好友见面,一个开心的拥抱,随即何晓悦帮忙接过部分行李,带着叶诺往打车处走去。

    “谢谢你来接我。”看到何晓悦,她安心了许多。

    “我们俩谁跟谁呀,这么客气,你来北京最开心的人是我。再说你爸妈昨天晚上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叮嘱拜托我多多照顾你,能不来吗。”

    “哈哈,我说真的,昨晚在火车上心里很忐忑,现在见到你好多了。”叶诺发自内心的说。

    “你第一次出远门,当然会有点忐忑了。等在这生活习惯了就好,说不定会爱上这个城市呢,实在不习惯还有我,担心什么。”

    叶诺看着何晓悦,心里默默庆幸,在这么远的地方,有个这么熟悉的朋友真好。

    到了何晓悦家,因为是从小的邻居,叶诺跟何晓悦父母也并不陌生。很自然打了招呼,送上家乡带来的特产,何晓悦父母也是一脸高兴,备了一桌热腾腾的饭菜。

    “坐了一晚火车累不累,赶紧洗洗手,坐下吃饭。以后就把这当成自己的家,安心住着。”何晓悦妈妈热情的说。

    “嗯,谢谢叔叔、阿姨!”

    “这个煲汤,食材是从老家带来的,在北京只有阿姨这能喝到。”

    “好香,坐一路车来碗汤最舒服了。”

    这顿午饭,聊着家乡的变化,小时候的趣事,愉快的吃完了。

    第二天是周一,何晓悦要去上班,叶诺想出去走走,熟悉熟悉北京。昨天下午何晓悦已帮她办了张公交卡,买了地图,出门前叮嘱她有事随时打电话。

    她想先熟悉一下周围吧。何晓悦家所在小区是新小区,门口的路干净笔直,绿化也做得很好。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天空异常明亮,周边车辆行人并不多挺安静的。她便向保安打听往哪走人比较多,比较热闹。保安告诉她,出门往西走,到头有条南北方向的路,左右两边有各式摆摊的,也有各种小店,再远点有个超市。保安讲的很细心,叶诺却听的一头雾水,在南方少有人能分出东南西北,一般是向右还是向左,她重新以左右的方式跟保安确认了路线。

    叶诺心情愉悦的往前走,边走边憧憬,想象以后在这个城市开开心心,轰轰烈烈的生活。走出不远,小区周边人工修建的绿化带渐渐褪去,显露出这块地原本的样子。除了马路两边依然有排整齐的树,左右两边土地里长着半米来高的野草,有几块地被整理出来种了些菜。她有点惊讶,一直以为北京全是城里人,没想到也有人种菜。

    再往前走,看到路前方有许多砖块建的低矮建筑,外表看简陋粗糙得像仓库。就算是仓库也盖的太随便了,这些地方是干什么用的呢?从野草、菜地到这简陋的仓库,她愈发觉得奇怪,这里是北京吗?走近了发现,人慢慢多了起来,也变得热闹。许多人从仓库大门口进进出出,各色人等。大门口也很简陋,就是两砖头墙之间留了约两三米宽的地方,有的简单加了道门,有的没有。有的大墙上挂着块板,写着“有房出租”。叶诺看门口也没保安,带着好奇便溜了进去。这一看才发现,这里不是仓库,是一排排砖头房子。虽然简陋,住的人却非常多,每一排过去约有十间左右,每间房子几乎都有人住。门口或窗户下绑着绳子晾晒各式衣服,有几个小孩在门口嬉闹,几个妇女坐在门口聊天。来往的人衣着朴素,皮肤黝黑,透露着勤劳。她从那出来,走在保安说的比较热闹的那条路上,发现只要有小道延伸进去的地方,就有许多类似那样的砖头房,大部分是简陋的,也有小部分盖的略好些。

    晚上回去跟何晓悦说起白天的见闻,何晓悦告诉她,现在住的地方是南三环外,那些像仓库一样的建筑叫平房,专门用于出租,多是租给附近的小商小贩。在这些平房中,也有几幢两三层高,相对精致点的小高楼,一般有个体面的大门专人看守,大部分取名叫某某公寓,比如“青年公寓”、“欣欣公寓”之类。也是专门用于出租的,但这里住宿条件相对比较好,有点像大学宿舍,一条走廊过去两边都是单元间,每个单元间都编着房号,有暖气、公共卫生间、澡堂等。住在这里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打扮时尚。何晓悦说,别小看住公寓里的这些人,大部分是职场上班族,研究生、博士、名校毕业的比比皆是。

    叶诺开始还有些不太相信,博士、名校毕业,都是传说中的高学历人群,在福州偶尔遇到都是周围人仰视的对象,他们会住这吗?但有一点,她开始动摇对北京的印象了。那天晚上,她和何晓悦边聊天边坐在电视机前看奥运会,电视里的北京依然是她熟悉和想象里的北京,但离开电视双脚真实的走在北京城土地上,却是一阵阵陌生感,那些像仓库一样的平房,象豆腐块密不透风的公寓,与电视里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充满文化底蕴的北京,是同一个北京吗?

    新的一天,她想去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这些宏伟地标性建筑看看。这些地方常在新闻电视里看到,有着许多北漂人的故事。高中时也曾梦想过当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她想去有梦想故事的地方看看。

    按照地图上的指引,她到三环路上准备坐公交车去。站在公交车站,看路两边高耸壮观的建筑,终于明显感觉到了繁华都市景象。这里和昨天逛的地方距离不过几百米,繁华程度却像隔着好几个世界。一路上也终于感受到印在她脑海里熟悉的北京味道,空气特别干净,湛蓝的天空下高楼林立,售票员也分外热情,大嗓门浓浓的北京儿化音。因为正在办奥运会,马路边隔一段距离就设有志愿者服务站,想喝水,问个路,他们都很友好的给予帮忙。公交车无论到哪一趟只要四毛钱,估计比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共福利都要好。

    比起昨天,叶诺今天对北京的感觉似乎好了很多,但很快即将要去的这两个地方又在她心里留下新的忧虑。

    电影制片厂门口,远远便能看见大门上屹立着古铜色的“工农兵”雕塑意气风发,与左右两边飘扬的红旗雕塑映证着这里的历史与庄严。然而低头却到一片荒凉的狼狈,门口数以百计黑压压一群等待拍戏的群众演员,皮肤被晒的暗黑蓬头垢面,像难民一样盘褪挤坐在地面上,眼神因长久的等待变得空洞而茫然,没有一点生机。她从旁边走过,想看一眼这里的人,眼神刚从他们身上扫过,人群里立马有一片眼睛朝她看来,只那么一下便对上他们的眼神,像饥饿许久的人紧盯着食物一样看她,空洞的眼神因为感受到视线的注视,在暗黑的脸上突然亮出一道光。叶诺着实吓了一跳,赶紧收回视线,以最快接近跑的速度走完那段路。走到看不见人群的地方,站在马路边,那如寻找救命稻草一样发亮的眼神仍让她心有余悸,至今难忘。

    也许是因为长久坐在这里等待被挑,一旦有眼神看向他们,便能立刻敏感的察觉到吧,据说王宝强就是在这里出名的。这是一个真实的神话故事,吸引了多少人来这里做明星梦,希望成为下一个王宝强。即使成功的概率只有几万分之一,依然希望通过等待,能等来那几万分之一的概率砸中自己。然而黑压压的人群,暗黑的皮肤,空洞的眼神,映射着这样的梦想变成现实有多难!

    想起激发她来北京的那首歌写着“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多少人为有这样的了不起来到城市努力着,最终却可能仅是卑微的活着。即使如此,他们依然在努力,发亮的眼神是心还在坚持,充满渴望。她突然害怕,害怕自己努力后依然在城市中卑微的活着,真的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