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小沙虫的池塘 > 第十四章 珍珠的好奇心 2、玉米地里的古怪事(二)续

第十四章 珍珠的好奇心 2、玉米地里的古怪事(二)续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小沙虫的池塘 !

    “对了!”小胖子又说话了,“我想起来从前就听说过有人吃了变质的发酵玉米面条结果就中毒死了。看来这黄曲霉毒素可真要命!”

    “黄曲霉毒素大量摄入的确也能短时间要了人性命,不过小胖你说的那变质的发酵玉米毒害人的毒素却跟黄曲霉一点关系也没有。”万老师看着学生们,小胖子虽然这次也没说对,但是无疑他却抛出了一个大家都不太了解的问题。于是万老师推推眼镜继续给大家讲解。

    “小胖刚才提到的变质发酵玉米面中所含的毒素学名叫做‘米酵菌酸’,这是发酵的玉米面被一种‘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以后产生的毒素。它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对肝脏造成严重的并且不可逆的损伤,很可惜的是到现在人们也没找到它的解毒剂。所以一旦发生这类中毒,除非能够及时进行肝脏更换、移植,不然中毒者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

    “椰毒假单胞菌?”小胖念叨着,“从前可从没听说过这个。它这个名字,难道它是寄生在椰子上的真菌?”

    “小胖,你开始主动思考了!这很好!”万老师高兴地夸奖了小胖,不过他接着说,“但是你这话一半对另一半却不对。”

    “那他的话哪一半对呢?”小瑞追问着老师。

    “这椰毒假单胞菌得名的确跟椰子有关。在东南亚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那里可能因为气候炎热,所以当地人都非常喜欢食用发酵的素食,在爪哇岛上就流行过一种用椰肉发酵做成的美食叫做‘椰肉丹贝’。后来人们就发现,在爱吃椰肉丹贝的人中经常会有一些人一开始的时候出现类似吃坏肚子那样呕吐、腹泻之类的胃肠道症状,然后这些人会头疼、头晕、没有力气,最后他们中大概一半人都因为肝脏和肾脏的损伤而失去生命。

    后来有两位外国的微生物学家从‘椰肉丹贝’里面提取出一种从没见过也没有任何记录的无核细菌,他们确定是这细菌导致了一切恶性中毒事件,于是他们就把这种细菌命名为了‘椰毒假单胞菌’。”

    “所以,小胖没说对的那一半就是这‘椰毒假单胞菌’竟然不是真菌而是一种细菌?”小瑞很高兴地发现了问题所在。

    “对!所以虽然两种毒素虽然似乎都和变质的粮食有关系,甚至由它们导致的中毒症状很像,但是却是分别由曲霉菌和细菌导致的。”

    “哎呀!我以后再也不吃玉米了!”贪吃的小胖似乎感觉一群人中就自己危险最大似的嚷了起来,“嗯,不!哎呀,怎么这两种坏东西净跟粮食过不去啊!我总不能以后都不吃粮食了吧!”小胖双手环抱嘟着嘴,说起话来就像再也没饭吃了似的难过。

    “光不吃玉米哪儿够?”万老师也有顽皮的时候,他看着小胖害怕的样子,干脆跟他开起了玩笑。“这种椰毒假单胞菌不仅容易感染谷物类发酵的食品,它还很喜欢淀粉含量很高的薯类食品,还有它最最喜欢的腐败的木耳和银耳!而且,这种细菌非常耐高温,一百二十度的温度都不能杀灭它,想要通过把食物煮熟消灭这种细菌基本上不可能!所以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健康第一位就是要‘管好你的嘴’!小胖子,你最要管好你的嘴!你别光戒掉玉米啊!干脆连土豆、红薯、木耳、银耳都戒了吧!”

    大家都知道老师在逗小胖子,一起哈哈笑了起来。

    “我说小胖!你就别在这儿用实际行动给我们解释‘因噎废食’这个成语了!老师刚才不是说了,不吃发霉和变质的食物不就得了!不过你要是坚持戒掉那么多食物的话,今天的午饭我很乐意替你消灭!怎么样啊?”英哥竟然也打趣起了小胖子。

    “不,不!这可不用你帮忙!再说了,就我一顿能吃下的饭量也不是英哥你一个人就能搞定的啊?哈哈……”

    在大家欢乐的笑声中,学生们手中的“黑瘤子”玉米已经传回了万老师手中。

    “这些玉米黑霉菌的子实体有的地方把它叫做‘乌米’也有叫‘乌霉’的。别看它们对于玉米来说是一种简直可以算作灭顶之灾的疾病,但是对于咱们人类它非但没有毒,还是一种难得的美味呢!”

    “啊?老师,这个居然能吃?还是难得的美味?”小胖子这么贪吃的家伙都是一脸嫌弃的表情。

    “可不是吗?这乌米被一些美食家称作‘玉米地里的黑松露’嘞!它不仅能熟食入菜,生吃也是甘甜可口!”

    说到这儿,就好像怕同学们不相信,万老师从那一丛“黑瘤子”里掰下一个竟然真得就放进嘴里大嚼了起来。

    “好,好吃吗,老师?”小胖子一脸不可思议试探地问着老师。

    “嗯,清甜可口,还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来,想试试的话你们也可以尝尝!”

    小瑞胆子大又好奇,她第一个掰下一块也放进嘴里品尝了起来。见小瑞都吃了,小胖子可不愿落后,虽然他还是很不情愿,但是却也大着胆子吃了一口。

    随着他们的咀嚼,他们脸上从开始的慎重、试探、犹豫、疑惑,继而变成了大大的惊喜。

    “哎!你们都尝尝!这个,这个还真好吃啊!”

    说着小瑞就有掰下更大的一块一下子放进了嘴里。同学们这才一起都品尝了起来。

    “黑子,那个奇怪的乌米看得我都想尝一尝了。”珍珠吞了吞口水,这会儿嘴馋大过了它的好奇心。

    “没问题!这一片地肯定不止这一堆乌米,一会儿我们也找找去!”

    万老师看着同学们渐次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笑着说:“这乌米可是我们这些农村长大的孩子们小时候美味的零食!那时候小不懂事,玉米地里长了乌米,大人们都担心得病的玉米多了会影响秋天的收成,但是我们小孩子却一个个巴不得让玉米地都长上乌米,好摘来解馋!”

    说到自己儿时,万老师的眼神满是回忆的光彩。

    “大家不知道吧!这些乌米可不仅好吃,还是很好的药材呢!”

    万老师对这种儿时的“零食”似乎挺有感情。

    “它能很好地调节和激活人体免疫功能,提高红骨髓的造血能力。它里面富含的多糖和活性多肽物质,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体对抗肿瘤和癌症的能力呢!”

    “真没想到,它这样自己就长得像瘤子一样,居然反而是对抗肿瘤的……”大方盯着剩下不多的乌米,有点不相信。

    “不仅如此,对于胃病或者饮酒伤肝的人群,它还可以帮助缓解胃痛,并且一定程度帮助修复肝细胞。”

    “那这么好的药材,为什么中医经典《本草纲目》里居然没有记载?”小瑞突发奇想地问道。

    “小瑞,”一直就没说话的小川推了推眼镜说:“你忘了玉米这种农作物可不是我们国家的本土作物啊!咱们古代说的五谷‘稻、黍、稷、麦、菽’,只不过是‘稻米、黄小米、高粱米、小麦、大豆’这五种。但是玉米这种农作物最早从美洲传播到中国广西一带大概是在十六世纪三四十年代,直到十七世纪中叶的明朝末年才开始在十多个省大面积种植的!我记得《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明朝万历年间编录成书的,那时间大概就是十六世纪中晚期。说实话,咱们都不知道李时珍这位名医在当时见没见过玉米这样的东西,就算他见过,也未必就能遇到感染了这黑霉菌的玉米啊?即便遇到这长了乌米的玉米,这些东西长得这么难看,我看也未必立刻就有人敢尝试吃它。”

    小川说着,似乎还在思考什么。

    “我觉得最开始有人品尝这乌米的味道,很有可能就像传说中名医华佗的小儿子因为好奇吃下曼陀罗花籽一样。嗯……当然也有可能是缺衣少食的饥民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偶然吃到这东西才发现它不仅能吃还很美味……”

    小川的推理不仅让小瑞也让大伙儿都佩服的五体投地!不过关于他提到的华佗儿子误食曼陀罗果子的事情,好几位同学却从来没听说过。于是小瑞可就自告奋勇地给大家讲起了故事。